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8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8张+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1 16: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今日学习任务《养成好习惯》
1.课前准备:课本、平板、荧光笔、黑色水笔。
2.进群“老师好”,团队长接龙报考勤,下课后根据课堂PPT和微课补充课本笔记,提交。
3. 团队长负责团队学习,听课途中抽查不在课堂连带团队长扣分。
课前准备、组织签到、统计课下笔记上传。
课代表统计:统计考勤和课堂互动加分。
历史课前准备
规则:课堂点名+2、互动+2;笔记拍照加5-10、点名不到-10、旷课20。
课程导入:
UP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社会变革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2新评价目标: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
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2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
本课重点
温故知新:
把年代尺整理在80页空白位置。并根据时间写出历史事件的名称;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或者历史意义?
1927年
8.1 8.7 9月 9月底 10月
1928年4月
1929年12月
1931年冬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井冈山会师
古田会议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
第一枪
论断
工农革命军
绝对领导
第一个
红四军
原则
对峙政权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材料: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年争中不断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极大震惊。1930年蒋介石陆续纠集10万余兵力,准备对以江西南部地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用“长驱直人”“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摧毁中央根据地。
长征的背景
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 时间 出动兵力 反“围剿”结果
国民党 中央红军 第一次 1930.12 10万 4万 胜利
第二次 1931.2 20万 3万 胜利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胜利
第四次 1932.12 50万 7万 胜利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1907—1946)
第五次反“围剿”自9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顽固地放弃积极防御和诱敌深人的战略方针,坚持军事冒险主义,采用阵地战、正规战来迎战强大的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分别御敌于苏区之外,……“辗转寻找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近两个月的战斗,以惨重的代价证明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完全错误的。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第08卷》
李德
(1900—1974)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胜利或死亡”
“左”的错误
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激进冒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长征的背景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左”的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时的留影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度乌江,攻克遵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路线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观看视频,说出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观看视频,说出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4.意义:
(1)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 ?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过雪山草地
梳理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又经过了哪些事情?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过雪山草地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视频:四渡赤水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过雪山草地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过雪山草地
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过雪山草地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过雪山草地
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聂荣臻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度乌江,攻克遵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过雪山草地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翻雪山
⑤过草地
⑥突破腊子口
画一画:红军长征路线?
飞夺泸定桥
延安
四度赤水
爬雪山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
激战腊子口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遵义会议
血战湘江
瑞金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经过一年长征转战,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进入陕北,瑞金出发时的86000人,只剩下了6000人。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周恩来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就像经历过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的是顽强的树身和树根。”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6年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对长征胜利的评价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什么是
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物资奇缺,穿草鞋,吃皮带
1.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转危
为安
开始标志
北伐是高潮
找到正确道路
遵义会议是转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条曲折的、充满荆棘的道路。
反思:(反思技能)
今天我学了什么?
我尚不理解什么?
目前我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钉钉-第17课笔记。完整记完之后拍照发到钉钉作业上。
《优学案》完成第17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