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1 09: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训练附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3、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药品的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B.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5、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破裂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
A.A B.B C.C D.D
7、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8、“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9、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
A.煤粉 B.面粉 C.镁粉 D.大理石粉
*13、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
14、“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
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5、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油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B.电源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
C.图书馆着火,可用水灭火,降低了其着火点
D.高层楼房着火,要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二、填空题。
16、某市一住户家中发生因天然气泄漏引起的爆炸,造成一死七伤的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天然气具有 性,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17、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如图是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图,请填写下列问题: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 。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3)科学家提出“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利用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一种是氧化物(有毒),一种是单质,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9、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0、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1、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
(1)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X,则X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吸收液与铁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只要答一点)。随着反应液循环流入I中,吸收液中X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24、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训练附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3、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药品的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B.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答案】C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C 
5、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答案】D
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破裂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
B.A B.B C.C D.D
【答案】A
7、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答案】B
8、“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9、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1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答案】C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
A.煤粉 B.面粉 C.镁粉 D.大理石粉
【答案】D 
*13、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
【答案】C
14、“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
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15、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油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B.电源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
C.图书馆着火,可用水灭火,降低了其着火点
D.高层楼房着火,要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答案】C
二、填空题。
16、某市一住户家中发生因天然气泄漏引起的爆炸,造成一死七伤的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天然气具有 性,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可燃 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如图是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图,请填写下列问题: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 。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3)科学家提出“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利用煤(主要成分为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一种是氧化物(有毒),一种是单质,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石油;
(2)减小;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C+H2OCO↑+H2↑。
18、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19、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
20、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答案】(1)D  (2)2Mg+CO22MgO+C 用沙土盖灭
21、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
(1)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X,则X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吸收液与铁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只要答一点)。随着反应液循环流入I中,吸收液中X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H2SO4;
(2)Fe+H2SO4=FeSO4+H2↑;
(3)使用铁粉(或搅拌或使用催化剂);生成的FeSO4(或Fe2+)起催化作用。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不能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燃烧的发生条件,他们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别猜想燃烧的发生条件有:
甲同学:一定要有可燃物;
乙同学: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他们根据手中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来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其过程如下:
(1)甲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木炭、石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镊子。
他的实验方案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木炭和石块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木炭能燃烧,石块不能燃烧,所以得出结论:燃烧一定要有可燃物。
(2)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纸杯、水、坩埚钳。请你帮助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过程、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只能使用题目中的仪器和药品,但不限制药品、仪器的数量和规格)
【答案】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用集气瓶罩住其中一支,发现被集气瓶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了,没有被罩住的蜡烛仍在燃烧,所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合理即可)
(3)用坩埚钳分别夹住两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里面放有一杯水,将两个纸杯同时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没有放水的纸杯很快燃烧,放有水的纸杯没有燃烧,所以得出结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24、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答案】 燃烧需要可燃物 白磷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BC 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