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一场改变中国的战役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德国统一与宪法
1871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世界之潮流: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梁启超( 1873~1929 )康有为( 1858~1927)康有为( 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材料一 毛泽东评价康有为:他是先进的中国人,是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找真理的先驱人物。
材料二 梁启超,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岁久中了举人,是人们眼中的神童。他的作品文笔犀利,富有感染力,鼓舞了很多热血青年。
材料三 诗人黄遵宪这样评价梁启超的文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亦。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维新派的主张和洋务派有什么不同?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二:“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 “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 《日本变政记》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不能为亡国之君”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有利于
军事强大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手握清朝大权的慈禧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它留给了我们······临变之时:各国
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日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
流血者,此国之
所以不昌也。有
之,请从嗣同始!
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时候:
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书生意气
忧国忧民
敢为天下先的
爱国精神和创
新精神它留给了我们······方法指导1、是否符合时代潮流
2、新旧势力的对比
3、群众基础如何
4、内容措施是否得当
5、国际环境如何启示…… 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探索近代化的方式由改革转向了革命。变法意义戊戌变法失败了,但…… “虽骤起而卒蹶,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得不以戊戌为第一章.”
----梁启超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它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课堂练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成功谭嗣同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富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