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2日上午7:50-10:20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文艺作品的鉴赏者和评判者,当代文艺要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还是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都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当前,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文艺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人民并非空洞而抽象的符号,也不单单是大写的集合性名词,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知着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究其根本,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演绎了《千里江山图》,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实现了用舞蹈完成立意的舞台转化。在艺术创新中,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借助创意和技术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不背离技术逻辑又着意于情感诉求的新的叙事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为电视观众呈现了绚烂的视觉盛宴,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
信息文明时代,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并非全然是艺术的福音,特别是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的前景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当年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批判在数字化时代仍有余响,这使得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这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对待工作对象的正确方式。
B. 材料二中“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一句表达了对创作者扎根生活时覆盖之广、剖析之深的肯定。
C.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以文化人价值理念的引导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
D.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成为艺术创新的现象级作品,是由于它创新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技术逻辑又体现动人的情感诉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用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写作窘态的事例,批评了不去生活深处和人民中寻求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错误做法。
B. 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C. 新媒介艺术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
D. 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并不一定预示着美好前景,一些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还有可能为艺术带来负面的影响。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
B. 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四库全书总目》
C.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D. 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现代作家王蒙
4. 围绕文艺工作对象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 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选文中两位领导人有关文艺工作的阐述在新媒介艺术创新中应如何运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孙皓晖
清晨卯时,庞涓到达逢泽。
逢泽的清晨分外壮美。浩森水面上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环绕水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悠扬沉重的号角声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庞涓大帐外两面大旗迎风舒卷,一面大书“六国会盟特使庞”,一面大书“魏国上将军庞”。百名铁甲骑士护卫着一辆青铜轺车辚辚驶出帐外,轺车前三名骑士护卫着那面“六国会盟特使庞”的红色大旗,组成了迎接会盟国王的特使仪仗。中军司马一声高报,庞涓身着华贵的上将军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红披风,大步走出军帐。身后是一名红色长衫的主书,手捧一柄金鞘长剑,跃上轺车辕木,肃然站立。庞涓扶轼登车,低声命令:“出巡。”……
就在庞涓的轺车做最后巡查时,一骑探马飞进大营禀报:韩昭侯带领一千卫队并随从大臣,已进入行辕区大道。
庞涓从容命令:“出迎。”
大道上一面绿色大旗迎风招展。韩昭侯的会盟车队驶入一箭之地的石碑标志时,甲士甬道外鼓声大作,两排长号仰天而起。庞涓在轺车上肃然拱手,高声报号:“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韩侯车驾——”
迎面而来的王车上,肃然端坐着一位三十余岁的国君——韩昭侯。这位君侯是著名的节用之君,惕厉自省,处处简朴。目下他乘坐的王车,竞是一辆铁皮包裹的木车,车轮哐啷嘎吱乱响,车厢中的伞盖竟也是木制的,稍有颠簸便摇摇晃晃。驾车的只有两匹灰斑马。韩昭侯身穿一领极为普通的绿色布袍,头戴一顶高高的竹皮冠。
庞涓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但又立即变为肃然庄重。
韩昭侯早已听见迎风传来的庞涓声音,只是没有作答。他看着这位邻邦上将军总觉得别扭,打了几场胜仗便不可一世,浑身珠光宝气不是正道滋味儿。两车迎面时,他拱手淡然道:“上将军荣任会盟特使,可喜可贺。”
“公叔丞相有疾在身,魏王命庞涓代行特使,请君侯见谅。”
“敢问上将军,本侯是第几家到达?”韩昭侯岔开话题。
庞涓拱手笑答:“君侯先声夺人,第一家。君侯请。”
庞涓一挥手,身后一名导引骑将走马而出,高举一面绣有“韩”字的绿色大旗到韩昭侯车前高声报:“末将导引君侯车驾——”
韩昭侯闭目养神,既不看落后半车的庞涓,也不看红旗林立斧钺生辉的铁甲骑士。庞涓始终默默护送韩昭侯,心中却在暗笑这位君侯的迂腐。
正在此时,一骑探马飞来,高报燕公驾到。
逢泽大道上重新卷起烟尘。庞涓思忖,燕国究竟是老牌诸侯,国弱势不弱,看这车速,显然是燕文公率领燕山精锐亲赴会盟。七大诸侯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正因如此,燕国是七大诸侯中最为孤傲的一家,而这位燕文公又是燕国历代国君中最为桀骜不驯的一个。
对这种老牌诸侯,庞涓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倒是觉得十分可笑。一方诸侯六百余年,静悄悄无所作为,还心安理得趾高气扬苟活于天地之间,真是无可救药。你看他,铜车驷马,金顶车盖,黑玉天平冠,手执金鞘剑,长须飘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车中,哪有丝毫羞愧之情?
鼓声大作长号齐鸣时,庞涓从遐想中恢复常态,他在轺车上遥遥拱手报名,原地迎候这唯一具有西周王族血统的老牌贵族君主。
燕文公早已看见行辕区外的甲士仪仗和庞涓的车骑,对如此隆重的迎候颇为满意。可渐行之间,他发现迎候仪仗不合礼制的十多处纰漏,最显眼的是没有郊迎的乐队而只有长号大鼓。庞涓作为盟主特使,礼当出车迎接,而他却只在原地迎候。魏国号称天下第一强,如此亵渎礼乐有失大雅!然则又能如何?燕文公长叹一声,就像多年来蔑视一切礼崩乐坏一样,又一次蔑视了魏国的无知和愚昧。
“魏国上将军、六国会盟特使庞涓,恭迎燕公车驾。”庞涓毕恭毕敬。
燕文公矜持地拉长声调:“上将军,魏王安在?”
“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驾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礼。”
“盟主?尚未会盟公推,何来盟主?”燕文公冷冷一笑。
“回燕公,本次会盟事关重大,各国均已先行回书,拥戴我王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
“既为会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礼法?燕国不是韩赵,本公解盟。”燕文公长剑一挥,“回燕!”
庞涓拱手高声道:“燕公六百年贵胄之身,竟以些许琐事置大计于不顾,气量何其狭小也?魏王迟到,非为不敬重燕公,乃是为燕国谋划一份重礼也。”
“上将军所言何意?”燕文公弯回轺车,口气显然温和。
庞涓微微一笑:“中山国可是一块肥肉噢。”
“中山侯去了魏国?”
庞涓点点头,“此刻,魏王只怕正为中山侯洗尘接风呢。”
燕文公默然有顷,爽朗大笑:“好!本公且看看魏王手段。”
庞涓高声命令:“导引官,领燕公入行辕歇息。”
导引官高擎红蓝两色的“燕”字大旗,在燕文公车驾前走马前行,燕文公车队辚辚进入了行辕区。
(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面浩淼,红日涌出,苇草翻滚,这种壮美的自然景象对由军帐、战车、幡旗等组成的壮阔行营起到烘托的作用。
B. 韩昭侯王车的简陋普通和燕文公王车的华贵气派形成对比,于此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戒奢尚俭、有无羞愧之心。
C. 小说在描述韩昭侯和燕文公乘坐的王车情况时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前者是全知视角,后者是庞滑心理活动的视角。
D. 燕文公虽然桀骜不驯,但在利益面前也怦然心动;而庞涓恰恰利用了燕文公重利这一弱点,轻松化解了他解盟的想法。
7. 关于文中庞涓做出巡准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面大旗分别标明庞涓的临时职务和固定职务,表现其在魏国地位显赫。
B. 百名护车铁甲骑士、三名护旗骑士和中军司马,对庞涓如众星捧月一般。
C. 庞涓身着华贵甲胄,外罩大红披风,威武的大将军在这铺陈描绘之中登场。
D. 旗帜舒卷,轺车辚辚,骑士护卫,描写这些特使仪仗为庞涓出巡做铺垫。
8. 文本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意味?请简要分析。
9. 在迎接韩国和燕国国君时,外交场合的庞涓形象和内在真实的庞涓形象有怎样的不同?分别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①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王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③,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棐:fěi通“榧”,树名。②恶:不高兴,难受。③苦:坚决。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B.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C.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D.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在文中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名《道德真经》、《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C. 桑榆,指桑树与榆树,日出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借指人之早年。
D. 征,征召,征召属于征辟制,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在叫卖六角形竹扇,于是他在每把竹扇上书写了五个字,人们知道是王羲之写的,竞相购买。见王羲之这样做,老妇非常高兴,后又来求王羲之书写。
B. 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C. 谢安曾与王羲之谈论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王羲之选择用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
D. 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4. 简要概括文中能体现王羲之“任率”的事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洪迈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①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
B. 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
C. 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
D. 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16. 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的身世之苦和家国之恨,表达了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8月,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将开始全国巡演。
《只此青绿》讲述了展卷人潜心钻研《千里江山图》,跨越时空走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内心,看到了王希孟为了绘制《千里江山图》倾注自己毕生热情的曲折历程,该剧的服装设计阳东霖说,他想做的艺术作品,绝不是______的,应该是起到引领作用的。艺术创作不是________的,是一个反复建立,反复推翻的过程。他率服装设计制作团队,在上百张设计图稿中不断地修改调整。“不同面料、不同颜色、不同肌理带来的可能性。都和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效果________。”阳东霖说。
《只此青绿》大量留白,不同背景的观众在观看时会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属于传统美学的感受,会引发对传统文化价值意义的思考——剧中呕心沥血的王希孟、苦苦追寻的展卷人、精益求精的工艺人,又何尝不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呢?
18. 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气象学家用不断攀升的数字描摹高温时,生活在高温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热射病”这个往年似乎不常见的词语,今年频上热搜。专家指出,热射病其实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①__________?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当然,多大的运动量可以被称作剧烈运动,也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去看所谓的剧烈运动的标准是多少,而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忽视身体感受,一旦有中暑、热射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自救。
此外很多热射病患者发病前都有基础诱因,比如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就已经有腹泻呕吐、身体虚弱、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②__________。
如果必须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应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补水、补盐、多休息。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不要③__________,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
21. 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一定完成任务,你放心就是了。
B. 大家都来了,就是小李还没有来。
C. 就是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开工。
D. 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发展。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程昕在公交车徒手制止并控制小偷的视频走红网络。面对小偷的威胁,程昕霸气回怼:我是警察,不怕你记!对此程昕回应:这么做是出于预备警官的责任感。
材料二: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群年轻的姑娘。她们志愿成为戍边女兵,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国土。艰苦的环境,没有打倒她们的意志;踩着泥泞的山地,越过荒芜的树丛,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践行军人的使命。
面对艰苦的戍边生活,21岁女兵沈艳说:“我觉得我现在变了……感觉来这里什么苦都吃过了,挺磨砺人的。”被问及可能的牺牲,19岁的郑仪璠说:“来此之前,我就抱着最坏的打算……就算我死了,也不用担心我;时间长了,把我忘了就行了。”
看着女兵们略显稚嫩的脸庞以及她们保家卫国的坚定誓言,网友们纷纷“破防”:“都是些20岁左右的姑娘,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祖国和人民怎么会忘记你啊!”“你家不止你一个,但世上只有一个你。”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青春与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湘西州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2日上午7:50-10:2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①材料一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侧重于延安的工农兵及其干部,呼吁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熟悉工农兵及其干部;②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侧重于人民和生活,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闭门造车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5. ①要用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媒介艺术创新,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②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③新媒介艺术创新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灵魂,使艺术创新以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 ①韩昭侯这句话有明知故问的意味,他很在意在会盟大典上先来后到,让庞涓首肯他第一家到达,表现了韩昭侯的迂腐可笑。②燕文公这句话有故意挑刺的意味,他以周室贵胄自居,自感受到冷遇,便指摘会盟大典不通礼法,并以解盟相要挟,表现了燕文公傲慢的性情。
9. 第一问:外交场合的庞涓形象:庄重严肃,谦恭温和,遵守礼仪。真实的庞涓形象: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诡计多端(机智灵活)。第二问:①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外交场合的庞涓形象:如迎候韩国、燕国国君时“拱手”,回答韩国国君称自己“代行特使”,以及说了一些符合外交礼仪的辞令。②通过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表现真实的庞涓形象:如看到韩昭侯的样子时,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燕文公到来时,庞涓在心里对燕国周室血统进行梳理,内心对燕文公进行嘲讽;燕文公欲负气回燕,庞涓以一句“中山国可是一块肥肉噢”将其稳住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王羲之非常愉快地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群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
(2)他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落后于他(或者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
14. ①爱鹅而不得,率亲友乘车前去赏鹅;②为道士写《道德经》以求鹅;③见门生家榧木几案光滑洁净便在上书写;④未经同意为老妇书写扇面,后老妇来求却不肯再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1)通过写环境的“深沉”“寂静”来烘托思妇的孤独寂寞。(2)通过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来表现思妇彻夜难眠,内心凄凉。(3)通过写容貌不整、情态慵懒来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相思成疾。(4)通过写杜鹃啼月(催归)来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明明如月 ②. 何时可掇 ③. 浔阳江头夜送客 ④. 枫叶荻花秋瑟瑟 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 步人后尘 (拾人牙慧、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一蹴而就 息息相关
19.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该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开始全国巡演。
20. 排比修辞,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反问修辞,加强了语气,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22题答案】
【答案】21. D 22. ①如何避免热射病呢②就很容易引发热射病③突然增加工作量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1:
青春与责任同在 奋斗与担当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时代赋予青年使命,国家寄予青年厚望,恰逢盛世的时代青年理应让青春与责任同在,奋斗与担当同行。
青春,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
青年是责任与担当的代名词,忆往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一群青年挺身而出,用羸弱的肩膀担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放眼当下,多少青年铭记“责任”二字,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的当代意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程昕的“我是警察,不怕你记”,这是人民警察对责任最好的宣言。“我的家乡,我来守护”,重庆山火中的山城骑士用行动践行保卫家乡的责任。疫情中的90后、00后逆行出征、冲锋陷阵,用年轻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这是责任的代代相传。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激起奔腾的浪花,一个人的努力只有汇入时代的洪流,才能更有价值。恰逢盛世的我们,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力量。
青春,需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自觉,在奋斗磨砺中增长才干。
一百年前,青年开创了新的时代;一百年后,新时代召唤着青年开拓前进。“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要敢于做先锋,而不要做过客、当看客。”青春故事里,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在摸爬滚打中历练成才。青藏高原的戍边女兵,不爱红装爱武装,抱以身许国的无悔践行军人的使命;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用扁担挑起山里孩子学习知识的梦想;驻村书记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返岗途中突遇山洪因公殉职;凉山州森林消防员为恪尽职守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生命……他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把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和祖国。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辈青年,自身发展,当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增长才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谱写新篇!
例文2:(原题自带)
用责任和使命为青春添彩
面对小偷的威胁,预备警官程昕霸气回怼“这是我的责任”;身处艰苦的环境,戍边女兵斩钉截铁“这是我的使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程昕这样的青年担当使命,默默付出,才换来了今日的国泰民安。
出入有豪车,居住有豪宅,锦衣玉食,前呼后拥,曾经我把那些富豪作为人生的偶像,觉得那才是“钱途远大”;霸道总裁,精英佳丽,俊男靓女,大众为之倾倒,粉丝为之癫狂,曾经我把那些明星当做生活榜样,以为那才是“精彩无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陡然惊醒,所谓的青春精彩,并不是浮华和喧嚣,更不是只为一己私利而蝇营狗苟,那些勇担使命的青年,那些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生责任的青年才应该是我尊崇和追随的偶像。
忆往昔,一条红船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坚定起航,民族危亡,内外交困,人民羸弱,经济凋零,面对无尽的困难,多少“志士仁人”望而却步,多少“知识分子”畏葸不前,但正是这一群年轻人,他们心中涌动着爱国的激情,眼里闪动着坚毅的目光,他们坚信:中华民族不会灭亡,中华民族必将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亿万人民有了坚强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看今朝,时代的高铁正在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勇往直前,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的强起来,我们意气风发地迈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每一条战线都是捷报频传,每一枚军功章里都有青年人的贡献。九天遨游,北斗组网,中国人民早已不再是仰望星空时只能讲述“嫦娥奔月”古老神话的民族,“天宫”里忙碌的是青年宇航员的身影;保家卫国,戍边征尘,中国人民早已不再是面对外辱时只能退避三舍割地求和的“东亚病夫”,“清澈的爱只给中国”是当代青年的最好宣言。
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母舰队终将劈波斩浪,剑指苍穹,“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华儿女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昂首阔步,迈向美好的未来。生逢盛世,何其有幸,作为青年的一份子,我不会用“躺平”来粉饰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不会用“丧文化”来制造虚幻的迷雾麻醉自己,更不会用“精致的利己主义”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我要勇担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灌丰饶的心田,用脚踏实地的奉献为我深爱的祖国添彩。
也许前方的征途会密布荆棘,但我依然会像屈原那样“九死而不悔”,会像李白那样“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像毛泽东那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许我不会成为像钟南山那样声名赫赫的科学家,不会成为像袁隆平那样世人景仰的贡献者,但是我依然会用无穷的热情,无比的努力,发一分光,献一点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生命,因有了勇担使命而厚重;青春,因为有了责任意识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