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统整四则寓言的共同点,把握寓言的文体特征。
2.抓住关键词句,归纳寓意,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
3.整合寓意,思考寓言的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
语言运用: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疏通文意,揣摩寓言中角色的心理变化,能够转换成语言表达。
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感知寓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二、相关资料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三、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四、课文主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
一、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问题归纳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
3.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获得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头脑不清醒,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获得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就有可能避免“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
三、课文主题
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手下败将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穿井得一人》
一、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二、课文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当“向”讲。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三、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四、课文主题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杞人忧天》
一、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妙趣横生。
二、故事背景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三、问题归纳
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 有什么作用
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杞人反复提出问题,实则反映他内心的重重忧虑,照应了前文废寝食”。
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四、课文主题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
【试题精练】
一、单选题
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较量(jiào) 剌叭(lǎ) 雕像(diāo)
B. 爱慕(mù) 凯歌(kǎi) 中伤(zhònɡ)
C. 庇护(bì) 气概(kài) 跐蹈(cǐ)
D. 崩坠(zhuì) 溉汲(gài) 引弦(xuán)
2、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平常的人)
B. 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C. 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
D. 国人道之。(讲述)
3、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及/其家穿井 B.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天瑞》。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B.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
C.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作者是伊索,西班牙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D.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5、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C. 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二、主观填空题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下列划线句子,注意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蚊子和狮子》,回答
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题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6分)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①。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
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①齐人有好猎者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寓言四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A、剌→喇。C、概ɡài。D、弦xián。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词语的感彩,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凡人”在句中指“尘世的人(对‘神仙’而言)”。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解题过程】
B项,正确停顿应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辨析,需要对选项中提到的作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作家的相关常识和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结合选项进行辨析,注意选项中的细节。
【解题过程】
ABD正确;C有误,伊索是古希腊作家。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关键字词进行翻译,要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注意特殊句式。
【解题过程】
ABC.正确。
D.有误,正确翻译: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故选: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作答。
【解题过程】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了对话描写,《蚊子和狮子》中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对话描写,更多地采用了动作描写。
故选A
二、主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题
参考答案: (1)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2)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我们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翻译原则。遇到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题过程】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遇到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应注意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故此题答案为:(1)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2)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题
参考答案: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9题
参考答案: 得胜后骄傲了,有意炫耀自己的胜利。
依据作品内容,蚊子第二次吹喇叭时候他打赢了狮子,得胜后骄傲了,有意炫耀自己的胜利。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锻炼了分析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题
参考答案: 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这里赫尔墨斯又笑是建立在之前他问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之后,知道了宙斯和赫拉的价位,内心表示轻视,认为自己的价位肯定比其他人高,从而体现出一种骄傲的心理。
三、文言文阅读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1题
【参考答案】
(1)①喜爱,喜欢(1分) ②连词,就(1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以运用知识迁移法解答。第①句中的“好”,可联系《<论语>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第②句中的“则”,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
(2)不只是打猎,(1分)许多事情都这样。(1分)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全是这样),然后再将句子中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1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1分)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