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温故知新: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德、日
法西斯专政
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兰西共和国
阿道夫·希特勒
贝尼托·墨索里尼
东条英机
古罗马卫士手中的“束棒”
相关史事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手持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Fasces。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法西斯专政是指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材料一 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 意大利从1918年至1922年,政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存在有7个半月。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于瘫痪。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过程
墨索里尼(1883-1945年):1921年“社会党”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建立
1.墨索里尼趁机组织了法西斯党。
2.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建立过程
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政策
3、意大利法西斯内外政策: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4、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危机?主要表现是什么?
面对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
项目 国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德国 40% 70% 600万 1931—1934年1000多次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意大利 33.1% 100万
材料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
背景:(1)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材料2:“许多人从凡尔赛暴力和平的‘耻辱’中省悟出个人困境的原因,并把这种困境同民族不幸完全等同起来”
——米勒.波特霍夫《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
材料3:他(希特勒)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纳粹党元首希特勒为何能到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背景:(2)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希特勒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煽动民众复仇情绪。
人物扫描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海关职员家庭。1914年,他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退役。
1919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译音。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
希特勒宣扬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1924年出狱后,希特勒着手强化纳粹党。
阿道夫·希特勒
1923年希特勒入狱期间,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述,希特勒上台后,这本书的发行量达到600多万册,或者出售,或者发送,盒面上雕刻的“ss”标记闪闪发光,这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徽标。
《我的奋斗》
他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演讲中的希特勒
3、展开宣传,获得社会各阶层的信任和支持。
“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要把自由主义观念 ,强弩之末的民族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的洪水猛兽般的乌托邦思想一齐扫荡!”
“世界是属于法西斯的,民族的扩张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现。”
“雅利安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维护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是文明的破坏者,人类的寄生虫。”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是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成员(简称纳粹党,Nazi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缩写)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信仰。
纳粹标志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发展概况:
(1)1932年 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2)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大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2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对内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并解散工会。
②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的进步书籍。
③迫害犹太人。
恐怖独裁
水晶之夜
(二)德国法西斯统治措施
1933年
希特勒出任总理
1932年
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1934年
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1)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2)解散了一切工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4) 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 ;
图三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
图四 “水晶之夜”后的惨状
迫害屠杀犹太人
下列图片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哪些暴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裔美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视性的黄星标志
下列图片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哪些暴行?
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证据
自由论坛
在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15%是犹太人,美国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了20%。美国的主要投资银行几乎都是犹太人。例如,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绘画大师毕加索都是犹太人。
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平方千米。1940年4月纳粹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1900.11.7~1945.5.23 盖世太保总管 第三帝国第二号权势人物)下令建造。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因此被称为“死亡工厂”。
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对外侵略扩张:
②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1935年
(2)1936年
(3)1938年
(4)1939年3月
(二)德国法西斯统治措施(对外侵略扩张)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布拉格
1938.3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6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消灭波兰
5.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2)对外侵略扩张
②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③1938年吞并奥地利
④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①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世界濒临战争的边缘。
绥靖政策
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高峰。
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行径,操纵国联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政策
绥靖政策
维护自身既得利益
祸水东引,让德国侵略苏联
避战自保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欲征服世界,必先政府中国 。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①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②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国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影响下的日本
2 特点: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军部是指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加紧扩充军备,制定《国策基准》。
对内:
对外: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3.影响:
4.日本法西斯专政统治:
★“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根本国策。
04
“二二六”兵变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青年法西斯军官制造的流血军事政变事件。也是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两派的一次决战。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壮军官发动的最后一次军事政变。以该事件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辞职,军部以血腥的镇压手段加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广田弘毅组阁后,在陆军大臣侯选人寺内寿一大将的强硬要求下,同意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军人掌握了随时可以使内阁倒台的大权。此后,日本迅速走向军部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
轴心国集团形成
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
讨论:德意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相同点: 内外政策相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国 别 背 景 建立标志 建立时间 影 响 意大利
德 国 日 本 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
不同点: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1922年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希特勒掌握国家政权
193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广田弘毅
组阁
193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意、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发展有何异同
能力拓展
1、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都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
2、意大利和德国都通过政党来夺取政权
3、都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巩固练习
1、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 )
纳粹党通过政变取得了政权 ( )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 )
法西斯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 )
√
×
√
√
(2)示例一
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2分)
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意义)(2分)
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意义)(2分)
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