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安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安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1 17: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11月份期中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商都城迁移顺序图。据图分析,商迁都
i方
危方
玛竹
英河
龙方
季育
羌方
m1
犬戎

@。
沫雨
出思
者国
喝彭
祭方
股 以定aA
刑方

精、ti比



A.利于扩大政治影响力
B.旨在树立商王室的统治权威
C.解决了贵族内部矛盾
D.说明当时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2.《周礼》中“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
婚,女子十五而嫁”。这一改革
A.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B.确立了地主阶级统治
C.顺应了小农经济要求
D.反映了周王势力衰微
3.墨子认为“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
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据此可知,墨子
A.提倡节俭
B.重视礼制
C.崇尚自由
D.注重规范
4.秦统一后,将原六国贵族、强宗约20万户迁至咸阳,另有一些迁至南阳、巴蜀等
地;迁内地3万户至北河、榆中屯垦戍边,
迁50万人至五岭戍守。上述举措
A.取消了贵族特权
B.维护了政治稳定
C.激化了民族矛盾

D.促进了经济发展
5.右图为日本京都周边地区出土秦汉文物分布图。
据此推断,秦汉时期
A.中国文化远播海外
B.中日民族交流开启
C.日本成为中国附属
和歌山
D.朝贡贸易体系确立
3
近畿地区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
6.右表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灾祸情况表。
类型
自然灾害
饥荒
兵祸
据此可知
三国时期
2
6
A.自然灾害频发引发社会动荡
西晋时期
7
10
3
B.战乱不断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东晋时期
6
8
C.人地矛盾尖锐导致饥荒多发
南北朝时期
17
10
12
D.军阀混战致使政权更迭频繁
总计
32
25
29
7.隋文帝颁发《开皇律》时说道:“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适于时,
故有损益”。这
反映了隋文帝
A.崇尚法治
B.以民为本
C.注重革新
D.维护公正
8.唐朝时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人“国子学”就读,“使习华风”,地方郡学招收少数
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给“禀给”。这说明,唐朝民族政策
A.践行因俗而治理念
B.蕴含开放包容精神
C.旨在实现民族平等
D.重教化怀柔轻管辖
9.右表为唐宋府(州)、县数目的变化(单
朝代
位: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区城
A.中央加强地方管理
南方:四府
府(州)治效
35
48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州)
县治数
170
243
C.北方边患压力增大
北方:河南
府(州)治数
18
17
D.地方行政制度变革
县治数
132
99
10.右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茶道图,该图展现
了从选茶、碾茶到煮茶等一系列过程。据此分析,
当时辽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B.饮茶文化深入民间
C.手工业发展较迅速
D.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11.程顾指出:“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
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
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据此分析,作者意在
A.恢复井田制
B.抨击当朝政治
C.实行均田制
D.关注民生问题
12.1280年,忽必烈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时说,“(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
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这从侧面可印证元朝
A.科技成就显著
B.军政大权集中
C.疆域空前辽阔
D.重视黄河治理
13.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
伯庄上云,‘用之菜哇种中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
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
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总结经验
D.重视实践验证
14.明代广东有族长在家训中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
“量力勉图,各为所尚”。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新的社会阶层产生
C.经济政策发生转变
D.儒学失去主流地位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