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8.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齐齐哈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因为该地区草原辽阔、沙漠广布。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2020·铁岭)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土壤肥沃 B.沙漠广布 C.光照充足 D.河流众多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高寒是影响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所以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光照充足。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古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3.(2020·石家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45°N-50°N的优质奶源带,被誉为“乳都核心区"。下图示意内蒙古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乳都核心区”地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城 D.丁区域
(2)导致甲一乙-丙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海拔 C.纬度 D.地形
(3)乙区域过度放牧导致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冰川退化
C.森林过度砍伐 D.土地荒漠化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和图示可知,优质奶源带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常见的植被是草原。(2)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埋下祸根。
【点评】(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地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 西北地区 。由于距海较远,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冷夏热,地表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2)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体现了在水分条件影响下植被的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土质疏松,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4.(2020·临沂)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2)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日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答案】(1)C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新疆的番茄主要分布在天山山麓,是由于天山山麓有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影响分布的因素是水源.
(2)由题目可知,新疆的番红素高于其他地区,是由于新疆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区内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较为发达,主要采用的的灌溉方式是坎儿井灌溉;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5.(2020·菏泽)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炎热 D.湿润
(2)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导致自然景观依次出现变化,图中甲处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草原 D.荒漠
【答案】(1)B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西北地区,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2)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东西跨距最长的区域,这里由于自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和荒漠,图中甲处是荒漠。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6.(2020·兰州)读中国轮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甘肃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甘肃省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B.大部分属亚热带
C.在太平洋西岸 D.位于低纬度
(2)仅从海陆位置考虑,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相对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其发展玉米制种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B.晴天较多,光热充足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政策支持,农技先进
(4)以下不属甘肃优势产业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旅游业 C.汽车制 D.风力发电
【答案】(1)A
(2)A
(3)B
(4)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是内陆省份,不临海洋,位于中纬度地区。所以正确的是A,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2)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是自东南向西北排列的,我国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以降水最多的是甲。故答案为:A。(3)制种的条件包括种植条件和储存条件,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植业单产高、质量好;气候干旱有利于种子储存。故答案为:B。(4)甘肃位于 西北地区,西甲气温高,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甘肃省河西走廊风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风力发电。但是西北地区汽车制造技术较为落后,不适合发展汽车制造业。故答案为:C。
【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走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冰雪融水对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布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河西走廊主要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春小麦,谷子,玉米等。
7.(2020·定西)“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河西走廊的张掖曾经稻花飘香,出产稻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西走廊是我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在仍为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劳动力丰富
(3)河西走廊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原因可能是( )
A.风力过强 B.耕地不足 C.地形崎岖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河西走廊是指甘肃南部的祁连山山麓,这里因为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故答案为:C。(2)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区,这里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因为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光热充足,故答案为:A。(3)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候反常,使该地区的水源越来越缺乏,河西走廊逐渐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故答案为:D。
【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走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冰雪融水对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布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河西走廊主要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春小麦,谷子,玉米等。
8.(2020·苏州)如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2019年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实施胡杨林拯救行动,主要保护塔里木河干流和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支流两侧的胡杨林。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胡杨林大多沿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候干旱 B.沿盆地边缘受风沙的危害小
C.在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平坦 D.在塔里木盆地内部,光热充足
【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解:图中所示的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D。(2)解:胡杨林主要沿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胡杨的生长需要水分,塔里木河干流的河水向两岸渗透,离河流越近,地下水补充越多,地下水水位越高,越有利于胡杨的生长。
故答案为:A。
【点评】(1)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2)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其中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流经过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
9.(2019·大庆)西北地区自然景现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C.荒漠草原一荒漠一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其植被景观呈现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A。
【点评】 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大部分,甘肃与内蒙古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西北部。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0.(2019·凉山)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解: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说法,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降水稀少,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又改善了东部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11.(2019·德州)读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和草方格沙障图,完成下列小题。
(1)近几十年来,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开采矿产,破坏天然植被
B.人类不含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C.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2)在西北地区经常可以系到如图所示的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改变植被类型 ②截留水分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削减风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B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由于人类不含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如过渡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会导致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而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有可能导致荒漠化,但不是主要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关系不大。故B符合题意。
(2)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的半隐蔽式沙障。 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因此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防治荒漠化,并非保持水土和改变气候类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该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功能,理解解答即可。
12.(2019·广安)2018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区游玩,回来后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间,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看见了成群的三河马、三河牛
B.住过游牧民的蒙古包
C.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当地居民喜欢喝青稞酒吃糌粑
【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的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等;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是蒙古包;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稞酒、糌粑是青藏高原人们的食品;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13.(2019·万州)“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答案】(1)B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由图中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①和④,两地区的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而②和③两地区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是荒漠,不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B。(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沿①一②—③方向,离海越来越远,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自东向西沿途都不可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故选D。
【点评】(1)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西北地区的草场类型不同,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新疆天山地区山地降水较多,形成高山草场。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有三河马、 三河牛等,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有新疆细毛羊等。
(2) 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14.(2019·潍坊)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如图示意甘肃省地形与降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乘汽车到敦煌旅行,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热量 C.地形类型 D.光照强度
(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B.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3)河西走廊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节水技术改进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土壤肥力下降 D.市场需求改变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从天水到敦煌一路感到景观变化大,这是由于从天水到敦煌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导致的,故选A。(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该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病虫害少,故选C。(3)由题目可知,河西走廊的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这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故选D。
【点评】(1)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2) 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5.(2019·新疆)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
A.400mm以下 B.400mm以上
C.400mm—800mm之间 D.800mm以上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气候干旱;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16.(2019·武汉)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气候干旱
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e.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
17.(2018·德阳)香甜的哈蜜瓜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从环境条件来看,西北地区最适合瓜类生长的条件是( )
A.年降水量充足 B.昼夜温差大
C.气温年较差大 D.盐碱地广布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特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18.(2018·湘西)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描绘了我国哪一地区的画面(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我国西北地区的画面。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结合诗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水平和地理常识,较难,从大漠这个关键词可判断是西北地区。
19.(2018·绥化)在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它是( )
A.撒哈拉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D.阿塔卡马沙漠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在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20.(2018·遵义)夏季,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居民,越干旱越希望出太阳,是因为( )
A.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多 B.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蒸发量小,地下水位高 D.沿途灌溉用水量少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出太阳后气温就会升高,冰雪融水就会增多。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1.(2018·青岛)读“我国西北某荒漠化地区的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出现⑤地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荒漠化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全部种树 B.①地种硬叶林
C.②地种草 D.③地种阔叶林
【答案】(1)B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根据等降水量线看,该地区降水少,不足200毫米,而水源是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所以该地区植被是草原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
(2)根据四地的降水量看,①降水在300-400毫米,可以种植阔叶林,②地降水在200-300毫米,适合全部种草,③和④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适合种植耐旱的植物。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22.(2018·宜昌)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 )
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由于离海远近的不同,导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随之产生规律性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植被变化及原因,了解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常见题型。
23.(2018·石家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1)A
(2)D
(3)B
(4)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里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图示地区从东往西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由草原到荒漠草原,最后到荒漠。
(3)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4)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所以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有水源的地区。
故答案为:(1)A;(2)D;(3)B;(4)B。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难度不太大。
24.(2017·贵港)兰兰准备暑假去新疆旅游,她同学在QQ上发来四条有关新疆的信息,不可信的是( )
A.那里夏季多暴雨,一定要带雨具
B.当地瓜果特别甜
C.那里有古老的地下水引水工程﹣坎儿井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
【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所以A选项不可信。
25.(2017·江西)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图(图4),完成小题。
(1)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答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通过该区域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 )
A.煤炭 B.火电 C.水电 D.天然气
【答案】(1)D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西气东输工程)
【解析】【分析】(1)“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大意是:九月之夜,轮台狂风怒吼,一川酒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得满地乱滚。到过新疆戈壁风区的人,对此会有深切的感受。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行军的艰苦勾勒了出来,烘托出将士不畏艰苦的精神。(2)新疆蕴藏着10多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天然气是向江西提供的主要能源。
26.(2017·昆明)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南方黑土地和黄土地广布
C.西北干旱的环境多内流河 D.青藏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
【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故A错误。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广布;南方地区红土地广布;故B错误。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的环境多内流河;故C正确。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7.(2017·昆明)下列是《航拍中国》摄制组人员在日记中记录的各地特色文化,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西藏,藏民用誉为“高原之舟”的三河马为摄制组运送物品
B.新疆,晾房里挂满了葡萄,维吾尔族用香甜的瓜果款待我们
C.陕西,冬暖夏凉的窑洞住起来十分舒适,安塞腰鼓热情奔放
D.海南岛,烈日炎炎,喝上几口甘甜的椰子汁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高原之舟是指牦牛,故 错误;
新疆有葡萄凉房,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该省区的瓜果特别甜,故B叙述正确;
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其传统民居是窑洞,有安塞腰鼓等,故C叙述正确;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椰子等水果,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我国有34个省区,不同省区的特色文化不同。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8.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选择题二)
一、单选题
1.(2020·齐齐哈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2020·铁岭)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土壤肥沃 B.沙漠广布 C.光照充足 D.河流众多
3.(2020·石家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45°N-50°N的优质奶源带,被誉为“乳都核心区"。下图示意内蒙古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乳都核心区”地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城 D.丁区域
(2)导致甲一乙-丙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海拔 C.纬度 D.地形
(3)乙区域过度放牧导致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冰川退化
C.森林过度砍伐 D.土地荒漠化
4.(2020·临沂)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2)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日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5.(2020·菏泽)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炎热 D.湿润
(2)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导致自然景观依次出现变化,图中甲处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草原 D.荒漠
6.(2020·兰州)读中国轮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甘肃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甘肃省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B.大部分属亚热带
C.在太平洋西岸 D.位于低纬度
(2)仅从海陆位置考虑,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相对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其发展玉米制种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B.晴天较多,光热充足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政策支持,农技先进
(4)以下不属甘肃优势产业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旅游业 C.汽车制 D.风力发电
7.(2020·定西)“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河西走廊的张掖曾经稻花飘香,出产稻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西走廊是我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在仍为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劳动力丰富
(3)河西走廊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原因可能是( )
A.风力过强 B.耕地不足 C.地形崎岖 D.水源缺乏
8.(2020·苏州)如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2019年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实施胡杨林拯救行动,主要保护塔里木河干流和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支流两侧的胡杨林。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胡杨林大多沿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候干旱 B.沿盆地边缘受风沙的危害小
C.在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平坦 D.在塔里木盆地内部,光热充足
9.(2019·大庆)西北地区自然景现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C.荒漠草原一荒漠一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10.(2019·凉山)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9·德州)读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和草方格沙障图,完成下列小题。
(1)近几十年来,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开采矿产,破坏天然植被
B.人类不含理的生产、生活活动
C.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2)在西北地区经常可以系到如图所示的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改变植被类型 ②截留水分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削减风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2019·广安)2018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区游玩,回来后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间,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看见了成群的三河马、三河牛
B.住过游牧民的蒙古包
C.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当地居民喜欢喝青稞酒吃糌粑
13.(2019·万州)“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14.(2019·潍坊)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如图示意甘肃省地形与降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乘汽车到敦煌旅行,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热量 C.地形类型 D.光照强度
(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B.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3)河西走廊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节水技术改进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土壤肥力下降 D.市场需求改变
15.(2019·新疆)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
A.400mm以下 B.400mm以上
C.400mm—800mm之间 D.800mm以上
16.(2019·武汉)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气候干旱
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e.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 B.
C. D.
17.(2018·德阳)香甜的哈蜜瓜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从环境条件来看,西北地区最适合瓜类生长的条件是( )
A.年降水量充足 B.昼夜温差大
C.气温年较差大 D.盐碱地广布
18.(2018·湘西)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描绘了我国哪一地区的画面(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9.(2018·绥化)在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它是( )
A.撒哈拉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D.阿塔卡马沙漠
20.(2018·遵义)夏季,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居民,越干旱越希望出太阳,是因为( )
A.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多 B.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蒸发量小,地下水位高 D.沿途灌溉用水量少
21.(2018·青岛)读“我国西北某荒漠化地区的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出现⑤地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荒漠化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全部种树 B.①地种硬叶林
C.②地种草 D.③地种阔叶林
22.(2018·宜昌)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 )
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23.(2018·石家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4.(2017·贵港)兰兰准备暑假去新疆旅游,她同学在QQ上发来四条有关新疆的信息,不可信的是( )
A.那里夏季多暴雨,一定要带雨具
B.当地瓜果特别甜
C.那里有古老的地下水引水工程﹣坎儿井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
25.(2017·江西)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图(图4),完成小题。
(1)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答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通过该区域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 )
A.煤炭 B.火电 C.水电 D.天然气
26.(2017·昆明)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南方黑土地和黄土地广布
C.西北干旱的环境多内流河 D.青藏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
27.(2017·昆明)下列是《航拍中国》摄制组人员在日记中记录的各地特色文化,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西藏,藏民用誉为“高原之舟”的三河马为摄制组运送物品
B.新疆,晾房里挂满了葡萄,维吾尔族用香甜的瓜果款待我们
C.陕西,冬暖夏凉的窑洞住起来十分舒适,安塞腰鼓热情奔放
D.海南岛,烈日炎炎,喝上几口甘甜的椰子汁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因为该地区草原辽阔、沙漠广布。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高寒是影响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所以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光照充足。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古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1)B
(2)A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和图示可知,优质奶源带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常见的植被是草原。(2)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埋下祸根。
【点评】(1)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地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 西北地区 。由于距海较远,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冷夏热,地表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2)内蒙古自治区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体现了在水分条件影响下植被的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土质疏松,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4.【答案】(1)C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新疆的番茄主要分布在天山山麓,是由于天山山麓有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影响分布的因素是水源.
(2)由题目可知,新疆的番红素高于其他地区,是由于新疆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区内的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较为发达,主要采用的的灌溉方式是坎儿井灌溉;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5.【答案】(1)B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西北地区,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2)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东西跨距最长的区域,这里由于自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和荒漠,图中甲处是荒漠。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6.【答案】(1)A
(2)A
(3)B
(4)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是内陆省份,不临海洋,位于中纬度地区。所以正确的是A,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2)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是自东南向西北排列的,我国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以降水最多的是甲。故答案为:A。(3)制种的条件包括种植条件和储存条件,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植业单产高、质量好;气候干旱有利于种子储存。故答案为:B。(4)甘肃位于 西北地区,西甲气温高,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甘肃省河西走廊风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风力发电。但是西北地区汽车制造技术较为落后,不适合发展汽车制造业。故答案为:C。
【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走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冰雪融水对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布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河西走廊主要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春小麦,谷子,玉米等。
7.【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河西走廊是指甘肃南部的祁连山山麓,这里因为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故答案为:C。(2)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区,这里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因为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光热充足,故答案为:A。(3)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候反常,使该地区的水源越来越缺乏,河西走廊逐渐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故答案为:D。
【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的走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冰雪融水对绿洲的形成,人口的分布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河西走廊主要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春小麦,谷子,玉米等。
8.【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解:图中所示的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D。(2)解:胡杨林主要沿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胡杨的生长需要水分,塔里木河干流的河水向两岸渗透,离河流越近,地下水补充越多,地下水水位越高,越有利于胡杨的生长。
故答案为:A。
【点评】(1)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2)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其中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流经过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
9.【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其植被景观呈现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A。
【点评】 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大部分,甘肃与内蒙古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西北部。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0.【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解: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说法,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降水稀少,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又改善了东部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11.【答案】(1)B
(2)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由于人类不含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如过渡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会导致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而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有可能导致荒漠化,但不是主要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关系不大。故B符合题意。
(2)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的半隐蔽式沙障。 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因此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防治荒漠化,并非保持水土和改变气候类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该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功能,理解解答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的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等;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是蒙古包;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稞酒、糌粑是青藏高原人们的食品;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13.【答案】(1)B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由图中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①和④,两地区的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而②和③两地区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是荒漠,不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B。(2)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沿①一②—③方向,离海越来越远,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一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自东向西沿途都不可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故选D。
【点评】(1)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西北地区的草场类型不同,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新疆天山地区山地降水较多,形成高山草场。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有三河马、 三河牛等,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有新疆细毛羊等。
(2) 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14.【答案】(1)A
(2)C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甘肃天水的小明,暑假从天水到敦煌一路感到景观变化大,这是由于从天水到敦煌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导致的,故选A。(2)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该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病虫害少,故选C。(3)由题目可知,河西走廊的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这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故选D。
【点评】(1)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2) 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5.【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气候干旱;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16.【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自东向西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的变化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
17.【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特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18.【答案】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我国西北地区的画面。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结合诗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水平和地理常识,较难,从大漠这个关键词可判断是西北地区。
19.【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在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20.【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由于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出太阳后气温就会升高,冰雪融水就会增多。
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湟水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1.【答案】(1)B
(2)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根据等降水量线看,该地区降水少,不足200毫米,而水源是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所以该地区植被是草原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
(2)根据四地的降水量看,①降水在300-400毫米,可以种植阔叶林,②地降水在200-300毫米,适合全部种草,③和④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适合种植耐旱的植物。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22.【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由于离海远近的不同,导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随之产生规律性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植被变化及原因,了解西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大,常见题型。
23.【答案】(1)A
(2)D
(3)B
(4)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里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图示地区从东往西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由草原到荒漠草原,最后到荒漠。
(3)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4)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所以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有水源的地区。
故答案为:(1)A;(2)D;(3)B;(4)B。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难度不太大。
24.【答案】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所以A选项不可信。
25.【答案】(1)D
(2)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西气东输工程)
【解析】【分析】(1)“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大意是:九月之夜,轮台狂风怒吼,一川酒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得满地乱滚。到过新疆戈壁风区的人,对此会有深切的感受。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行军的艰苦勾勒了出来,烘托出将士不畏艰苦的精神。(2)新疆蕴藏着10多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天然气是向江西提供的主要能源。
26.【答案】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故A错误。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广布;南方地区红土地广布;故B错误。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的环境多内流河;故C正确。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7.【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高原之舟是指牦牛,故 错误;
新疆有葡萄凉房,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该省区的瓜果特别甜,故B叙述正确;
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其传统民居是窑洞,有安塞腰鼓等,故C叙述正确;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椰子等水果,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我国有34个省区,不同省区的特色文化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