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1 18: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书戴嵩画牛》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会写“锦、曝、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有题跋和无题跋的《斗牛图》,引导学生比较。

2.点拨:“题跋”是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合起来称“题跋”。
过渡:《斗牛图》的题跋是苏轼所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文就是苏轼为这幅图所做的题跋。
3.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读准节奏。(板书:书戴嵩画牛)
①出示带“书”的古诗题目,交流“书”的意思。
《回乡偶书》《夜书所见》《书湖阴先生壁》
引导:你知道“书”的意思吗?
预设:书写、记录。
②引导学生根据停顿,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设计意图:以图的比较、题跋的了解作为切入口引入,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夯实基础
1.识字写字
(1)播放《书戴嵩画牛》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随文识字。
sōng shǔ shǔ zhóu pù fǔ chù miù nú bì
嵩 蜀 以百数 轴 曝书画 拊 搐 谬 奴 婢
(2)书写指导——锦、曝、矣。
“锦、曝”左右结构,“曝”左窄右宽,要注意避让,右下的部件不要写成“水”;“矣”上下结构。
2.读出节奏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学生跟读
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
设计意图: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有层次地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为后面的阅读做准备。
三、问题探究
过渡:这篇题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根据注释和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关键词句,对比人物态度,体会人物形象。
2.探究方法
(1)根据课下注释和插图,自主翻译文言文,小组内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对《斗牛图》态度的句子,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形象。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文言文翻译
(1)注释:
①本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戴嵩,唐代画家。
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③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课文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聚焦词句,对比人物态度。
杜处士
(1)引导: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杜处士对《斗牛图》态度的句子,并用词语概括。
预设1: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预设2:态度——非常喜欢。
(2)引导:你能想象一下杜处士“尤所爱”的画面,理解“常以自随”吗?
想象提示:
杜处士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经常将此画带在身边。吃饭时( ),睡觉时( )。
预设1:每到吃饭的时候,杜处士都要小心翼翼地把《斗牛图》打开欣赏一番,目不转睛地盯着图中的斗牛,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佳作,真乃珍品,此生能够得到此画,实乃有幸啊!”
点拨:通过对杜处士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将杜处士“尤所爱”的画面想象得很具体。(板书:动作 神态 语言)
预设2:临睡前,他会打开锦囊,摊开玉轴,仔细查看画上有没有受潮的地方,有没有因为不小心而留下的折痕。看完之后,他才慢慢地卷起画轴放入锦囊,再放到书橱的画盒中,生怕鼠咬虫蛀。
点拨:想象丰富,细节具体。
小结:刚刚我们紧扣“常以自随”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体会到了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喜爱。(板书:合理想象)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小牧童
(1)引导: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牧童对《斗牛图》态度的句子,并用词语概括。
预设1: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2:态度——觉得非常可笑。
(2)引导:小儿“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处士会怎么说呢?(学生自由表达)
小结:一个天真烂漫,笑得不假思索;一个淡然处之,虚心接受错误。我们边读边感受人物形象吧!(学生做“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的动作、神态,并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通过情境创设,进行合理想象,不仅读懂了文言文,更充分感受到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选角色讲故事,明晰事理。
2.探究方法
(1)自主选择一个角色,想象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小组内讲故事。
(2)思考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组内讲讲自己的收获。
(3)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m 讲故事
苏东坡
提示: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预设: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真是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宝贝。宝贝到什么程度呢?他用玉作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携带。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要小心翼翼地把《斗牛图》打开欣赏一番,情不自禁地赞叹:“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佳作,实乃珍品!”有一天,杜处士摊开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张斗牛图画错了!牛打斗的时候,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杜处士觉得牧童说得有道理。古人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确实如此。
杜处士
提示: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小牧童
提示: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m 明事理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引导:“奴、婢”在这里具体指什么人?
预设:“奴”指农民、农夫;“婢”指女佣、侍女。
引导:耕田和织布为什么要问农夫和侍女?
预设:农夫和侍女有耕田和织布的经验。
引导:画《斗牛图》,该问谁牛争斗的样子呢?
预设:牧童。
小结:我们尝试选择角色,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一则文言故事,同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明白了一个事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板书:讲故事)
设计意图: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角色利用想象讲故事,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讲具体,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明晰故事蕴含的事理。
四、课堂小结
小结:《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叙事简洁却余味悠长。课文刻画人物神态、语言,准确生动。通过合理想象,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时,也要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苏轼写的题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书黄筌画雀》)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译文:一次,黄筌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回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自己不观察事物,即使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引导:苏轼要借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预设:君子应该认真学习,并且善于提问。
六、布置作业
1.把这则文言故事讲给父母听。
2.查找后人对戴嵩画作的评价,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动作
合理想象 讲故事 神态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