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大自然中有太多的生命让我们感动不已!
植根于淤泥中的夏荷,竟能出于淤泥而纤尘不染;
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枝头轻吟的小鸟,雨后潮涌般的春笋,夏日里知知不休的鸣蝉,海边精美的贝壳…… 这无数弱小而美丽的生命,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其中的两个弱小的生灵,去聆听他们的生命最强音。18 短文两篇《蝉》 小 思
《贝壳》 席慕容蝉小 思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作家作品 小 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ì)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字词学习收敛( ):
宽恕( ):
聒聒( ):
上苍:
把玩:???liǎnshùguō上天。收拢,合拢。宽容,饶恕。恕,饶恕。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拿在手中玩赏。自主学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整体感知1、《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和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
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 知知不休烦自主学习 先抑后扬。 整体感知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
自主学习 一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
一、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2、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蝉情感变化的关键?它有何含义?(启示)合作探究“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二、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合作探究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合作探究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合作探究 它等到的那个夏天是让它觉得幸福的夏天,17年的等待换来了一个夏天短暂的幸福。充分说明了生命的可贵! 拓展延伸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树洞,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蝉的一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蝉的一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⑥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蝉的一生 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体验反思蝉 小 思烦蝉——知知不休
思蝉——延续生命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抑 扬 不管生命短暂、卑微,都要积极地面对生活
(首尾呼应)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课堂小结达标检测1、积累字词,完成《一课一练》的“能力拓展”。
2、预习《贝壳》。课件23张PPT。贝 壳席 慕 蓉学习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3、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作家作品 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作家作品 席慕蓉,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卑微 ( ):
一丝不苟( ): bēi卑贱微小,地位低下。g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有什么感悟?
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有什么感悟?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怎样理解这句话? ?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合作探究品读课文1、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话怎样理解? 此句比较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惊叹。合作探究品读课文?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贝 壳 席慕蓉描绘贝壳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赞叹贝壳感悟人生托物言志合作探究品读课文3.?再次朗读课文,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合作探究品读课文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相同之处:合作探究品读课文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不同之处: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达标检测1、仿写练习: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生命就要像 一样,即使 ,也要 。达标检测2、课外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写下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青 春(之一)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 慕 容拓展阅读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拓展阅读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拓展阅读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不会停顿也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