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1 16:24: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夜雨寄北
新课导入
《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以及《潼关》。这四首诗歌看似毫无关联,却暗含玄机。刘禹锡是中唐诗人,李商隐是晚唐诗人,陆游是宋代诗人,谭嗣同则是清代诗人。时代在变化,但是季节没有变,都是秋天,只是其中蕴含的人类情感,并不相通。
教学目标
0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体悟本诗中的虚实结合、回环的写法和诗人思念妻子的浓浓情意,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通过朗读、描绘品诗、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学习赏析古典诗词;
02
01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夜雨寄北》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本诗中诗人思念妻子的浓浓情意。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背诵;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分析诗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了解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nónɡ)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著有《李义山诗集》。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当时诗人在巴蜀(今四川、重庆一带),妻子在长安(今属河南),所以说“寄北”。这首诗就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诵读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yǐn)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zhǎng )秋池。
何当共剪(jiǎn)/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课讲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赏析:第一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写眼前之景(实景),情景交融。面对凄凉的秋夜之雨,诗人愁随雨涨,表现了身居异乡的孤独、凄凉。“涨”字富于动态感,写出了 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衬托出诗人的绵绵秋思。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凄冷和想象团聚之景的欢乐,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身居异乡、盼望回家的感伤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借助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夜雨寄北》中一问一答,写眼前实景,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 归的愁苦、身居异乡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此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涨”既写出巴山秋水注满池塘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