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2 13: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
2.认识20世界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
1.一战前:20世纪初
(1)表现
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材料一: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工业产值位次 3 4 1 2
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5 4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1)1919-1929年经济繁荣发展
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的飞速发展,因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1923-1929)之内而得名。此时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使这种繁荣孕育着新的危机。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经济遭受重创
根本: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供需矛盾激化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1933-1939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主要内容是: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罗斯福新政
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思维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1)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4)阻碍: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解决
经济全球化发展
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自由放任
重商主义
新自由主义
宏观调控
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守夜人
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
大管家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代表: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中间路线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
代表学派:
供应学派;货币学派
柯立芝繁荣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80年代恢复
90年代发展
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
政策调整
经济危机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
商业 配给制 自由贸易
绝对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战争时期的非常举措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调整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苏联模式:1928
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评价:迅速实现工业化;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重点:农业
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 赫鲁晓夫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5)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重点: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评价:效果有限;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未突破苏联模式
(6)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评价: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结果:苏联解体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剧变。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中国
(1)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
(1)背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独立
(2)措施: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工业化进程。
(3)成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4)阻碍: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21世纪以来
1.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阻碍: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3.中国方案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思考】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全球化趋势加强
2.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3.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4.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5.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一)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1.建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背景:
(1)战争与经济危机的破坏
(2)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3)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材料一 (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3.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4.意义
(1)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2)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标志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二)国际贸易体系发展
1.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
2.宗旨: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3.影响
(1)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刺激市场有效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3)服务贸易发展,便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1)影响: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三)国际贸易新变化
1.贸易形式变化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2.交易手段变化
电子商务兴起,商业贸易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一)国际金融体系
世界银行
职能
恢复和发展经济
发放中长期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职能
稳定汇率、平衡国际收支
发放短期贷款
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
各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1947
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1945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WB)1945
世界贸易组织
(WTO)1995
双挂钩一固定原则
20世纪40年代中—70年代初
(1944—1971)
20世纪40年代中后—至今
临时多边协定
正式贸易组织
(1944—至今)
恢复和发展经济
发放中长期贷款
稳定汇率
平衡国际收支
发放短期贷款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二)国际金融体系发展
1.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表现
(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3.影响
(1)积极:为人们提供资金便利
(2)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闭,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倒闭前雷曼兄弟资产规模达到6390亿美元,业务覆盖全球逾40个国家。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4.中国发展: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三)国际金融新变化
1.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1)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3)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迁移运用
1.据调查,1906年,法国有130万个农场雇佣工人不超过5名,45000个农场雇佣人数在6至50名之间。此外,还有250个农场(全部在北部)雇佣工人超过150名。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C.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
D.政府放松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A
迁移运用
2.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棉田,屠宰了 20多万头大猪和600 多万头小猪,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政府此举
A.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B.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供给
C.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D.有利于缓和劳资间的矛盾
C
迁移运用
3.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
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产业结构出现出现新的变化
D
迁移运用
4.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A.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实行封闭的贸易壁垒政策
C.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D.弱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C
迁移运用
5.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B
迁移运用
6.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D
迁移运用
7.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
迁移运用
8.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希腊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 (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B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时间 16世纪—18世纪 18世纪—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70年代
阶段 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提出 / 亚当斯密《国富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 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开拓世界市场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典型表现 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看不见的手 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