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主张及影响,知道程朱理学的出现是社会状况的反映。
2)运用时空观念,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用唯物史观理解其特点与时代的关系。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少数民族文字的概况,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1、时空观念: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史料实证:研读史料,梳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同时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
3.历史解释:研读史料,深入理解两宋到元朝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及其深远影响。
4、唯物史观: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5、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体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战国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图为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南麓。先后在此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等很多名儒,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曾在此讲学或求学。《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朱熹曾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
▲ 白鹿洞书院
导入
学习聚焦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孔子创立
春秋
继承发展
战国
孟子
荀子
焚书坑儒
秦朝(打击)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吸收佛道
有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一”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
回顾总结:请同学们梳理春秋时期到两宋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裏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需要重建伦理纲常,国家分裂,战乱冲击了儒家秩序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了儒学观念,统治者需要在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一、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1)政治上
(2)经济上
1、儒学复兴的背景
一、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材料一:《五经正义》自唐代始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颁布后直到宋初,实行百年之久。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材料二: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道教中修炼养生、佛教中因果轮回等观念流传开来,人们烧炼丹药,追求长生,或写经造佛,以求冥福。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曹大为、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
佛教、道教的冲击
(3)文化上
北宋时期,崇文抑武的风气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科学文化的进步引发了理学家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北宋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程颐
程颢
朱熹
唐代
北宋
南宋
程朱理学
韩愈
2、程朱理学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创立
成熟
序幕
从北宋中期起,
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目的:他们(儒学者)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张 载
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录》
理是什么?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世界观)
材料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不是天理?理,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子语类》
“理”体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材料3: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4: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人生观/认识论)
4.主张:
理的体现?
如何实现理?
如何得到理?用什么样的方法?
客观唯心主义
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
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中国教育通史》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纲要上》
正君心,编教材
正纲常、正百官,教化民众,而后实现国治、天下平。
目的
1.编“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2.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观念深入人心。
3.元朝中期开科举,考试首重“四书”,答案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传播“理”
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
影响圈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影响圈
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被称为“朱子学”
传播海外
5、表现
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6.宋明理学的特点:
探究:7.理学的影响:
882年黄巢将朱温叛巢降唐,赐名全忠。……自此朱全忠以汴镇为根本,吞并邻近诸镇,进而挟持天子,至907年以梁王篡位,称帝于汴州,史称后梁。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汉唐时期的门阀政治往往造成政府官员过分注重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较少关注,对人事民瘼更是无动于衷。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宋代以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辽宋夏金元
7.理学的影响:
积极:
(1)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凸显人性的庄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2)思想上:推动儒学的思辨化、哲理化,体系化,重建了儒家理论信仰体系,使儒学成为南宋后期以来的官方哲学。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颐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苦守
消极:
(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和创造性(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
(2)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含义: 理学是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 佛
儒(根本)
(目的)
(本质)
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体系。
灵魂拷问:理学是啥(含义)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人性的张扬:文学和艺术
阅读教材71页内容,找到文学艺术的成就及特点。
(一)文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一)文学
二、人性的张扬:文学和艺术
1.宋词
唐朝出现,宋朝鼎盛
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点
?
读者和创作者的完美邂逅
读者: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创作者:宋朝重文轻武;文治兴盛,大量文人士大夫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
(一)文学艺术
重点探究
基础梳理
元曲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点
?
政治:民族区别对待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经济: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曲更通俗易懂,符合市井生活
情感需求:面对不公抒发愤懑……
元曲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倾吐愤懑
讴歌美好
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二)艺术
二、人性的张扬:文学和艺术
书
法
▲[唐] 欧阳询《季鹰帖》
▲[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
1.书法: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书法-行书——“宋四大家”
苏轼
黄庭坚
蔡襄
规矩森严,崇尚法度
绘
画
▲[唐] 李思训《明皇入蜀图》
▲[宋] 许道宁 《渔父图》》
2.绘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二)艺术
二、人性的张扬:文学和艺术
观察下图,你能分辨出哪副是宋朝,哪副是唐朝的吗?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绘
画
(二)艺术
二、人性的张扬:文学和艺术
士大夫文化逐渐出现追求高雅、讲求意境的趋势,和市民文化的浅俗直白形成了两条并行不悖的文化线索。
代表 朝代 表现
印刷术 宋朝
火药 宋朝
指南针 宋朝
沈括 北宋
郭守敬 元朝
王祯 元朝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农业工具记载尤其丰富
三、知性的力量:科技的发展
阅读教材72-73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1)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它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推动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三、知性的力量:科技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
火器
指南针
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女真文
西夏文
契丹文
蒙古文
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
12世纪金国建立后创制
西夏党项族创制的文字
畏兀体蒙古文;
八思巴字
(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辽夏金元文字
和而
不同
特点:在汉字基础上创制,
同时保留本民族个性
四、文化的交融:民族文字的创新
各民族均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造者
【合作探究】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难点)
1、经济: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需求增加。
2、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理学适应政治发展需要;
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和科举制的发展;
国家分裂影响创作风格。
3、民族:
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学习,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4、对外: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科技: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的流动性不断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放松;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政治
民族政权并立;政局逐渐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民族融合加强;科举制更加完善
农业发展成就突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城市兴盛;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
社会
文化
程朱理学
少数民族文字
文学艺术
(多元、繁荣、平民化)
科技领先
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有哪些联系?
单元小结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少数民族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