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制作标本:《平 均 分》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这一情境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第一个红点知识是初步认识“平均分”及学习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是学生清楚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分一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动参与合作,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平日积累的分东西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师:同学们,你们看是谁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对,是巧虎!今天巧虎格外高兴,因为今天是巧虎的生日,巧虎叫来了他的好朋友奇奇一起来吃蛋糕。可是巧虎和奇奇分蛋糕时遇到了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动画)
二 探究新知:
1.引新。课件出示例题:8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师:咱们一起帮助巧虎和奇奇想想办法。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同位两个人一组,用学具来代替蛋糕,先快速的从学具盒里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蛋糕,同位2个人分一下,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3请一名分得好的学生说出分的过程。突出:先每份放1个,再把剩下的蛋糕每份放1个。还可以怎样分?(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并用课件演示)
4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刚才大家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5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巧虎也学会了你们教给他的方法,让我们看看巧虎是怎么分的!
巩固加深,理解除法的含义。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巧虎过生日,都来为他庆祝!大家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请小朋友观察,小动物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呀?生:20个桃子,12个胡萝卜,10个竹笋,15个松果。
师:噢,有这么多好吃的,小动物们都等不急了,大家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学生看图,你想帮助那种小动物分食物?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关于( )的那些数学信息?有( )个( ),平均分给( )只( ),每只分( ).1、动手操作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你还想帮那种小动物分食物,通过看图,找一位同学先说一说和这种小动物有关的数学信息。
还剩两种小动物,你想帮谁分? 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帮助他们分一下相应的食物吧。
归纳整理:师:刚才,咱们帮小动物们把桌子上的果实平均分开了,虽然分得方法不一样,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开了,有的是两个两个地分开了,还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开了。不管怎样都是平均分开了,也就是每份分得都同样多。
练习
刚才同学们帮这些小动物解决了问题,他们可高兴了。可森林里还有一些小动物也遇到了问题,你想继续帮助他们吗?我把小动物的问题都收集起来了,请同学们帮小动物做一做吧。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2.除法游戏课件出示小熊分饼练习平均分
五、知识延伸
1、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联系实际: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平均分的情况,结合实际生活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生:我妈妈买了4个苹果,我和爸爸每人两个。生:10 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每队5个人,两队的人数同样多。.........
师:看来这样的例子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观察,去发现,下节课再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