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日常收获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和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1、师:同学们照过相吗?(照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不同角度拍摄的人物照片)
师:同样都是我的照片,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生:(1)拍摄的地方不同。(2)站的地方不同。(3)角度不同。师:对。因为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看看谁的眼睛亮。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本位观察
师:现在请坐在中间的同学拿出桌洞里的小动物,是什么?把它在桌面上摆好。 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到小熊猫的什么?生1:小熊猫的屁股。师:能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好吗?你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呢?生2:看到眼睛、鼻子等。(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动物照片并板书。)
老师这有几组照片,你能帮他们贴到黑板的相应的位置吗?(3组学生黑板贴)
相当小小摄影师吗?选择你喜欢的角度为同学拍张照片。(3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拍摄)(4)观察身边同学,你的侧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你能向老师这样提问吗?
换位观察:
师:刚才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动物,下面换换位置再观察。请每位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下一个同学的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小动物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小动物的那一面?拍下来给同学们看一下好吗?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质疑:为什么他们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看大屏幕。播放《盲人摸象》
师:故事看完了,你有什么启发?
小结:对,我们对物体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面就早早的下结论。
巩固新知
瞧!今天还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也在观察物体。(出示信息窗)你知道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在作业纸上连一连。(1)学生自主连线。(2)汇报交流:好,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谁来交流你的想法。(指一个正确的学生上台交流),好,请你来(上台后),你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生就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万一有错误的情况下:师:个别刚才出错的同学,请你快速修正自己的答案。)
同学们刚才做的就是我们书上信息窗的新知识,自己一下子就学会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知识闯关大挑战,想试试吗?第一关:连一连。拿出作业纸,按要求完成。找一名学生台前展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第二关:慧眼识图。根据题目要求指生完成。第三关:我会说。重点要学生说想法。师: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放松一下?
3、比比谁的反应快。要求:你手里边各有前面、侧面、后面三张卡片,根据屏幕上的图片举起相应的卡片。预备—开始---四、课后总结师: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下课的时间,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说有什么收获。生1:收获了快乐。生2:学会了合作。生3:知道了在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最后,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教师里边有几扇门?前面是一扇智慧之门,通过这扇门,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后面是一扇开心之门,通过这扇门你会收获一份好心情,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扇门,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