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学写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的概念: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具体作品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评论,文体属议论文。文学短评重在“评”而不在“感” ,与读后感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因体而论。
高中生写作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学生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写作时要紧扣作品,有的放矢,文辞相契,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一、读作品
1.在阅读作品时事先了解或者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借此可帮助我们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2.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要仔细阅读全文,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句子、段落,明确文章主旨,抓住文章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3.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文章更全的认识,从而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做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写短评的步骤:
二、找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会有不同的认识。要精心选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二、如何选好评价角度?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自己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切题要小,不可面面俱到。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常用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思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
杜甫《登高》主题?
曹 操《短歌行》主题?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
景物(特征、含义):如《归园田居》
事物(特征、含义):如《红烛》《致云雀》
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意义):如《沁园春 长沙》《琵琶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景物(特征、含义):如《归园田居》
事物(特征、含义):如《红烛》《致云雀》
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意义):如《沁园春 长沙》《琵琶行》《 念奴娇.赤壁怀古》
3.评价作品的手法
1
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
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
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4
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
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
7
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4、品读作品的语言特色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炼字炼句,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一语双关、表现力强等;
(2)品味语言风格,如幽默诙谐、辛辣嘲讽、平实质朴、简洁含蓄、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等;
(3)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摹声、通感、用典、借代、对比反衬、夸张、互文、双关、反复等。
4
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
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
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5.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文学短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三、写作误区:
以《琵琶行》第二小节为例,指出以下的文学短评存在的问题。
①片段一:
大弦沉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轻细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
1、无评。只是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②片段二: 这段文字描写了整首《琵琶曲》的节奏,或快或慢,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整首曲子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诗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技巧感悟:这样读来,这首词就寡淡无味了,你认为造成这“淡”味的原因是什么
2、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没有结合文本深入分析,只是进行浅表性地进行评论。
正确范例:(观点+叙述+分析)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观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自己的分析评论)//
③片段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有声衬无声,写出了周围人的沉默寡言,同时也传递出诗人不理解音乐,不知如何评价琵琶女的技艺,不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大家都无话可说的心理感受。
技巧感悟: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3、错评。没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曲解作者的情感。
正确范例:(观点+叙述+分析)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观点)//乐曲终了,此时天地间似乎只有这浩渺的江水和一轮冷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乐曲中的情感所打动。(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这一句情景交融,突出了音乐效果,且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技,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自己的分析评论)//
④片段四: 这段文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这段文字还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结尾用“江”“月”意象,渲染了当时感伤的氛围,且结构上呼应了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奠定的感情基调。
技巧感悟:你认为上面的片段应如何改进
4、散评。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比如描写技巧、情景交融、首尾呼应、景物的烘托渲染等。
【常见误区小结】
1、无评——单纯对内容的复述。即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2、错评——曲解作品,对作品内容及情感理解有误
3、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
4、散评——面面俱到。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
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③在诗中的音乐描写中,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有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 “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拔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语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2】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④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3】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偏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4】【5】
⑥总的来说,《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的创作手法,它表现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的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6】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亮点评析:
【1】题目以小见大,极好地处理了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
【2】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
【3】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亮点评析:
【4】选择恰当的评析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第③段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点评,第④段从情感的角度点评,第⑤段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和人物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注意了点评角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5】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描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有机结合。
分享点评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亮点评析:
【6】采用文学评论的“总—分—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第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点评:
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同时能够做到“叙”“议”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
分享点评
1.选出《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你认为运用得最精彩的典故,撰写文学短评说明其妙处所在。
2.胡应麟《诗数》曾引用元人评《登高》诗语:“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请你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一字,以“奇”为核心特点,写一段文学短评。
3. 聚焦《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弹奏过程中的变化,写一段文学短评。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尝试写作文学短评。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一篇5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