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师:大家拿出口算题卡,我们先进行1分钟的口算,开始。学生计时口算
师:停,时间到,同桌交换订正一下,把做对的题数写在上面。学生订正答案,并做统计。现场集体统计师:那哪个小组的口算水平高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同时也为后面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设情景
师:上个周,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举行了男子篮球比赛。这是我们班和四年级一班的决赛场面,(课件播放视频)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班的一名队员摔倒受伤了,这时该怎么办?(需要换运动员)我们班有两名替补队员7号和8号,如果你是教练员会选谁上场呢 这是这两名队员在前几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1场第2场第3场第4场第5场7号911138号713128对于这个统计表,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老师,表中的横线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师:表中画横线的地方表示这名队员没有参加本场比赛。下面大家就根据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比一比他们的得分情况,看到底应选谁上场?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班级篮球中队员受,7号和8号两名队员到底应选谁上场”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应用己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1:我算了一下,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33分,8号共得了40
分, 8号得到的总分多,所以我选8号。师:你们同意吗?生2:我不同意,7号上场3次,8号上场4次,上场的次数不一样,我觉得比总分不公平。
师:比总分不公平,怎样比才公平呢?生3:7号最少得9分,8号最少才得7分,所以7号的投篮水平高。生4:这样也不行,你可以比较最少的,我也可以比较最多的,7号最多得13分,8号最多也得13分,难道他们的投篮水平一样高?
师:说得有道理!7号和8号每人每场的得分不一样,比其中一场的得分就不好比了,那怎么办?生5:如果能把7号和8号运动员每场得的分数变得一样多,就可以比了。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意思,谁听明白了?生6:他的意思是把7号运动员的每场得分匀一匀,变得同样多,把8号运动员的每场得分也匀一匀,变得同样多,然后再来比。
师: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好)也就是说我们要看谁的水平高,就要看他们的平均得分。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把说话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分析“7号、8号上场次数不同,比总分不公平”“ 比其中一场的得分也不好比”,渗透数据分析意识和统计意识,感受平均数产生的价值。】
“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师:下面我们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出示7号运运员得分统计表)第1场第2场第3场第4场第5场
师:大家可以借助统计图,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求出7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的得分,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活动。
师:下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交流方法
展示操作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组1:(边演示边说明)我们是用涂统计图的方法来求出7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我们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1场,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你们为什么要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1场?组1:因为第4场得分最多,第1场得分最少,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才能让每场得分一样多。师:大家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满意)哪个小组也是用这种方法的?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在统计图上,只移动了一次就把问题解决了。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我们把得分最多的第4场移2分给得分最少的第1场,这样每场的得分就一样多了,把多的移给少的,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移多补少的方法。(板书:移多补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或者是其他方法展开研究,小组代表展示涂统计图的方法,最后结合多媒体动态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感悟“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体会“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为建立平均数的概念提供直观模型。】
探索算法,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师:除了这种移多补少的方法,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吗?组2:我们是这样算的:9+11+13=33(分),再用33÷3=11(分)。(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生:我们先求7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3就求出了平均每场得多少分。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师:哪个小组也用到了这种方法,真不错。原来我们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把3场的得分合起来,再平均分成3份,这样每场的得分就变得怎样了?(同样多)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
师:大家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出了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出示课件)那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平均得分11分,比第4场的13分要怎么样?(小),比第1场的9分要怎样?(大)也就是说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平均数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的。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经历了平均数的形成过程,感悟到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那8号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8号运动员得分统计表)第1场第2场第3场第4场第5场8号713128师:谁能估一估,8号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可能会是多少?为什么?生进行估计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让学生再次感受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师:大家估得对不对呢?下面就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任务。(学生独立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生1:我是利用统计图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出8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我把第2场的得分拿出来3分补到第1场,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5场,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2:你们为什么要把第2场的得分拿出来3分补到第1场,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5场呢?生1:因为这两场的得分多,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才能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我是用计算的方法算出8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先算出4场一共的总分,然后再除以4,就得出他的平均每场得分。(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算出8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