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2 13: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3课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保障食品供应: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石器锄耕
【回顾】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铁犁牛耕
机械化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现代社会
粗放型
集约型
1.原因:
材料: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研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1851年法国人阿拉巴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这比乘用车更早被发明出来,足见人们对于农业机械的迫切性需要。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蒸气驱动的大型拖拉机
1958年,我国第一台轮式蒸汽拖拉机问世,被命名为“创造号”,开创了国产拖拉机发展篇章。
(一)农业生产现代化
2.过程:
(1)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无土栽培
现代化养殖场
诺尔贝和平奖诺曼·布劳格与其培育的墨西哥矮杆小麦
3.表现:
(1)农业机械现代化
①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
铧(huá)式犁
播种机
耕地农具,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
联合收获机
同时完成谷物的收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并最终获得谷粒的机械。
农业机器人
由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②表现: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美国——大型为主 ; 法国——中型为主; 日本——小型为主;
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③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农作物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成就 美国
墨西哥
菲律宾
中国
意义
(2)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
1930年,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3)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化
①畜牧业
1)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2)生产规模大型化
现代化养鸡场
现代化养猪场
现代化养牛场
机械化鸡蛋加工流水线
②渔业
1)捕捞渔具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刀耕火种阶段可以养活5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增至5000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农业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进程。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1)特点:
①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发展;
②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结合;
③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
④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2)影响:
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
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利于消除人类饥饿问题;
③推动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更新变化
④有效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⑤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和产业结构。
项目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 畜力和自然力等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人工培育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 初加工 外循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三维设计P20)
二、增加粮食储备: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粮食储备技术
半坡遗址地窖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
储粮技术逐步改进
现代社会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随后在全世界推广 ;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趋势: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1、过程
(二)食品保存技术
古代社会
2、特点:主要依靠科技发展
现代社会
1、发展过程
20世纪20年代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这项产业的发展。
古人利用腌制或风干的方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自然界的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讨论】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
②实现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减少农产品损失,有效避免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
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
三、保证食品安全: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
食物储备
不断进步
科技改变生活
无忧?
问题
食物
需求
食物
供给
矛盾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三、保证食品安全: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粮食安全:吃得饱
(1)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原因:
蝗虫灾害
洪涝
气候变暖
旱灾
暴力冲突
材料:20世纪发生的所有饥荒,本来都可以通过调动充足的食物生产力量使人们不至于饥饿而死。 ——西尔维·布吕内尔《饥荒与政治》
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重度粮食不安全是与饥饿相近的另一项衡量指标,受此影响的人数也同样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2.对策:
(1)世界:
①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②1945 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
我们认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8亿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其基本营养需要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和不能接受的。虽然粮食供应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获得粮食方面的制约性因素,家庭和国家仍然没有足够的收入购买粮食,供需不稳以及天灾人祸等均有碍基本的粮食需要得到满足。
……
粮食不应作为一种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
——《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1996)
(2)中国方案
①措施: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②成就: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尽管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空前扩张、耕地流失和水资源短缺,但中国仍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近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19年产量最高达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新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理念已成为现实。
——田志宏《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从何而来》
(二)食品安全:吃得好
1.产生原因:农业现代化的负面作用
(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疯牛病”引发的国际动荡
“毒饺子”事件
“地沟油”事件
“三聚氰胺奶粉” 事件
“瘦肉精”事件
冷链食品中潜伏新冠病毒
2021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于7月12日在罗马发布。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即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戴维 比斯利表示,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零饥饿的实现,世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加强国际合作
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开源节流
概括当前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的主要障碍,请针对“国际社会如何实现零饥饿”这一主题献计献策。
障碍: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
国际
国家
个人
应对
2.应对措施:
(1)国际: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中国:
①立法规范: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②严格监管: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认证标志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育种技术创新、生产科学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
粮食储备技术的演变
粮食冷藏技术的发展
粮食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