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四季——秋》《丰收锣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四季——秋》《丰收锣鼓》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01 17: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四季——秋》《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课题 《四季——秋》《丰收锣鼓》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表现农民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奏出粗犷的舞曲主题,与小提 琴独奏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表现猎人狩猎的情境。《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于1972年。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学习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 感受此曲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在音乐作品中感受秋天的美景。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感受其情绪。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通过描绘线条或图画的形式,感受三个乐章所表现的情境。通过分段聆听、表演节奏等,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要素对表现场景的作用。初步了解协奏曲及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维瓦尔第生平。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中的几种打击乐器,并感知其音色。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四季—秋》,能够感受音乐家如何用音乐来表现秋天的美景,从音乐中领悟时间意识和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时光。艺术表现: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品味歌曲创作巧妙的同时能较好的解决歌曲难点。创意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文化理解:通过欣赏《秋》听辨乐曲的主旋律并进行演唱,同时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重点 分乐章赏析《四季一秋》, 感知三个乐章所表现的情境。
难点 准确挥拍视唱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竖笛演奏音色要干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秋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关于秋的主题词或者诗句。 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词或者诗句。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作品介绍: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包括《春》《夏》《秋》《冬》四个标题,《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 。作者介绍:维瓦尔第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协奏曲和奏鸣曲,其中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最为有名。知识积累: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一种大型器乐作品形式。作品赏析:教师播放第一乐章视频并讲解:第一乐章演奏乐器小提琴,速度快板, 乡民们载歌载舞,欢庆着丰收,他们痛饮着酒神所赐的美酒,纵情地欢乐着。教师播放第二乐章视频并讲解:第二乐章的速度较慢,情绪富有歌唱性,表现了 秋高气爽,大地充满着无限的欢乐,可是欢乐的人们却突然停止了舞蹈和歌唱。教师播放第三乐章视频并讲解:速度快、情绪热情、晨曦初露,表现猎人们披挂起号角和猎枪,手牵着猎狗走出家门。 学生欣赏乐曲视频并思考:音乐表现了秋天哪些场景 学生听老师介绍作者,识记作者生平和代表做品。学生了解什么是协奏曲。学生欣赏作品并分析第一乐章:演奏这段音乐使用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第二乐章:仔细聆听这段音乐与第一乐章相比,它的速度、力度、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乐章:仔细聆听这一乐章的速度、节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边画指挥图示边唱一唱第三乐章旋律。 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积累乐曲体裁知识。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这段旋律的情绪,听辨主奏乐器。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3)哼唱旋律,加深主题印象。
民乐合奏: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简称民乐合奏)乐队。吹管乐器组:笙、笛、管子、唢呐 弹拨乐器组:月琴、柳琴、阮、琵琶拉弦乐器组:二胡、板胡、京胡、高胡打击乐器组:堂鼓(大鼓)、碰铃、锣、铜鼓2、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讲解——《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于1972年。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3、乐曲赏析:(1)第一段演奏乐器:鼓 、二胡 、钹力度、速度、情绪:渐强 、有力 、速度快 、情绪高涨 情景:展现了一副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欣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加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2)第二段演奏乐器:二胡 、唢呐 、笛子情绪和表现:这一部分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有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以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第三段:演奏乐器:笛子、云锣 、二胡
与第一段对比:第一段音乐速度稍快,情绪高涨,这一段音乐速度缓慢旋律舒展柔美。描绘:音乐以笛子明亮的音色采用舒展柔美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第四段速度、力度、节奏:力度很强,节奏速度很快特点:和第一段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表现:一开始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变化在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速、激烈场面。乐曲在快速、很强的演奏中结束。4、乐曲表达的主题: 丰收锣鼓通过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描绘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学生听老师介绍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学生欣赏作品,听老师介绍歌曲,识记相关内容。学生分段赏析作品。学生欣赏第一段音频并回答:这段音乐有哪种乐器演奏?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怎样?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谱例1、2。学生欣赏第二段视频频并回答:这段音乐有哪几种乐器演奏?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谱例3-5。学生欣赏第三段视频频并回答:这段音乐有哪几种乐器演奏? 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学生欣赏第三段视频频并回答:说说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这段音乐和本曲哪一段相同?这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是如何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的?4、学生说一说乐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怎样的? 积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相关知识。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辨乐器的能力。唱一唱谱例,熟悉主题旋律,加深主题旋律印象。培养学生对比分析乐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音乐感受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教师播放《丰收锣鼓》全曲,指导学生填表: 欣赏音乐时,可以采用结构验证的方法。请边听音响边验证乐曲的结构,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字母标记。 复习巩固,考察学习成果。
课堂小结 这课名为《秋》,用音乐像我们展示了不同国家赞美秋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秋季是什么样子的使同学们深刻感受了秋季各种美好。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