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形图的判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形图的判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1 16: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地形图——七年级期末复习地球与地图专题专练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 )
A.①地 B.④地 C.③地 D.②地
2.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观主要体现在( )
A.湖光山色 B.急流飞瀑 C.海滩峡谷 D.世界遗产
下图为遂宁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单位为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比例尺可转化为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米
B.与图中图幅相同1:200000的地图相比,图中的内容更简略
C.与图中图幅相同1:5000的地图相比,图中的内容更详细
D.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300米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
B.图中河流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其中P1处流速比P2处速度快
C.在图中①②③处选野外宿营地,最适宜选择①处
D.③处地形部位为山谷
5.图中M处为陡崖,其相对高度可能是_____米( )
A.40米 B.55米 C.150米 D.200米
某校学生计划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对某山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下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②处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陡崖
7.乙河AB河段的流向大致为(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北向西南流 D.自西南向东北流
8.关于图中研学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野外考察可以露营在③处
B.②处海拔约为450米
C.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200米
D.甲村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人参原生于我国东北原始森林中,是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怕积水不耐旱,忌强光直射。读我国长白山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人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山顶和丁地的温差大约为( )
A.2.5℃ B.3℃ C.3.5℃ D.5.6℃
1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a河段自东北向西南流
B.甲地海拔为400-500米
C.若丙、丁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000米
D.丁地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野生人参生长在原始密林中,随着森林的破坏,野生人参越来越少。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局部地形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形成村落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找到野生人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图中丙地与山峰(海拔850米)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700米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2年5月10日,“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勾蓝瑶赛景区举行。走进勾蓝瑶赛,可见寨墙依势而建,延续至山腰:保留至今的明清古建筑达300多栋,造型精致,各具特色:源于村内古井的兰溪河,流水潺潺,风光秀美。
材料二 勾蓝瑶寨地形图。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米。
(2)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_。
(4)图中兰溪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___。
(5)已知勾蓝瑶寨游客中心至蒲鲤生井的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米。
(6)从蒲鲤生井出发,选择A、B两条路线前往村内制高点,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___路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河流分布在山谷地区,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得,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流,图中的②点位于甲村的上源且该地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种植业,故②点有农药使用的最大可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图中的河流、湖泊较多,故A正确。
瀑布应该分布在陡崖地区,陡崖是指等高线重合的部位,图中没有陡崖,故B错误。
图中没有显示濒临海洋,故C错误。
图中只有古寺,没有说明是世界遗产,D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为数字式,转化为文字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故A错误。
与图中图幅相同,与比例尺为1:200000的地图相比,图中的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故B错误。
与图中图幅相同,与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相比,图中的比例尺更小,内容更简略,故C错误。
若①②两地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1.5厘米×20000=300米,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区域海拔低于500米,起伏较小,应该是丘陵,故A错误;
结合指向标,图中河流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其中P1处流速比P2处速度快,P1处等高线密集,故B正确;
在图中①②③处选野外宿营地,最适宜选择③处,故C错误;
③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地属于山脊部位,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来看,M的最低处海拔在0—50米之间,M海拔最高处在150—200米之间,相对高度是100—200米,故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图中②处等高线数值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向海拔高处凸出;山峰为闭合的等高线,中间数值高;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故选B。
7.答案:A
解析: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图中有指向标,故乙河AB河段的流向大致为自北向南流。故选A。
8.答案:D
解析:野外考察不可以露营在③处,因为③处为山谷地区,有河流经过,易发生山洪,A错误。②处海拔约在500米至600米之间,B错误。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100米,C错误。甲村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势低平、水源,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参怕积水不耐旱,忌强光直射,图中4个地区中,乙地有森林分布,且在山坡上不易积水,符合人身生长条件,B正确;甲地和丁地位于河流处,易积水,丙地没有森林分布,不适宜人参生长,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山顶海拔高度900-1000米,丁地海拔高度400米,两地相对高度差为500-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因此两地的温差大约为3℃~3.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河流a河段自东北向西南流,A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地海拔高度为300-400米,B不正确,符合题意;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若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际距离为1000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丁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为山谷,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中个地方中,最容易形成村落的是丙地,这里地势平坦,又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条件优越,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由题目可知,野人参生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图中四个地方中,最有可能找到野人参的地方是甲地,这里森林茂密。故选A。
1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图中丙地的等高线在200-300米之间,山峰的海拔是850米,所以丙地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在550-650米之间,故选C。
15.答案:(1)75
(2)山脊
(3)丘陵
(4)自东北向西南
(5)1500
(6)A
解析:(1)由图可知,甲海拔为270米。乙海拔为345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45-270-75米。
(2)由图可知,丙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海拔变低的方向弯曲,为山脊。
(3)由图可知,该地区最高海拔小于500米,且地形崎岖,因此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4)该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题中可知“源于村内古井的兰溪河”,因此河流方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5)由图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米。图上6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500米。
(6)A、B两条路线中,B路线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峭,A路线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