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册全册教案及复习备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第二册全册教案及复习备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19 23:06:00

文档简介

复习备课
第一课时:拼音的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声母表、韵母表。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形近声母、韵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学过程:
一、背诵声母、韵母表。
(课后默写)
二、巩固汉语拼音。
1、 区别形近声母,说说他们的声母是什么?
(1)p-q 朋、青、跑、轻、旁。。。
(2)ɡ-k-h 渴、喝、哭、空、鼓、弓。。。
(3)区分n-l 总复习(一)第二题(补充:暖、软)
2、 区分平翘舌音。
(1) zh-z c-ch s-sh (总复习(一)第一题)
3、 形近的韵母
ɑn-ɑI 半、欢、连、孩、怪
ui-iu 球、九、 追
4、 前后鼻音
ɑn-ɑnɡ en-enɡ in-inɡ
(总复习(一)第三题)
补充:
in:亲、林、近、 金、民、品、信
inɡ:井、青、兴、姓、京、清、明、晶、迎
en: 什、真、森、粉、问、根、很
enɡ: 朋、扔、声、成、城、能、正。
5、 综合练习
总复习(一)第四题
第二课时:拼音复习(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的拼读音节,特别是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
2、 多音字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正确拼读音节,区分整体认读音节,二拼、三拼音
1、 复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要求一口读出。
2、 区分二拼、三拼在于有无介母加入。
例如:画、间、常、情、响、球
3、 正确拼读音节,注意点:
(完成总复习(一)第6、7两题)
二、复习多音字。
1、 出示多音字复习
长、地、着、得、种、只、觉、当、空
2、、总复习(一)第5题
2、 据字定音:
(1)妈妈高兴地( )唱起歌来。
(2)这块地( )上都是青草。
(3)小松鼠睡觉( )了。
(4)空( )气很潮湿。
(5)乌鸦喝不着( )水。
(6)花园里有各种( )花。
(7)松鼠把尾巴当( )作被子。
第三课时:识字写字(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笔画、笔顺、间架结构。
2、 区别同音字、形近字、易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笔顺规则:
1、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2、 按笔顺写一写。
桃、 绿、写、弓、再、黑、片、比、为
二、复习结构、笔画。
1、结构要匀称:上下、左右、三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
2、数笔画最少数两遍。
3、总复习(二)第1、3题。
三、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补充:1、请 情、 清
(1) 小猴子( )小松鼠吃花生。
(2) 小河水很( )。
(3) 做什么事( ),都要认真。
2、喝、渴、快、块
(1)乌鸦口( )了,到处找水( )。
(2)我们一( )儿走吧!
3、 根、跟
(1)小猫( )着老猫去河边。
(2)叶青拿了两( )树枝去夹皮球。
4、再——在 ( )见 ( )家
座——坐 ( )位 请( )
心——新 ( )衣服 ( )里
完——玩 ( )耍 ( )成
进——近 ( )来 远( )
棵——颗 一( )花生 一( )树
外——处 ( )面 到( )
5、把括号里不适当的字划去。
(1) 没有农民伯伯来种(粮、狼),(哪、那)有米饭白(有、又)香。
(2) 小红(低、底)着头,走到前面。
(3) 作业做(完、玩)了吗?
完成总复习(二)五区别:“他、她、它”的用法。
四、抄写难写的字
绿、倒、漂、亮、旁、声、惊、甜、暖、泥、饭、民、就、谁、瞧、能、孩、夏、貌、喊、题、妹、迎、招
第三课时:识字写字(二)
教学目标:
1、 识字能力,复习加、去、换偏旁。
2、 复习偏旁
教学过程:
一、区别偏旁:
------祖、礼 -------完、客、定、它、家
-----被 ---------空
-----原
-----座、底
二、复习本册学过的偏旁。
三、看偏旁写字。(总复习(二)第6题)
注意:足-- 王---
四、去偏旁
(总复习(二)7)
五、加偏旁(二)2
六、换偏旁 (先去再加)
补充:作、粮、捡、拉、江
汗、讲、样、路(客) 祖
七、把两行字各组成四个字写下来。
总复习(二)4
第五课时(词语(一))
教学目标:
1、 词的扩展,难写词的抄写
2、 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注意字形、字音的区别:
1、 总复习(三)1
2、 补充:
弯( )现( )外( )闷( )
变( )玩( )处( )问( )
常( )跑( )拾( )运( )
带( )跳( )捡( )远( )
二、词的扩展
1、 总复习(三)2
2、 补充:一字开花
海: ( ) ( ) ( ) ( )
树: ( ) ( ) ( ) ( )
楼: ( ) ( ) ( )( )
南: ( ) ( ) ( ) ( )
三、写反义词
1、白---( ) 有----( ) 高----( ) 近----( )里----( )
早---( ) 笑----( ) 苦--- ( )
2、总复习(二)6
四、近义词
一起( ) 高兴 ( ) 好看( ) 明白 ( )
马上 ( )
五、抄写难写的词
相同 儿童 露水 旁边 无声 祖国 漂亮 农民 暖洋洋 跑步 非常 怎么 奇怪 皮球 勇敢 告诉 礼貌 习惯 事情 午饭 许多
第六课时(词语(二))
教学目标:
1、 恰当的词语搭配
2、 词语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数词+名
1、 填空:
一( )星 一( )橡皮 一( )彩虹
一( )小鱼 一( )地 一( )树枝
一( )白花 一( )古井 一( )小桥
2、 总(三)3
二、动+名
1、(三)5
2、补充:捡、厅、讲、扛、抱
( )广播 ( )玉米 ( )纸团
( )故事 ( )娃娃
三、形+名
1、( )的菜地 ( )的孩子 ( )的贝壳
( )的泥窝 ( )的小河 ( )的小兔
( )的衣服 ( )的太阳 ( )的海滩
2、(三)4
四、ABAC AABB
1、 ABAC式 不要写反义词:又(大)又(小)
例如:西瓜:又大又圆
2、 AABB式
例如:高高兴兴。。。
3、 好词
哈哈大笑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猜字谜。种(三)7
第七课时 (句的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基本句式
2、 排比句式
3、 补充句式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星期天,定定在( )写字。(时、人、地、事)
2、早上,定定( )上学去。(时、人、怎么样的干什么)
3、海底有( )。(什么地方有什么)
4、小白兔看见( ),知道要下雨了。(谁看见什么)
总(四)5
二、排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总(四)3
补充:
1、在天上 小明 孙悟空 看见了
2、乌鸦 小石子 看见 许多
3、孩子 拍皮球 几个 在大树下
三、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总(四)2
四、种(五)2
]
第八课时(句的复习(二))
教学目标:
1、 教学完整句
2、 能正确使用 , 。 ?
3、 能用一些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区别完整句。]
1、什么是完整句。
2、总(四)4
补充:我和妈妈 ( ) 可爱的小鸟()
小鸟飞走了( ) 捧着西瓜()
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 复习都好、句号的用法。
2、 例如:总复习(五)5
3、 补充:
有一天()雨下的很大()
三、造句
1、 总(四)1总(五)7
2、 补充:各种 不一会儿 觉得 谁
四、听写句子
1、 总(四)6
2、 补充:羊被狼吃了,放羊的孩子哭了。
小明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第九课时(听话、说话(一))
教学目标:
1、 能用一、二句话回答问题。
2、 看图说一句到几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回答问题
1、 说说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却喝到了呢?
2、 看图说说小白兔半南瓜的故事。
3、 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要求:1、说话完整,连贯。
2、声音响亮
3、听简单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
二、看图说话
要求:1、看清图意,什么事
2、读懂提示。
3、用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说一说,并写下来。
单幅:看图写几句完整、连贯、通顺的话
时、人、地、事
看见什么 怎么想 怎么做
结果
多幅:每一幅写一句话。
第十课时(课文内容(一))
教学目标:
1、 背诵课文6、9、11、12、14、16、19、27、35、40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3、 知道一些常识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二、默写14课。 总(五)6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总(五)4
四、常识:
1、节日:五月一日是________. 十月一日是__________.
六月一日是________.
2、总(五)3
3、小学生日常行为常识
总(六)1 总(五)1
五、按课文内容天空。总(五)4
六、阅读短文 总(六)21、合起来 认一认
教学目标:
1、教学“朋、观、相、童、雷、香”6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理解“观看、相通、儿童、雷雨、香花”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两个独体字合成一个合体字的结构方法,并利用这种构字方法帮助识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理解词语,认识立字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开火车认读:
2、 认独生字:月、见、木、目、立、里、雨、田、禾、日。
二、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 用卡片检查读音。
抽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3、 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朋: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谁是你的朋友?
观:什么结构,又做偏旁注意什么?
相:什么结构,木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扩词
童:教学“立字旁”几月几日是儿童节?
雷:什么结构,“雨”字做偏旁要注意什么?你能用“雷雨”说一句话吗?
香: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扩词。
四、复习巩固。
1、 卡片认读。
2、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字词,进行巩固练习,听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写出同偏旁的字(作业p1、3)
二、填一填(课堂作业第1题)
三、卡片认读生子,在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课堂作业第2题)
四、抄写词语
五、读写句子
1、 读一读两句话。
2、 打开课堂作业,读拼音写汉字。
6、 听写词语。
2、 加偏旁,认一认
教学目标:
1、 学会“江、法、树、倒、苗、字”6个生字。理解“长江、树木、禾苗、生字”等词语的意思。
2、 初步了解加偏旁成字的构字方法,并帮助识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理解词语,初步了解加偏旁成字的构字方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说说偏旁的名称:
2、 认读熟字:工、去、对、到、田、子。
2、 自学生字。
1、 读一读横线前面的字和后面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读准字音,记字形。想想词义与偏旁的关系。
3、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 卡片认读。
2、 说说你学会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江:怎么记?为什么用“三点水”?“长”字是多音字。长
给“江”字扩词。
树:什么偏旁?“树”由哪些朋友?什么结构?(左中右)
倒:什么结构?怎么记?理解“倒下”
4、 复习巩固,抄写生字。
1、 读卡片
2、 读课文
3、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巩固练习,并进行句式训练。
教学过程:
1、 复习字词。
1、 卡片认读生字词。
2、 扩词(先口头后书面练习课后练习题3)江、树、苗
3、 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课堂作业2)
4、 写出同偏旁的字(课堂作业3)
2、 读课文,了解加偏旁成字的构字的方法。
3、 填一填(课堂作业)
4、 读拼音,写词语。
5、 读句子。(课堂作业5、书2、4页)
6、 选一个生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3、去偏旁,认一认
教学目标:
1、 教学“先、井、古、方、亲、化”6个生字。理解“先后、水井、地方、亲人”等词语的意思。
2、 初步了解去偏旁成字的识字方法,能利用学过的熟字去偏旁帮助识记生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理解词语。初步学会去偏旁成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认读熟字:洗、讲、古、方、性、花
2、 说说这些字的偏旁部首。
2、 自学生字。
1、 读一读横线前面的字和横线后面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利用熟字帮助识记生字,读准知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
3、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 卡片认读,正音。
2、 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先、井、亲”扩词。
3、 卡片认读,巩固生字词。
4、 读课文。
5、 指导书写,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字词,课堂练习,句式训练。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字词
1、 卡片认读生字。
2、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作业3)
3、 读拼音,写词语。(作业4)
2、 归纳去偏旁识字的方法,并练习。
1、 读课文。
2、 总结归纳:利用熟字去偏旁来识记另一个生字。
3、 练习(作业1:填一填)
4、 比一比,再组词。(作业2)
3、 读句子。
1、 自由读(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意思)
2、 抽生读,讨论。
3、 齐读
4、 句式训练。
1、 ________是个好地方。
2、 ________是我们的亲人。
3、 放学回到家,我先_____后_______。
5、 听写生字词语。
4、 换偏旁、认一认
教学目标:
1、 教学“她、棵、拾、扔、玩、村”认识“王字旁”,理解“她们、山村”等词语的意思。
2、 初步掌握换偏旁成字的识字方法,能利用熟字帮助识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6个生字,认识“王字旁”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熟字认读:他、课、给、奶、园、过。
2、 偏旁部首认读:
2、 自学生字
1、 读一读横线前面的字和后面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利用换偏旁的方法帮助识字。读准知音,认清自信,想想意思。
3、 检查自学情况。
1、 教学新偏旁:王子旁,横改成提
2、 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3、 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4、 卡片认读,巩固生字。
4、 指导读课文。
5、 指导书写,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课堂练习,听写词语。
教学过程:
1、 复习字词
1、 卡片认读字词。“村”字扩词
2、 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作业2)
3、 划出不能搭配的字(作业3)
4、 看图选字。(作业4)
2、 归纳换偏旁识字的方法,并练习。
1、 读课文。
2、 小结归纳:利用熟字去偏旁帮助识字。
3、 练习:(填一填)
3、 读句子。
1、 读句子。理解:春字、一棵、玩等词语。
2、 读拼音,写汉字。
4、 听写词语、句子。
5、 大年夜(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 能看图,说说丁丁是怎样过大年夜的。
2、 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大年夜的,感受过年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揭题、导入新课。
2、 看图说话。
1、 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桌上有哪些可口的饭菜?
3、 他们的心情怎样?
4、 连起来说一说丁丁是怎样过大年夜的?
3、 用几句话说说你是怎样过大年夜的。
1、 自由准备。
2、 小组同学互说。
3、 抽生说、评议。
4、 小结。
练习1
教学目标:
1、 复习声母、单韵母,能按顺序背诵。
2、 复习偏旁部首、能写出同偏旁的字。
3、 能照样子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4、 复习巩固字词,能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1-3题,复习声、韵母,偏旁,学习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1、 把声母、单韵母按顺序用线连起来,看看小白兔在干什么?
1、 上学期学过的声母一共有几个?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背一背。
2、 这叫什么?(板书:a)(单韵母)单韵母一共有几个?按顺序来背一背。
3、 读题、明确要求。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集体交流、评议。
2、 写出同偏旁的字。
1、 说说偏旁部首的名称。
2、 学生练习。
3、 校对。
3、 照样子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1、 分析字形结构。
2、 指导写好“倒、树”两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比较区分形近字,理解解释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1、 比一比,再组词。
1、 认读形近字,并进行比较。
2、 口头扩词
3、 书面练习。校对。
2、 读读说说
1、 自由读词语,想想意思。
2、 你知道“长江、黄河”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 理解“童年、父亲”
3、 读读写写。
1、 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2、 “天上飞小鸟”是什么意思?“田里长禾苗”呢?我们为什么要爱小鸟、爱禾苗。
3、 齐读儿歌,。
4、 抄写一遍。
6、春风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看图,认识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种植物的大好季节。
2、学会本课的7歌声字:春、吹、绿、桃、快、青、;懂得“春风、桃花、青蛙、小雨”的等词语的意思,会读多音字“地”
3、能仿照范句用“快来”说一句话。
4、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看图说话,学习分类观察的方法。学会“春、风、吹、桃、青绿、快”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
图上话的是什么季节?谁来说说图上这美丽的春天景色?
(图上的内容较多,可提示学生分植物、动物和人们的活动三方面依次来说。)
图意可以这样说: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长出又嫩又绿的叶子,长出的枝条随风摇动。桃树上开满了红红的桃花。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也醒了。小朋友有的抬水,有的拿着锄头,有的下种,大家忙着种葵花。
春天是很美,现在我们来看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怎样来写春天的。
板书课题。教学生字“春、风、吹”。
“春”:翘舌音。记住字形:三人日(强调“日”)。
“吹”:翘舌音。记形:口+欠。或把“欢”左边的“又”换成“口”。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要求:按拼音读准字音,想想这个字在文中的意思,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是怎么写的,自己想方法记住字形。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用卡片认读由带读字组成的词,并说说意思。
(柳树、燕子还要让学生说说插图中哪个是柳树、哪个是燕子。“葵花”可用图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知道种子叫葵花子,可以吃,还可以榨油。)
3、用小黑板出示生字词逐一教学:
“青”:是什么意思?用“青”组词。
“快”:什么结构?快和什么相反?
“绿”:你知道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课文中说什么绿了?谁能用“绿”组词?(绿叶、绿草、绿纸)字形重点指导“绿”字的右半部分。
“桃”:为什么是木字旁?组词:桃树、桃花、桃子。重点直到“桃”字右边部分的笔顺。
五、齐读课文。
6、 作业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难写的字边读边书空。
2、抄写生字,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认读生字卡。
二、讲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从“春风吹”这一句话可以知道什么?(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两个“春风吹”呢?(突出春天到了,人们很高兴。)
4、随着温暖的春天的到来,课文中写哪些植物发生了变化,请用笔划出
(板书:柳树、桃花)
5、 柳树和桃树起了什么变化呢?(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板书:绿、
6、春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也发生了变化?
7、小结。这一节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植物发芽、开花。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三、指导自学第二节。
1、刚才我们按照读、划、圈、说的步骤学懂了第一节。下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二节。
思考:春天来了,课文写哪些动物发生了变化?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安读、划、圈、说四步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集体交流。(板书:燕子 青蛙 来 醒)
3、春天来了,还有哪些动物也发生了变化?
4、小结:春天来了。动物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
4、 讲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春天的风是怎样吹的?什么感觉?
3、课文怎样写春天的雨?从那些词语看来?(板书: 小雨 下 )
4、课文为什么要叫大家“快来种葵花”呢?(因为春天天气温暖,雨水充足,种子很快就会发芽。这是种植的大好时节。所以叫大家抓紧时间种植,支援祖国建设。)(板书:快种 葵花)
5、你知道春天还是种植什么的好时节吗?我们小朋友可以种些什么? 6、练习完成课后第3题
五、齐读全文。
六、作业:
1、照样子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在组成词语。
例:也 地 ( 土地 )
日 ____ ( ) 欠( )录 ____ ( )
兆 ____ ( ) 星 ____ ( )
2、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总结课文。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
二、总结课文。
轻声自由读课文。这首儿歌主要些什么?
总结:这首儿歌通过柳树绿、桃花红、燕子来、青蛙醒,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丽景色。告诉我们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要及时种花植树,绿化祖国。
三、练习朗读和背诵。
4、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和句子。
2、完成课堂作业4、5两题。
7、上学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上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
2、学会“着、书、包、林、招、玩、这、吧、边”8个生字。理解“书包”“树林”、“一会儿”“招手”“小河”等词语的意思。
3、能看图仿效范句“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去干什么”把句子说完整。
4、会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共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看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看图,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什么叫“上学去”?谁上学去呢?请看课文第1页上的图。
这个小朋友叫丁丁(指图)丁丁和我们一样,也是小学生。课文就是讲丁丁上学路上遇到的事情,很有趣。小树、浪花,对丁丁说了些什么?丁丁又是怎样回答的?学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范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提示和要求:
通读课文一遍,不认识的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学过的字,分析和记忆生字的字形,在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四、教学生字词
1、 用卡片依次认读,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xiang mi cang you qu la yao lang
向 捉迷藏 有 趣 啦 摇 浪花
2、小结:上面这些生字组成词语,小朋友都会读了,而且知道了意思,以后凡这类生字表中没有的生字,就只要会读,知道意思就行了。
3、出示生字拼音,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着”:羊+目,一般跟在表示动物的词后边。如:背着、说着、笑着
“书”:一共有几笔?四笔;怎样写?书空两遍。这是什么?(书)
“包”:怎样写?(书空:提示注意第五笔竖弯钩,摇把小口封住)一共几笔?扩词书包、面包 包心菜。
“林”:为什么“林”字是有两个木组成的?(很多树在一起才叫林,所以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左边的木字和右边的木字有那个地方不同?(左边的木字的第四笔是点,右边的木字的四笔是捺。)
“向”:什么结构?一共几笔?课文中和哪些词做朋友,是什么意思?(朝着、对着的意思)谁会用“向”组词?(向前、向后、向上)
“招”:为什么用“提手旁”?你能招招手吗?
“吧”:怎么记?(左边口,右边巴)找找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让学生知道“吧”字读轻声,表示一种请求的语气。
“边”:边字谁会写?(最后一笔平捺要托住上面的力字)扩词:前边、路边、草场边。
“这”:怎么记?扩词。
五、巩固生字词
用看火车的形式抽读生字卡片。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词,并读课文一、二两节,指导学生自学第三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本课生字词,讲讲意思。(书、包两字说说结构和笔顺)
2、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1节:
1、齐读。
2、这一句讲谁?干什么?(讲丁丁上学去)丁丁怎样上学去?(丁丁背着书包上学去)什么时候,丁丁背着书包上学去?(早上,丁丁背着书包上学去。)
3、挂出抄有下列内容的小黑板。
什么时候 谁怎样 干什么
早上 丁丁背着书包 上学去
早上 妈妈起着自行车
放学了
(想让学生看表,边读读“早上,丁丁背着书包上学去”这个句子,在引导学生,仿效此句,说说后面的两个句子。)
4、丁丁早上上学去,经过什么地方,遇到那些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第二节:
5、指名读课文。
6、读读议议。
丁丁走过什么地方?(板书:什么地方)(小树林)
小树怎么做?怎么说?(板书:谁 小树 怎么做 怎么说 )(板书:招招手 玩 捉迷藏)
“在这儿捉迷藏”的“这儿”指的是哪里?
丁丁怎么做?怎么说?(板书:摇摇手 不 我要上学去)
“摇摇手”和 “招招手”一样吗?什么不一样?(动作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不一样。招招手是打手势叫人来,摇摇手是摆动手,表示不答应,不同意)
7、指导朗读
(小树的话要用天真、请求的语气来读。“玩”字读的长一些、重一些。“可有趣啦”要加强语气。丁丁的话,“不”字要读得坚定有力,说明态度坚决。“我要上学去”要读出作为一个小学生的自豪感。)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8、小结
这一节写了丁丁走过小树林,小树请他留下来玩一会儿,丁丁没答应。后来丁丁还走过哪个地方,他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呢?请看第三节课文。
第三节与第二节写法基本相同,所以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己来学,看看谁最能干。
3、 指导自学第三节。1、自由读课文。
1、 思考:丁丁走过什么地方?浪花怎么做,怎么说?丁丁怎们做,怎么说?
2、把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等一会儿提出来讨论。
3、按以上思考题讨论,病边作如下板书:
小河边 浪花 点点头 玩 捉小鱼
丁丁 摇摇手 不 我要上学去
4、练习朗读。先让学生说说浪花的话和丁丁的对话该怎么读,在让他们试读,然后评议,在指名读和分角色读。
小结:在上学路上,丁丁没有答应小树、浪花的请求,留下来玩。
五、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
2、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3、朗读课文
六、板书:
什么地方 谁 怎么做 怎么说
小树林 小树 招招手 玩 捉迷藏
丁丁 摇摇手 不 我要上学去
小河边 浪花 点点头 玩 捉小鱼
丁丁 摇摇头 不 我要上学去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通过讲述图意、表演等训练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说话能力,同时进行爱学习、上学路上不贪玩等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看图复述课文。
(放投影或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的是第一幅图的的内容,从哪里到哪里写的是第二幅图的内容。接着便看图边读课文,在看图复述课文。)
三、分角色表演。
4、 总结深化
1、丁丁没有在小树林里和小河边玩,他当时心里会是怎样想的?(丁丁心里会想:在小树林里捉迷藏,在小河边捉小鱼,是很有趣。但是我是小学生,现在要上学去,上学路上不能玩耍,要按时到校,在有趣的游戏我也不去玩。)
2、丁丁这样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上学路上,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
五、齐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把“上学去”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别的小朋友听。
8、给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喜欢的是孩子的进步。
2、学会本课“还、送、什、么、呢 、写、兴、朵”8个生字。认识秃宝盖。理解“生日、什么、大红花、快乐、高兴”等词语的意思。
3、能看图用“喜欢”说一句话。
4、学会做一件礼物送给妈妈(或爸爸)。
5、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添字。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讲读第一节,学会“生、送、什、么、写、朵、还” 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上第二课。(板书:8、给妈妈的礼物)
齐读课题。(注意“礼物”两个字正音。)
二、范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e听边想谁给妈妈送礼物?)谁给妈妈送礼物?(给妈妈送礼物的是“我”。为了教学方便“我”可以改名为丁丁。)
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个是丁丁?哪个是丁丁的妈妈?
你给别人送过礼物吗?(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song shen me ne)
送 什 么 呢?
读句子,注意正音。“什”前鼻音,“么”“呢”读轻声。
“送”:“这”字里面的“文”换成“关”。指导笔顺。课文里说“送什么”你能用“送”组词吗?(送水、送饭、送衣服)
“什么”:(老师举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这是粉笔)(举起一本书)这是什么?(这是书)你能用“什么”说一句话吗?
“什”:读准翘舌音。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字形。
“么”:独体字,共3画。让学生按笔顺说笔划的名称,强调第2笔“ㄥ”叫“撇折”。
“呢”:左边口,右边“尼”。左右结构。着重指导“尼”的笔顺。看看课文里“呢”自用在哪个句子里,句后是用什么标点符号。“呢”的后面是问号,“呢”一般用在表疑问的句子里。
三、讲读课文第一节
1、为什么丁丁会想到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板书:生日)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教学“生”字:指名拼读,读准翘舌音,后鼻音。指导笔顺,书空。
2、出示抄有下列两个句子的小黑板:
妈妈生日快到了。
妈妈生日到了。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第1个句子是讲妈妈的生日还没有到,但马上就要到了,离生日没有几天了。第2句是说妈妈的生日已经到了。)
第1个句子中的“快”是什么意思?(就,就要) “快”字怎么写?我么怎样记住它的字形?
3、“我想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想”是什么意思?(准备、打算的意思)
4、 板书:一件。指名拼读。除了“一件礼物”以外,还可以说“一件”什么?(一件衣服、一件大衣)
5、自由读本课课文。然后指名读、齐读。
6、谁能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这一节课丁丁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丁丁准备给妈妈送一件礼物)
四、巩固练习
五、生字 1、认读“生、送、什、么、还、呢”6个生字,边认读边书空。
六、写字指导。
七、作业:
1、从学过的生字中找出结构相同的写在一起。
独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2、3两节,学会读多音字“地”,认识秃宝盖,学会“高、兴”2个生字,练习看图说说丁丁是怎样为妈妈做生日卡片的,完成本课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下列生字词。
2、 指名读第一节课文。
2、 讲读课文第2节。
1、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
2、指名朗读,正音。
3、“送什么好呢?”这个问句是谁文谁的呢?(丁丁问自己的)
我们把这个问句来读一读,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习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当时丁丁是怎么想的吗?(妈妈生日快到了,我要准备一件礼物送给妈妈。送什么好呢?到街上去买东西送给妈妈,不好,这要花钱。对了,我会画画,还会写字,我可以做一张生日卡片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喜欢。)
4、放第二幅课文插图的投影(或看课文插图)
从图上看,丁丁给妈妈的生日卡片已经做好了没有?(已经做好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说丁丁是怎样为妈妈做这张生日卡片的?
(丁丁找来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先在纸上画了一朵大红花,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做好了,丁丁跪在凳子上,把生日卡片拿在手上,自己看看,心里也很高兴。)
5、出示抄有下列内容的小黑:
我画了一朵妈妈喜欢的大红花,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1)齐读。
谁能把黑板上句子中的“喜欢”换上另外一个词,意思不变?(喜爱)
(2) “祝妈妈生日快乐”是什么意思?(希望妈妈生日快乐。)
6、指导朗读。注意指导长句子中的停顿。
三、讲读课文第三节
1、放第三幅课文插图的投影(或看课文插图)
丁丁把礼物送给妈妈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妈妈,你的生日快到了,我送你一件礼物。”妈妈说:“是什么呀?”丁丁说:“是我自己做的生日卡片。”丁丁把生日卡片送给妈妈,妈妈看了高兴的说:“做的真好,我真喜欢,谢谢你”!)
妈妈为什么说:“我真喜欢”呢?
(丁丁刚上一年级,就已经会画画、写字,而且还会给妈妈做生日卡片。妈妈看丁丁这么懂事,进步这么快,所以说“我真喜欢!”)
2、我们把妈妈的话读一读,要把妈妈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地”的读音。
dì 土地 地上 扫地

de 高兴地说 很快地跑 大声地说
“兴”:后鼻音。第3笔是撇,做后一笔是点。“高兴”与课文里的哪个词意思差不多?(快乐)
四、齐读课文2、3两节。
5、 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2、上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两个,本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三个。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进行有关的句子训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懂得父母喜欢的是孩子的进步,并进行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卡片
2、 用下列字口头组词:朵、写、兴
3、 听写生字。
2、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放课文录音。
2、 自由读课文。
3、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读第1节。
为什么丁丁想到给妈妈送礼物?
(2)读第2节。
丁丁怎样给妈妈做生日卡片?
(3)丁丁的礼物,妈妈为什么很喜欢?
三、总结谈话。
丁丁是个好孩子,小朋友们要想他学习。像他那样爱父母,多学本领,这样,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更高兴。如果你爸爸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你准备送他们什么礼物呢?
大家说得很好,今天回家做一做好吗?
4、 看图、用“喜欢”说一句话。
1、读词语“喜欢”
2、 选一幅图说说谁喜欢干什么?
9、悄悄话
教学目标:
1、 初步培养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话、路、亮、露、跑、它、师、吗;认识足字旁。理解“山路、露水、老师、听见”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课文。
4、能区分“他、她、它”的意义和用法。
5、学会抄写句子的格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题意,初读课文,看图说说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认识足字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3、悄悄话(齐读两遍,正因“悄”、“话”。)
什么话叫悄悄话呢?课文里谁和谁说悄悄话呢?说些什么悄悄话,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并思考以上问题。
四、放两幅课文插图地投影,让学生看图围绕以上问题,说说图意。
(两个小朋友去上学,看见山路边开这两朵非常漂亮的小红花,她俩跑过去摘下小红花。到了学校以后,她们把小红花插在老师的花瓶里,并互相悄悄地说,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老师。)
五、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要求:1、从课文中找出田字格里的生字,并划出来。2、读准有拼音的字的音,想想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3、看看划出来的生字怎样写,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住。
六、检查自学情况,结合教学生字。
1、 指名读一节,检查下列词:
lu liang lu
山路 亮 露
你走过山路吗?什么叫“山路”?“路”字什么旁?足字做偏旁后由那些变化?(第6笔的撇改成竖,最后一笔捺改成提。)“路”字怎么记?
课文中说什么“可亮啦”(小红花)小红花可亮啦的亮是什么意思?(色彩鲜艳)
“亮”字怎么记?(可分两部分记:上面“” ,下面“”。也可与“高”比较帮助记忆。)
用卡片逐个出示下列带读字:可红啦 露水哪 啊 漂亮
指名拼读,说说意思。“啦”、“哪” 在句末读轻声。“啊”字在句前读第四声,在句末读轻声
5、 齐读第一节。
6、 指名读第二节后检查、学习下列字词:
跑 它 师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记住了那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跑”:左右结构,共12笔,足字旁加“书包”的“包”说说为什么用足字旁?
这一节的“它”和“她”指什么?在笔叫“它”、“她”、“他”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它”指事物,“她”指女人,“他”指男人,然后做课堂作业第3题,并说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字。
师:翘舌音,怎么写?书空
(2)用卡片逐一出示下列带读生字:插花瓶 告诉
指名拼读,说说意思。(“插”可用动作表示。“花瓶”可指图。)
9、 齐读第2节。
10、 指名读第3节。
用卡片初是“吗”字,认读后明确“吗”读轻声、表示疑问的语气。练习读一读“听见吗”这个句子。
11、齐读第3节
七、齐读课文。
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九、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十、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2、3两题。
2、比一比,组词。
路 ( ) 许 ( ) 高 ( ) 告 ( )
跑 ( ) 诉 ( ) 亮 ( ) 牛 ( )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词,逐节讲读课文,练习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2、 讲读第1节。
1、指名读第1节。
2、小红花生长在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两朵野花呢?
3、这两朵小红花漂亮吗?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这两朵小红花很漂亮,课文说:“可红啦”、“可亮拉、”上面还有“水”。)
当我们称赞一种事物时,朵可以用“可…啦”这种说法。比如╳╳同学的字写得很好,我们可以称赞他的字写的“可好啦”。你能用“可…啦”说一句话吗?
4、“多漂亮”的“多”去掉行吗?为什么?
5、谁能用“多漂亮”的“多”说一句话?
6、练习朗读
7、小结:这一节写山路边,开这两朵很漂亮的小红花。
3、 讲读第二节。
1、指名读第2节。
2、她们两人为什么要跑去窄小红花?(因为这两朵小红花很漂亮,摘来后可以插在老师的花瓶里送给老师,表示热爱老师的心意。)
3、这一节课种的“可”可以换个词吗?(可以用“千万”、“一定”。)
4、为什么把花插在老师的花瓶里却不告诉她呢?
(他们觉得把话送给老师,表示自己对老师教育的感谢和尊敬,是应该的,不需要告诉老师。)
5、 导朗读第2节。
6、小结:这一节写两位小朋友摘下小红花,插在老师的花瓶里,并互相说不告诉老师。
四、讲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3节。
2、“听见吗”为什么要重复说了两次?(怕对方没听清楚,所以重复说了两次,说明他们决心做了好事不让老师知道。)
3、朗读第3节。
五、总结全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这片课文写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说“悄悄话”?
3、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要引导学生懂得小朋友品德好学习有进步,是老师最喜欢的。防止学生产生只有向老师送东西才是爱老师的思想。)
六、练习背诵。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读课文
3、练习背诵。
七、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八、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10、小白兔搬南瓜(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意展开想象,每幅图说几句话,讲清图画内容。基础好的学生能连贯的看图讲述整个故事。
2、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示图,交待学习内容。
上一次说话课,我们练习看一幅图说话。今天,小朋友要学习一种新的本领:看几幅图,然后说:每幅图的图意,在连起来讲讲故事。
板书:10、小白兔搬南瓜
2、 整体观察,了解大意。
1、想一想,这三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白兔想办法把大南瓜搬回家)
2、你怎么看出来的?(三幅图,每幅图都画了小白兔和南瓜。第一幅图,南瓜还在地上,小白兔搬不动。第三幅图,小白兔已经把南瓜搬到家门口了。)
3、第二幅图,除了小白兔和南瓜外,还画了什么?(骑自行车的小熊 )
4、小熊骑自行车与小白兔搬南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一幅一幅地看图。
三、逐幅看图,分步连说。
图一: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地里)小白兔在地里干什么?(板书:收南瓜)
2、从图上看,小白兔要收的南瓜长得怎么样?
出示句式:南瓜长得又( ),又( )。
说话举例:南瓜长得又大有圆。 南瓜长得又大又重。
3、南瓜这么大,这么重,小白兔搬得动吗?(板书:搬不动)
4、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指名连来说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说话举例:一天,小白兔到地里收南瓜。南瓜长得又大又重,小白兔搬不动,急得满头大汗。
图二:
1、小白兔看到熊哥哥起着自行车,他想到了什么?(板书:看见 想)
(小白兔想:车轮是圆的,南瓜也是圆的,车轮可以滚动,南瓜不是也可以滚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板书:想办法)
说话举例:正在这个时候,小白兔看见熊哥哥起着自行车来了。小白兔想:车轮是圆的,可以滚动,南瓜也是圆的,不是也可以滚吗?
图三:
1、这幅图上小白兔在干什么?(板书:滚回家)
2、想一想,南瓜要像车轮那样滚,先要做些什么?(竖起来)
3、想一想,图妈妈看见小白兔把这么大的南瓜滚回家,会怎么说呢?(图妈妈会说:“孩子,你真能干,真会动脑筋!”)
4、连贯说:第三幅地图意。
说话举例:小白兔把地里的南瓜竖起来,把南瓜搬回了家。兔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真能干,真会动脑筋。)
4、 完整讲述,归纳总结。
1、 看图,看半数,各自轻声练说《小白兔搬南瓜》的故事。
2、 同桌练说《小白兔搬南瓜》。
3、指名练说(集体评议。应多让一些学生说说。)
4、小结提问:读了《小白兔搬南瓜》的故事,你懂得的什么?(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板书设计: 10、小白兔搬南瓜
搬不动
想办法
搬回家
练习2
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能比较偏旁和独体字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4.能正确搭配词语。
5.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特征。
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能比较偏旁和独体字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2,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完成练习1——3题,通过练习,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能运用学过的独体字改成偏旁后组字。比一比,这节课哪个小朋友学得最认真,收获最大。
二、导练第1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告诉学生,按题目要求做,我们会得到一幅神奇2、开火车的形式按顺序背出复韵母和鼻韵母。
3、出示这两类韵母表,指名读,并能背。
4、指导学生在书上有顺序地画线。(教师巡视)
5、挂出小黑板,说说画的是什么?(一辆坦克)用“谁用坦克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6、看图按顺序读复韵母。鼻韵母。
7、老师: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用这辆坦克来攻克学习上的难点,在学习上打个漂亮仗。
三、导练第2题
1、读题释题:
a.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b..理解“照样子”指的是什么?
2、复习笔画:
a.出示五个字中的六种笔画。
b.齐读笔画名称,书空,注意一笔连写。
c比较笔画的异同。
3、说说每个字的笔顺。注意“书”的最后一画是点,“包”的最后一画是竖弯钩,“绿”的最后一画是捺。
4、数一数每个字有几画,用铅笔把笔画数记在下面。
5、把每个字写在相应的格子里,纠错。
6、小结:这个练习不光复习了生字,而且数了笔画,写的时候,就下会多一笔或少一笔了。
四、导练第三题
1、读题明题意。
2、把独体字改成偏旁应注意什么?
足( ) 又( ) 木( )
3、你能说说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答案:观 路 村(树、桃、棵)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六、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搭配词语。
2.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特征,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明确本堂课练习任务和要求。
二、导练第4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学习第一组。
a.读读左边的词,再读读右边的词,想想该怎么连线?
b.尝试连线。
c.交流讨论,纠错。
d.读一读新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二组。
a.读读左边的词,再读读右边的词,想想这些词的意思。
b.尝试连线。
c.交流讨论,纠错。
d.读一读新组成的词语,想想意思。
4、这些词都是我们学过的字组成的,意思有了变化和扩展,有不理解的吗?
三、导练第5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大家已经去公园、田野找春天了,找到了吗?今天,我们要来评选小小观察家,比一比谁观察到的春天最美丽!
2、请小朋友把观察到的春天的特征用“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学生说教师板书归纳成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三大块。
3、指导学生一方面、一方面地说。
4、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说的内容新鲜、语言正确、流利。
评选小小观察家十名。
5、用“春天真美啊!”为开头或结尾说几句话。
6、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交流。
7、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8、小结:鼓励大家平时多观察,做个有心人。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4、5。
五、课外作业。
把你眼中的春天画出来。
11、你姓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大家要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学会本课生字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长”,认识弓字旁。立字头。理解词语“一家人”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问号,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长”,认识弓字旁,能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请告诉我,你姓什么?(多问几个学生)边问边板书课题。
(板书:11、你姓什么)
2、叫学“姓”:后鼻音,女+生=姓
每个人的姓名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一般前面第一个字为姓,后面的是名。(举班中同学的姓名为例说明。)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
要求: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分析字形,想出好办法记。
四、教学生字。
现在老师已经把生字写在小黑板上,请小朋友在拼读两遍,找出音难读和形难认的字,同时要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读准音和记住形的。
字音难点:“章、张”都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把音读准。
“长”,多音字。可用举例的方法帮助掌握:
zhang---长大、 生长

chang--长短、 长多少
字形难点:
“张”:左右结构,弓+长=张。所以我们常说“弓 长张”。教学新 部首:弓。教师范写,注意笔顺、壁画,并提示弓作偏旁,要写的狭长一点。弓射箭地器具。
“王”:笔顺:
“章”:上下结构。立+早=章。所以叫立早章。教学新部首:立字头。题是:作为偏旁部首,要写得扁一些。
五、巩固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开双轨火车。
六、指名通节朗读课文。
(结合“季、横、百”三个子的正音。简单解释一下意思。)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认识问号,学习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懂得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大家要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2、 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这一节中除了四个句号,还有四个什么符号?(这四个叫问号,问号像个小耳朵,是用在表示疑问句的句子里的。)这种符号的预期,老师是怎样读的?(学生答后,让学生练读。)
3、这一节告诉我们几个姓?(两个姓,一个是张,一个是李。)
4、 为什么已经告诉姓李,姓张,对方还要问“什么李”、“什么张”?(因为与“李”、“张”音相近或相同的还有别的字的姓,如:张、章,读音就完全相同。)
5、“我”是怎样回答的?用的是什么方法?(将这个字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告诉对方。)
3、 学习第二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把这一节里的姓用笔划出来。
2、这一节说到哪几个姓?(八个姓:李、季、章、张、胡、吴、王、黄。)
3、比一比,每一行的两个姓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从字形和读音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李”和“季”,字形相近,“季”比“李”只多了一撇。
“张”和“章”,读音完全一样,字形却不同。
“胡”和“吴”,读音相近,字行不同。
“王”和“黄”,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4、小结:一、二两节说明有的姓,读音相同或相近,有的姓字形相近,如果别人问你的姓,但不知道是哪个字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这个字是怎么组成的。如“木字李”,“古月胡”等。
5、练习。
用“你姓什么”“我姓王。”这样的方式互问互答,或指名问答。如果字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九要求用课文中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节。
1、齐读第三节。
“中国人,百家姓”,是不是说全中国只有一百个姓呢?(“百”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表示多的意思。“中国人,百家姓。”是说全中国有许多姓。)
2、 除了你自己的姓和刚才说到的姓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姓?
3、 “一家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百家姓,一家人”?(不同姓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但大家和睦相处,互帮互爱,所以说全国人民就像一家人一样。)
4、看课文插图,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百家姓,一家人”?
5、你能举例说明“百家姓,一家人”吗?
五、课堂检查:听写生字。
6、 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12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2、学会本课7个生字:、鸦、喝、办、石、旁、石;认识鸟字旁;会读多音字“着”理解“乌鸦、喝水、口渴、到处、可是、旁边、石子、办法、”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看见”造句。
3、能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图文结合,说说图意。学习课文一、二两节。学习“鸦、喝、渴、办”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8课。板书课题:乌 鸦 喝水
(出示标本或图片)这就是乌鸦,谁见过?能说说乌鸦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吗?(乌鸦,全身的羽毛乌黑发亮。常常一群一群的居住在树林里、田野里。)
指名读“乌鸦”一词,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乌”字可与“鸟”字比较,“鸟”字拿掉一点就是“乌”。“鸦”:左边的“牙”要让学生书空,记住笔顺。
课题说乌鸦怎么样?(齐读“喝水”)
“喝”,为什么是口子旁?(学念顺口溜:“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子旁”。指导书写时,应提示右上的“日”要写得扁一些,右下里面是撇、点,不要写成“人”。)
“乌鸦喝水”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听老师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
读完后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 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说一直乌鸦怎么样?(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3、“口渴了”还可以怎么说?(口干了)
“渴”和哪几个字很相像?为什么“渴”是三点水旁?(口干很想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
学念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
4、“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各处)
指名读准“处”的读音,带领学生书空。
5、谁能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样子?它心里又会怎样想?
乌鸦伸长脖子,睁大眼睛,飞到这儿找找,飞到哪儿找找,找了好多地方,还是找不到水。它心里会想,找点水可真不容易啊!
6、“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句话怎么读呢?(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到处”读中音。“处”要稍稍拉长点,表示找了很多很多地方。)
7、齐读第一节。
8、这一节写了什么呢?(板书:找水喝)
三、学习第二节。
1、各自轻声读课文。
乌鸦到处找水喝,结果找到水了吗?他有没有喝着呢?
2、学习多音字“着” 。“喝不着”就是喝不到。
3、看图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呢?(边讨论边板书:水少 口小)
4、这是乌鸦的心情怎样?谁能看图说说乌鸦着急的样子?
(乌鸦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瓶子里的水。翅膀向两边张开,两只脚踮得高高的,嘴巴使劲地想往瓶子里伸。)(板书:喝不着)
5、瓶子里有水,按理说是能喝到水了的,但后面却讲喝不到,前后两层意思正好相反,中间是用了一个什么词,把这两层相反的意思连起来的?(可是)
6、“怎么办”这一句是谁问谁的?(这儿的“怎么办”一句,不是乌鸦听别人的话,而是它问自己。说明它喝不着水,非常着急,正在动脑筋,想办法。)
7、朗读指导。
第一句写找水,要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句写乌鸦却喝不着水,心里很失望,要读出难受的语气。“怎么办呢?”要读出乌鸦拼命在想,而又一时没想出办法的着急的心情。
8、齐读第二节。
9、小结。这一节写了什么?(写乌鸦喝不着水。板书:喝不着)
四、作业。
1、“着”字有两个读音,请你读一读。
喝不zhao 睡zhao了

唱zhe歌 看zhe家
2、 抄写生字:乌、鸦、喝、渴、处
3、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节课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懂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会“旁、许、石”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口头组词:乌 ( )鸟 ( )喝 ( )渴 ( )
3、指名读课文。
2、 学习三、四节。
1、轻声读课文,自己想办法挤住“旁、许、石”三个生字。思考: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它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2、学生自己说说怎样挤住“旁、许、石”三个生字。
石:注意读准翘舌音,并要与“右”比较不同点。
3、 乌鸦想出办法了吗?(板书:想办法)
4、 它是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把课文中有关的这一句齐读一下。(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5、 “许多”是什么意思?(很多)乌鸦想出办法来了,这时它的心情不知会有多高兴,让我们一起用高兴的心情来读第三节。
6、乌鸦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来喝到水的呢?谁来把第四节读一下?
7、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会升吗?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教师出示用具,做:小实验:拿出一直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玻璃瓶,瓶子外面用红线做好水位得记号,然后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要求学生看清老师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去的,放进以后,石子怎么样?水怎么样?
8、讨论。
(1)“一颗一颗”是不是两颗?(很多颗)
(2)出示句字: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
比一比,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没有把小石子有多少说清楚。第二句用一颗一颗,说明小石子有很多颗,也说明乌鸦不怕辛苦、不怕累。)
(3)“一颗一颗”怎么念?要读得慢一些,让人家听了,也知道乌鸦放进的小石子很多。
(4)石子放进瓶子,瓶里的水怎么样了?
教师讲述:石子放进瓶子里,占了水的位置,所以水就升高了。
(5)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
出示句子: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比一比这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把水是怎样升高的说清楚了。)
(6)乌鸦喝到水了(板书:喝到水)让我们用高兴的语气,把第四节齐读一下。
三、复习巩固。
认读词语:喝水 口渴 到处 可是 里边 许多 石子 办法 升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第二、三两题。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词。总结课文。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多动脑筋。背诵和复述课文。用“看见”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一、二两节。回答: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水?
2、齐读第三节。 回答:乌鸦为什么会想出办法来的?
3、指名读第四节。 回答: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轻声读、指名读、齐读)
三、复述课文。
按课文板书,结合看图,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讨论归纳:乌鸦能仔细观察(看见瓶子、小石子);积极动脑,努力去做(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遇到困难要仔细分析周围的情况,积极动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困难。)
五、作业。
课堂作业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水喝
喝不到---想办法
--- 喝到水
13、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3课 《司马光砸缸》(板书课题。)
司马光是古时候得一个人的名字。姓司马,名光。看老师写这个“光”字(边写边书空)。阳光、灯光的“光”就是这个光字。
什么叫古时候呢?古时候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看,(课文插图)这就是小时候的司马光,他的衣服、头上的打扮和我们现在是不是不一样?“砸”,用石头等东西敲破叫“砸”(动作表示)。“缸”,(看图)用来盛水的叫缸。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在句子中的意思。找出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
4、 教学生字词。
(一)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注意“心”字是前鼻音,“块、光”是三拼音。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情况。
指名分析:“心、没、块、用、破”的字形。
指导认识“月、石”两个新偏旁。
3、指出不懂得词语进行讨论。
(2) 出示带读字。
si za gang hai hou diao bie
司马光 砸缸 孩子 古时候 掉 别的
huang na na han jiu po liu
慌 了 拿起 那口缸 喊着 就 砸破 流出来
(de)jiu
得 救
1、 指名读准音。(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得”)
2、 交流词语理解情况。(注意联系课文。)
五、指名逐节读课文。
6、 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
力---办 皮---破 友—有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 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 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 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
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
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
“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答课后第2题
3、口头填空。
一个小朋友( )到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几下子就把水缸( )了。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 )了。
二、指导朗读。
1、回答问题,结合练读。
(1)“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这时情况危急,这句话该怎么读?
(2)那部分课文些别的孩子都慌了?谁能用惊慌、着急的语气读这几句?
(3)司马光“没有慌”三个词要读的重一些,“拿起”、“用力砸”要读的有力,表现出司马光的机智、果断。
2、指名练读,小组读、集体读。
3、 复述课文。
1、 找出与这三幅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
2、 看投影或看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3、集体评议。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离开我们将近九百多年了,他小时候不但聪明、机智、遇事不慌。小朋友们也要想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作业。
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13、司马光砸缸
小朋友 司马光
都慌了 没有慌
掉到大 叫 拿
水缸里…… 喊 用力……得救了
跑 砸

14、画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色、近、无、声、惊”7个生字,掌握“有—无 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今天学习14课《画》。(板书课题)
叫学“画”字:半包围结构,八笔。书写时“田”字要居中,第一笔横要盖住“田”字,但不要过长。最后两笔要对称。
2、小朋友多很喜欢画,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仔细看一幅画。(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让学生从远说到近。)
话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思考。)
3、这幅画很美,画出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
四、教学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叫学“远”“色”。
跟“远”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谁会写这个“远”字(书空)
“色”,指什么?(颜色)(指名分析字形。)
“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远看山有颜色)
2、叫学“近”、“无”“声”。
“近”,前鼻音,与“进”比较。
“无”,跟“无”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声”,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遇“色”比较,注意不要写错。声音的“声”,“歌声”的“声”。
“近听水无声”是什么意思?(走近听流水没有声音。)
3、“春去花还在”的“在”什么意思?(这儿是“开着”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没有谢。)
4、叫学“惊”。
“惊”,惊慌、害怕。为什么“惊”用竖心旁?
“人来鸟不惊”的意思谁能来说说?
5、现在谁能把四句话连起来说说意思。
五、齐读课文后小结:
课文说远远看去,山色十分鲜明,走近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没谢,人走过去,小鸟不惊慌、害怕。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这幅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下节课再讨论。
7、 巩固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图文对照,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内容,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难字边认读边书空。
2、指名口头扩词:远、色、近、声、惊。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1、学生边看突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句主要说什么?(用笔划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2、齐读。(提示注意带点的字要读重音。)
3、诗人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们现 在就来当诗人,看看是不是这样?(指定一个学生当诗人。)你先从远处看画中的山(让学生跑道教室后面看)。
现在你站在远处,看那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板书:有色)
再到前面来,从近处听画上的流水有没有声音?(让这位小朋友走到画前听)
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画,所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板书:无声)
4、大家想想,春天过去了,春天是开的花,像桃花、梨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却怎么说呢?(板书:还在)这是为什么?
5、(老师走近图画,做赶鸟的动作。)你们看老师走到这些小鸟前面,鸟儿有没有飞走?(这就叫“人来鸟不惊”。)(板书:不惊)
6、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课文上将的这种现象,你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
现在你知道了吗?这四行诗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幅画,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
三、指导朗读。
本诗的停顿和重音可作如下处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来/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复习巩固。
这首诗的意思都懂了吗?(指名说,同桌对说。)
五、指导背诵。
各自试背课文,看板书齐背,在擦掉板书齐背,指名背诵。
六、默写课文。
|
15、油菜花开了(说话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油菜只有油菜花才能结籽榨油,进而懂得要爱护庄稼,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2、能听懂老师讲的一段话,并看图说说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用“春”字 组词、说话。
我们刚学了儿歌《春风吹》,“春”可以组成很多词,现在就练习用“春”组词,看谁说的有多又好。再说一句有关春天的话。
二、揭示课题。
春天很美,也是一年中最宝贵的季节,我们学过“春风吹”这篇课文,还到田野上观察了庄稼的花与果树的花,这节课就来说说油菜花(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三、练说。
1、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菜油是从哪里来的吗?(出示油菜花的实物或图片。)就是这个油菜花结成菜籽,从菜籽中榨出来的。现在你能说说这油菜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花什么颜色,叶子什么颜色?
(油菜化石春天开的,花金黄色,叶子绿绿的。)
2、看书上的插图,四人小组讨论: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着两个人,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弟弟。弟弟要摘油菜花,姐姐叫弟弟不要摘。)
3、看图听录音。
春天到了,地里的油菜花开了,绿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可好看了。弟弟要摘油菜花,姐姐连忙摇摇手说:“不要摘!不要摘!摘了油菜花就结不成油菜籽了。我们炒菜用的菜油,就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1) 春天到油菜花怎么样?(地里的油菜花开了,绿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可好看了。)
(2) 弟弟要干什么?
(3)姐姐怎样做,怎样说?(姐姐连忙……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4、第2次听录音。边听边思考:油菜花为什么不能摘?要求用姐姐说的圆滑来回答。
(“摘了油菜花……就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
5、第3次听录音。
根据刚才的几个问题,把这段话来起来说一遍。
6、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看到还有哪些庄稼花和果树的花也开了?
如:我看到梨花开了。
我看到蚕豆花开了。
7、说说这些花各有什么用处。
8、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9、假如有人要摘花,我们该怎样劝告他们呢?(可仿照录音的一段话,根据各种花的用处讲。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四、总结。
练习3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4.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5.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组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3,希望小朋友学会正确辨析声尹,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和能用熟字扩词,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
二、导练第1题。
1、认读声母卡片,全班认读,开小火车认读。
2、出示小黑板,区别下列声母有什么特点?
b-d p-q b-p m一n是形近字母,编顺口溜。
l-r n-h f-t n-l识记。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齐读。
3、出示sh-r zh-z ch-c sh-s又有什么特点?是音近字母,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平舌音,指名认读,及时正音,开小火车读,齐读。
4、集体认读。
5、小结。
三、导练第2题。
1、联系旧知提问:小朋友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结构的字形?指名回答。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出示汉字结构标志卡片。
3、学生尝试练习:按字形结构给7个字分类。
4、指名板演。
5、校对,订正。
左右结构的字:渴 许
上下结构的字,吴 声 它
半包围结构的字:送 近
四、导练第3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口头组词比赛。
抽四小组同学开火车组词,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对又多。最组获优胜奖红星。
3、交流、讨论、评比。
4、书面完成作业。
5、教师出示提板,读词语。
办一一办法 办公 办事
友一一朋友 好友 友爱
用一一用心 有用 好用
石一一石头 石块 石子
6、你还有另外的组词吗?
7、质疑,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六、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说话,明确学习任务(见教学目标)
二、导练第4题
(1)读一读范例:山——高
(2)照样子把第一行的词与第二行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3)集体交流,教师出示。
山高 水长 鸟语 花香
(4)教师:山高和水长合起来是一个成语,把乌语和花香合来也是一个成语。
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读一读。
(5)听写这几个词语。
三、导练第5题
(1)读题明题意。
(2)尝试练习。
先比一比两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点,再想一想字义,最后填空。
(3)反馈,纠错。
(4)教结顺口溜:
口谒要喝水,喝水要有口。
(5)读句子,体会字义。
四、导练第6题
(1)复习问号和句号的名称。
(2)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说出表示疑问的意思。
(3)出示句子:“你看见过大海吗?”
指导朗读:读出问的语气,句未语调上扬。
范读——指名读一一齐读
(4)另一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句于:“我看见过大海。”
指导朗读,语气较平缓。
为什么用句号呢?(一句话完了。)
(5)同桌一问一答说这两句话。
分组读。
(6)出示后两句话,自己轻声练读。
同桌互读——指名读一一分组读
(7)看图说话练习:请小朋友说说大海边的景色。
16、祖国到处有欢乐
教学目标:
1、初步读通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草坡、花朵、泥窝”等词语的意思;认识示字旁、舌字旁。
3、会正确朗读课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看图认识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祖、欢、清、草、甜、泥、暖”7个生字,认识示字旁、舌字旁。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诗歌--《家》,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2、今天我们学习16课《祖国到处有欢乐》(板书课题)。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叫中国)对,我们的祖国叫中国,祖国就是我们的国家。(出示词语:祖国zǎ
教学生字“祖”:左右结构,左边示字旁。
4、出示词语:欢乐
“欢乐”是什么意思?(快乐、高兴、欢喜的意思。)扩词:欢乐、欢喜、欢迎。
“欢”左右结构,做便“又”,第二笔的捺改成点。右边是欠字旁。
二、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生字的,并用笔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划出来。
小黑板出示:
qing tian yan nuan
清清 甜甜 小燕子 暖暖
3、 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想办法记住,并想想这个字组成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生字词教学。
(一)教学小黑板上的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准音。
“清”是后鼻音。“清清”中的第二个字“清”字读轻声。“甜”、“燕”是前鼻音。“暖”是三拼音。
2、交流词义理解情况。
课文中说什么是“清清”的?“清”字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
图上的小山羊在哪里?你见过小山羊吗?能说说小山羊是怎样的吗?
哪些东西是甜的?为什么“甜”字是“舌”字旁呢?
“暖”字为什么是“日”字旁?“暖”字可以和那些字做朋友?(温暖、暖和)
3、指导认记字形。
“甜”:左右机构,右边的笔顺是:
“燕”:上中下结构,重点指导笔顺,教师可边范写边讲解:“”、像燕子的头,“口”字像燕子的身体,“北”字像燕子的一对翅膀,“”像燕子的尾巴。
“暖”: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左窄有宽。(右边的部分要与“爱”比较,区别“爱”第5笔是横,“爱”是秃宝盖。)
4、让学生把小黑板上自己觉得不容易写的字记一下,争取马上记住。
(二)出示带读字。
e po mi feng wo
小白鹅 草坡 小蜜 蜂 泥窝
1、指名读准音。
2、交流词义理解情况。
图上哪些是小白鹅?谁说说小白鹅的样子?
图上哪些是小蜜蜂?你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谁见过燕子的窝?燕子的窝是怎样的?
四、巩固字词。
1、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并说出偏旁。
2、读词语(课堂作业第4题)
五、指名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2、3、4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讲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口头扩词:祖、欢、清、暖
3、看拼音写词语
huan le shan yang hua duo zu guo tian tian nuan nuan
( ) ( ) ( ) ( ) ( ) ( )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四、学习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5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板书: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燕子、小朋友)
(1)看图,说说小白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白鹅怎么说?(齐读第一句)(板书:清清的小河)
小白鹅为什么说“祖国有清清的小河”?(因为小白鹅常在水中游来有去,它最喜欢清清的小河)
(2)练习用欢快的语气读第一句。
(3)小山羊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看图说)
小山羊怎么说?(板书:绿绿的草坡)
小山羊为什么说“祖国有绿绿的草坡”?(因为小山羊常在山坡上吃草,它最喜欢绿绿的草坡。)
(4)练习用欢快的语气读第二句。
3、小结学习第一、第二两句话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第四句话。
(学习的方法和步骤是:1、看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读读他是怎么说的。3、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4、练习朗读)
4、交流,检查自学情况。交流、汇报中作如下板书:甜甜的花朵,暖暖的泥窝。
5、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朋友怎么说?(到处有欢乐)
“祖国到处有欢乐”是什么意思?
你身边有哪些欢乐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6、齐读课文
7、找一找,小白额、小山羊、小蜜蜂、小燕子、小朋友说的话哪些是相同的(板书:祖国有)
8、从小白鹅、小山羊……小朋友都说“祖国有……,你懂得了些什么?知道祖国美好,到处有欢乐,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5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句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并订正。
二、朗读课文练习
自由读、请上、中、下学生分别读。教师或请一学生读“小白鹅”说、“小山羊” 说……学生读它们的说的话,全班齐读。
三、背诵课文。
各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背。
四、课堂练习。
知道完成课后第3题,课堂作业第6题。
五、作业。
抄写课文。
六、板书设计
小白鹅 清清的小河
小山羊 绿绿的草坡
小蜜蜂 甜甜的花朵 祖国美好,爱祖国。
小燕子 暖暖的泥窝
小朋友 到处有欢乐
17、我家住在大海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住、海、金、面、沙、唱、各、捡;懂得“大海、上面、歌唱、各种”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4、会正确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作业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题,倒入新课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图上的是什么地方?(大海边)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叫“我家住在大海边”。(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三、指导自学课文。
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自己拼读生字,记一记字形,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指导读第一节。
(1)课文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
教学生字:住、海。(重点直到“海”字的笔顺。)
(2)离“我”家门口不远,是什么地方?
叫学“金”字:翘舌音。8画。(注意笔顺指导)“金色”指的是什么颜色?(黄色)
(3)图上哪里是大海?什么地方是海滩?“我”家住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第二节。
(1)(看图)从图上看,“我们”躺在什么地方?
叫“面”字:三拼法。独体字。(重点指导笔顺,下面部分可与“回”字比较。)
(2)“我们”躺在海滩上面听到什么?
叫学“唱歌”两个字:歌,欠字旁。注意“哥”字的书写。唱,右上是个长长的“日”,右下是个扁扁的“日”。
3、 指名读第三结。
(1) 图上哪些是贝壳?贝壳的颜色很多,课文用可哪个词语?(各种)教“各”字。
(2) “我们”在海滩上干什么?教“捡”字。
(3)图上的这位小朋友手上提着什么?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词,难字边认边书空。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海、唱。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1、4题
2、组词。
金( ) 欢( ) 面( ) 唱( )
会( ) 歌( ) 回( ) 喝( )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习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带拼音),要求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第一课时学的9个生字)
2、说说“海、面、歌、唱、篮”五个字的笔顺。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并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讨论以上思考题。(第一自然段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硕离家门口不远有什么。)
3、图上哪儿是海滩?“海滩”是什么颜色的?(板书:金色 海滩)
4、指名朗读,要求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音)
2、课文说什么“又松又软”?(沙子又松又软)
3、“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时,大海怎么样?(板书:大海唱歌 海浪爬上来)
4、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要说“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会唱歌的。“哗哗的唱歌”实际是海浪的声音。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哗哗的声音,听起来就想唱歌一样。)
5、为什么说海浪是“爬”上来,“搔”“我们”的脚板?(海浪很小,当捧到“我们”的脚板时,就像小虫在轻轻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听着大海哗哗地歌唱,让海浪轻轻的搔着“我们”的脚板,“我们”的心情会又多么的愉快,谁能把“我们”这种舒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7、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段。
1、指名读(正音)
2、你见过贝壳吗?(拿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看。)
3、海滩上的贝壳有哪些颜色,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板书:贝壳 各种颜色)
4、海滩上的贝壳多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多)
5、海滩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多有意思!谁来读读着一段,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
6、个别读,集体读。
第四段。
1、齐读。
2、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是一样的?
3、“我家住在大海边”这句话,为什么还要再说一次呢?(说明“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爱大海,对自己的家乡感到很自豪。)
4、“我”爱大海,“我”爱家乡,那么,这一段读的时候,那个字要读的重一点?
5、集体读。
三、课堂练习。
回答课后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培养学生 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关句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分组朗读,集体朗读。
三、总结课文。
1、课文些“我”的家乡在大海边,大海边有金色的海滩,“我们”躺在海滩上听大海哗哗的歌唱,在海滩上捡美丽的贝壳。“我”爱大海、“我”爱金色的海滩,“我”爱家乡。
2、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3、5题。
2、抄写句字。
五、板书设计:
沙子 又松 又软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滩 海浪爬山来
贝壳 各种颜色 多
18、课桌下的纸团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不乱丢果壳纸屑,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纸、完、作、业、成、刚、踢、捡、脸;懂得“草稿、揉成、扔、滚、捡”等词语的意思。
3、会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设疑引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讲读第一节,学习“纸、完、作、业、成、扔”六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倒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老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是的,这样做不对。你们说应该怎样做呢?(把纸团扔到纸篓里,或垃圾箱里)
小朋友说得很好,可今天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就不是这样——板书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成三个问题,用小黑板出示:1、纸团是哪里来的?2、纸团后来到了谁的脚下?
3、纸团最后怎么样了?
二、自学初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了解部分词语的词义。
1、 按下列要求布置学生自学。
(1) 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像小黑板上的 3个问题。
(3)在你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
2、按下列顺序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卡片。联系课文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课文中说谁做完作业?
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揉”、“扔”、“踢”三个动作一样吗?谁能做做这三个动作。
“揉”和“揉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课文中说把什么揉成一团?
(2)指名分节试读全文。集体正音。
(3)范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 讨论:
(1)纸团是哪儿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纸团后来到了谁的脚下?
3、小结。
这一节写丁丁把纸团扔到课桌下,纸团后来滚到小刚的脚下。小刚看见这个纸团,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在学习下面的课文。
四、学习生字。
用小黑板出示生字,生字不注音。
完 作 业 纸 成 刚
1、指名认读。
2、自己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
3、 检查指导。
(1)六个生字,你记住了哪几个?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在学生交流、讨论中,相继作如下提示:
完:字形与“玩”比较,笔顺从上到下。
“业”:注意笔顺,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遍。
“纸”:字形与“底”比较。
“成”:重点指导笔顺,可带领学生书空。
4、用六个生字分别口头组词。
完: 说完 听完 写完 看完
作: 作业 工作 作用
业: 工业 农业 作业
纸: 白纸 红纸 草稿纸 信纸
成: 成功 成绩 成立
刚:刚才 刚刚
五、作业。
1、抄写本科学的六个生字。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二、三两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难认的字边读边书空。
2、抽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节。
上节课我们讲到丁丁想把纸团扔到桌下,后来纸团滚到小刚的脚下,小刚看见纸团后,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下面的课文。
1、齐读第二节。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悄悄的”是什么意思?小刚为什么踢纸团的时候,要“悄悄的”?(“悄悄的”在课文中是偷偷地、不声不想的意思。小刚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了不让别人发现。)
4、齐读第二节。
小刚把纸团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动动看见了纸团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读第三节。
三、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纸团最后怎么样?(纸团最后由冬冬捡起来,扔进纸篓。)
3、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了?他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丁丁和小刚看到冬冬把纸团捡起来,扔进纸篓,就更觉得自己错了,所以脸红了。丁丁和小刚当时会想:冬冬做得对,我错了,我今后要向冬冬学习,也要讲卫生,不能乱丢纸团。)
教学生字“脸”,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左边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捡”。)
4、齐读课文第三节。
四、指导朗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上节课的生字每个写两遍,本届课的一个写四个。
六、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2、 思考题课后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总结课文,看图想象说话,并进行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原来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改 为“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
二、总结全文。
1、读第一节。
纸团是哪儿来的?(要求用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丁丁扔纸团)
2、读第二节。
小刚看见纸团怎么做的?
(板书:小刚踢纸团)
3、读第三节。
纸团最后怎么样了?(板书:冬冬捡纸团)
4、课堂作业第4题,做完后指名读一读。
5、丁丁、小刚、冬冬谁做得对,为什么?(板书:××√)
6、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
三、看图想象说话。
1、看图,说说图上谁是丁丁,谁实效缸,谁是冬冬?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看图想象说话。
看图,说说丁丁把纸团扔在地上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小刚看见纸团,又把纸团踢到冬冬课桌边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看图,说说冬冬去捡纸团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可多让几个小朋友来说。)
四、行为指导。
1、香蕉皮、西瓜皮等果皮、果壳应扔在哪儿?
2、别人把废纸或其他脏东西扔到你桌下面,你怎么做?
3、你看到别人桌子底下有废纸,怎么办?
五、课堂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听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18、课桌下得纸团
丁丁扔纸团 ×
小刚踢纸团 ×
冬冬捡纸团 √
19、白米饭和花衣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从而懂得要爱惜粮食,爱护衣服。
2、学会本课8个生字:饭、吃、真、香、粮、农、民、布;懂得“米饭、农民、漂亮、工人”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3、学会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两节课文各些了什么。讲读第一节,学会“饭、吃、农、民、粮”六个生字,认识食字旁,米字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倒入新课。
今天学习19课,白米饭和花衣裳(板书课题)
“白米饭”,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饭。
教学生字“饭”:认识食字旁。第二笔是横钩,第三笔是竖提。书写时左窄有宽。共7笔。
“花衣裳”,“裳”字读轻声。衣裳就是衣服。
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呢?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范读课文。
1、听清生字的字音。
2、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白米饭?哪一部分写花衣裳?(读后讨论)
三、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并想想字形和字义。)
2、指名朗读。(正音,包括“了”、“一”两个读轻声的字音。)
3、齐读一、二两句话。
这两句话哪几个词语说明大米饭很好吃?(板书:大米饭。学生回答后在板书: 白 香)
白米饭是香的,还有那些东西也是香的?(花是香的,烧好的鱼也是香的……。)
4、大米饭,又白又香,人人多爱吃。课文中说吃了米饭应该怎么样?(想一想)想什么呢?
教学“农”字:这个字念什么?(注意声母是“n”,不是“l”。谁会写这个字?(学生说,教师些,字形可与“衣”字比较。)
“农”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农业、农村)
教学“民”字:这个字怎么读?(注意读准前鼻音。)“民”的字形看老师些,数一数一共是几笔写成的(5笔)。书空。(这个字要放在大的田字格里写。)扩词:人民、农民
教“粮”字:“粮”字是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子?(左右结构,左边是个米字。)米字做偏旁,叫“米”字旁,但“米”字做偏旁,“米”字的一捺要改成一点。现在我们一起把“粮”字写一下。(学生说,教师些。)
那些东西是“粮食”?(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都是粮食。)
教“哪”字:“哪”字和什么字字形差不多?谁来说说看?“哪”字和“那”字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口头选词天空。
那 哪
1、我看见( )里有很多船。
2、天上的云,不知道多到( )里去了?
3、( )不是水,是石油。
4、你的家在( )儿?
5、齐读“没有农民来重量是,哪来米饭白又香?”
(板书: 没有农民 哪有)
“哪有”是什么意思?(哪里有,哪会有。)
读了这两行儿歌,你知道了吗?我们吃的白米饭是哪里来的?(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没有农民种粮食,我们会有又白又香的米饭吃吗?
6、练习感情朗读三、四两句,要求用反问的语气来读。
7、想在看一下丁丁吃饭的时候,在想些什么?(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8、齐读第一节。
提问:我们吃的粮食哪里来的?粮食来的容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9、小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认读)
2、指导写字。重点直到“农、民、粮”。
五、作业。
1、抄写本课学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学习第二节,总结课文,进行爱惜粮食,爱护衣服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学过的六个生字。
2、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写“饭、农、民、粮”四个字,看写得对不对,好不好,并相机进行指导。
3、指名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节。
1、自学课文。
边读课文边看图,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字形和字一;想一想这节课文些什么,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
2、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冬冬的衣服漂亮吗? 它穿着花衣服在想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结合学习生字讲读课文。
(1)课文说什么东西真漂亮?
“漂”:指名拼读。示范半数,重点指导右边的笔划笔顺。
(2)“穿”:谁来读一读?(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中间的u)
“穿衣服”可以用“穿”,还有什么也可以用“穿”?
(3)布是谁织出来的?
“布”:布字怎么写?你看到过那些颜色的布?(白布、红布、蓝布)
5、齐读第二节。
6、我们穿的花衣裳是哪儿来的?工人织布辛苦吗?我们应该则怎样爱惜衣服?(板书:没有工人,哪有漂亮花衣裳)
三、总结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得问题提出来讨论。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你懂得了什么?(课文告诉我们白米饭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花衣裳是工人叔叔织布做出来的。懂得要爱惜粮食、爱护衣服。)
看课堂作业第5题的图,并拼读图下的词语,说说自己做到了没有。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抄写生字。
3、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进行抄写句字等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说说三个偏旁的名称(食字旁、米字旁)
2、听写生字。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白 香 大 漂亮
2、扩词。
饭:( ) ( ) 香:( ) ( )
农:( ) ( ) 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