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与地球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球与地球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1 16: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地球与地球仪——七年级期末复习地球与地图专题专练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2.在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这课之后,几位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同学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贝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C.亮亮: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的长度相等
D.芳芳: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成的模型
3.手机微信启动画面中“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①圆形
②球体
③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海平面上升 D.地球是个球体
5.某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和地图》的课件。他的学生们浏览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错误 ( )
A.玲玲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C.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D.芳芳说:“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2020年4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背景为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邮票背景有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 )
A.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圆球体 D.圆柱体
7.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①地表海洋深度
②地球平均半径
③地球表面积
④陆地平均海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9.关于图中③信息,错误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a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D.b的经度是150°E
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地轴真实存在
C.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D.经线和纬线都是半圆弧
1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E和160°W B.20°W和160°E
C.赤道 D.0°和180°经线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兴趣活动课上,小凯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小凯同学在地球仪上标注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堪培拉地处(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3.小凯同学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圆圈表示经线 B.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
C.让地轴垂直于桌面 D.用椭圆形物体制作地球仪
14.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 )
A.测量某地的海拔 B.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 D.读出某地的气候特征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根据甲图中的提示,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2)读乙图,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________千米。由此可知,地球仪的形状是________ 。
(3)假如一个人开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沿赤道绕地球一周,约需________小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到人们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的形状,后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通过地球卫星照片,一眼就能看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为③②④①。故选B。
2.答案:C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B正确。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故C错误。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蓝色弹珠”是拍到的地球的照片,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②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③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如图中所示远处归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可以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个球体,与地球的运动和海平面上升无关,故选D。
5.答案:D
解析:芳芳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正确;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正确;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正确;琳琳说:用经度和纬度组成的经纬网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错;故答案选D。
6.答案:B
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
7.答案:D
解析:地球的大小主要通过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赤道周长等数据表示,地表海洋深度、陆地平筠海拔不能体现地球的大小。故选D。
8.答案:B
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②天圆地方的“盖天说”→①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③人们根据一定比例制成的地球仪,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经线的形状是半圆,A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正确。a位于赤道上,位于23.5°N-23.5°S之间的热带,C正确。b的经度是150°E,D正确。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地轴是一个假想轴,故B错误。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故C正确。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C。
11.答案:B
解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择B。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堪培拉是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位于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的东半球,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故A错误。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故B正确。地轴与桌面保持66.5°的夹角,故C错误。地球仪是一个标准的球体,故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借助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不能测量海拔,也不是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以及某地的气候特征,故选B。
15.答案:(1)地轴; 赤道; 南极; 北极; (2)21;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400
解析:(1)地球仪上,地轴是连接地心和南极、北极的假想轴,地球自转的中心;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最长的是赤道,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南端为南极,北端为北极.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是地理基础知识,在记忆中一定要记好三个数字: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3)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