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命的世界》知识点总结和第一单元第一章测试卷
知识点:
1 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 生物圈中的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的多样性。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4 其中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决定了物种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个丰富的基因库。
6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包括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群鱼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7 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8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10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就是繁殖,母牛生出小牛犊.蜻蜓点水(实际是蜻蜓在产卵).母鸡生蛋.开花结果等。
1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都是新陈代谢现象。
12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3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4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15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争,即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复杂,主要是捕食,其次还有竞争.寄生和共生。
16 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如拟态:竹节虫.尺蠖等与树枝相似。保护色:蜥蜴.北极熊.雷鸟等与环境颜色相近。警戒色:箭毒蛙.胡峰.夹竹桃.毒蘑菇等有艳丽夺目的体色。
17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18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9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20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生命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 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 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剌,根系非常发达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 基因多样性 B. 生物种类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活环境多样性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
B. 北方多种树木入冬前会落叶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
D. 荒漠中生长的仙人掌的茎具有储水功能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雨露滋润禾苗壮 D. 葵花朵朵向太阳
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
7. 在生物圈水循环中,“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
草原生态系统 B. 沙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 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10. 入夏以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这里影响农作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空气 B. 土壤 C. 水分 D. 温度
1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地球之肺”“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1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含盐量 B. 含氧量 C.阳光 D.海水温度
14.造成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 ( )
A.大熊猫的食物——箭竹大量死亡 B.人类不合理采伐.开垦,引发环境变化
C.全球气候变暖,使熊猫难于生存 D.空气污染严重,使熊猫不能生存
15.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冬虫夏草 B. 木耳 C. 珊瑚礁 D. 病毒
16.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活需要营养 B. 能生长繁殖
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17.河西走廊戈壁滩上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种现象说明( )
A.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8.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C. 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 D. 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
19.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是由器官构成的
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⑦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
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21小时,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宇航员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A.鲜花 B.淡水 C.营养物质 D. 氧气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3分)
1.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有共同特征,即有新陈
代谢以及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的 . 和 等生命活动。
2.生物包含 . .真菌.细菌.病毒等,这种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体现了 多样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 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还具有 多样性。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它进一步可划分为 . . 生态系统,荒漠属于 生态系统。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包括______的下层.整个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层。厚度约为21千米。其中,人类的“立足点”是__________圈。
5.许多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并不断地长大。这体现了生物具有 和 _______特征。
6.绿色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人从环境中获得饮食和氧气,
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废物,这些现象都是 。
7.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________.对外界刺激能作出_______.能生长和_______.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8.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9.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主要是受_______的限制;很多动物到冬天要钻进土壤或洞穴里冬眠,是受_______的影响。
10.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中,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实验组是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
11.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与各种环境条件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举出其中的两个生态系统。如: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_生态系统。
12.如果把鱼从池塘中捞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藻类等饵料大量减少,鱼类同样也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鱼数量过多,也会造成有些鱼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
1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海带适合于生长在 ,丹顶鹤适合于栖息在 ,仙人掌往往出现在 ,长颈鹿行走于 。
15.绿色植物通过 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 和 ,这些现象都是 。
三、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共27分)
1.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会发现树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吃了。学校另外一块地里原来种了许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涨势超过了小树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______关系,小树苗和杂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两类,其中,阳光.水.空气等属于______因素。
2. 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即可)
(2)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即可)
(3)以上生物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范围叫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_;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__。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4.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植物名.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______ ,后者包括 ______ .
(3)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 ______ 而生存.
四.连线题(10分)
将下列动物行为和相符的选项连起来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草履虫向有利的方向移动 生长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营养
人体的排汗 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