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自主预学
1.读诗题,尝试根据意思判断停顿。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搜集李白和北朝民歌的相关资料,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4.借助课文插图或生活经验理解古诗中字词。
5.把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分类学词 朗读展示
1.小组内互相朗读古诗。
2.请小组代表进行朗读,同学之间进行点评、修正。
3.启发思考:老师朗读一遍古诗,请大家认真聆听,感受一下重音在哪里?
师生共同发现重音“高、可、见”。全班齐声朗读两首古诗。
4.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危、敢、惊、阴、似、野、苍、茫
(2)读准词语:山寺、危楼、百尺、星辰、恐惊、穹庐、笼盖
5.教师第二遍示范朗读。启发思考: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朗读,尝试用停顿符号标出诗歌的节奏。
6.师生合作展示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7.指导书写。左右结构:敢、惊、阴、似、野;上下结构:危、苍、茫。
三: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夜宿山寺》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1.引导观察课本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说一说如果你在这座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
《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的苍茫辽阔、壮丽富饶,抒写了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让学生自由说。
2.拿起笔,找一找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3.在诗里见到这样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这首诗。
4.边想象画面边诵读,读出诗句的画面感。
(古诗大意:《夜宿山寺》山上寺院里的楼非常高,人在楼上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辰。人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敕勒歌》辽阔的敕勒川,就在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无际。风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四:品析语言 体会情感
1.《夜宿山寺》全诗围绕着“高”来写,读读古诗找找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
(1)学习“危”。出示“危”字的小篆字体,“危”是会意字。上面是人,下面是高山,人站在高山上,高不高啊?所以在古代,“危”就是高的意思。“危楼”在这里指山顶寺庙。
(2)“百尺”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
(3)“手可摘星辰”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很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体会诗人想象丰富。
(4)“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想象原因。
2.《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的景象,它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是?(苍茫辽阔、壮丽富饶)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1)“川”指平地。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3)“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
(4)“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显现。“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可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五:图文背诗 表达积累
1.结合课文插图,试背两首古诗。
2.听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敕勒歌》。
3.小组比赛背诵两首古诗。
4.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业设计:
1.诗画创作: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脑海中的画面画下来。
2.举办诗友会:每人推荐一首写景的古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欣赏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