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5.2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河·和·合”来讲述亚洲文明。读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的壮丽山河孕育了文明,下列哪条河流没有位于亚洲( )
A.印度河 B.尼罗河 C.黄河 D.长江
2.亚洲各国文明和而不同,但又和谐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国主要是黄色人种
B.②国是佛教的发源地
C.③所在地区主要信仰基督教
D.①国普遍使用的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文明互鉴之光,照亮发展新路,亚洲国家互利合作,融合发展。下列属于亚洲合作组织的是( )
A.东盟 B.欧盟 C.WTO D.联合国
亚洲地区地域广大,各地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很大。结合亚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4.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图中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的有( )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沿⑥→③→②→⑤方向,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洋流
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④⑤三地地广人稀 B.②③⑥三地以黄色人种为主
C.④地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D.⑥地气候湿热,房顶坡度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读亚洲地形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甲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B.根据亚洲地形图,可知该洲中间高,四周低
C.乙马来群岛,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D.丙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岛上多火山地震
8.对图中四条河流的流向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流注入渤海 B.②河流注入东海
C.③河流流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 D.④河流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下图为“亚洲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 )
A.亚洲的东部、南部 B.亚洲的北部、东部
C.亚洲的南部、西部 D.亚洲的东部、西部
10.图中M点人口稀疏,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该地区位于气候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C.该地区位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该地区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图是世界局部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题。
11.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③地以南地区所在半岛的名称是( )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印度半岛 D.索马里半岛
13.④地的主要人种是( )
A.混血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黄种人
14.位于亚洲西部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是( )
A.印度河流域 B.黄河--长江流域
C.尼罗河三角洲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大洋洲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0°N沿线地区地理环境多样、物产丰富,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区域,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下图为40°N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及主要农产品示意图。
(1)图中40°N线穿越亚洲和 ,穿过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东西跨经度约180°,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下图是沿线部分地区自西向东夏季的典型景观照片,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40°N沿线西部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无花果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中最适宜种植无花果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 。
(3)阿拉尔农垦区位于 (地形区)东侧,海拔高度的范围为 ,年降水量不足150mm,依靠山地冰雪融水补给而成为塔里木河上游最大的绿洲,也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喜光热)生产基地。阿拉尔农垦区种植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选择填空)
①晴天多,光照强 ②深居内陆,地势低平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华北平原是重要的冬小麦产区,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春季进入幼苗旺盛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下表为华北平原某地气象数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3℃ 28℃ 25℃ 8℃
日均最低气温 3℃ 18℃ 15℃ -1℃
平均降水量 93mm 372mm 166mm 63mm
平均风速 3.4米/秒 1.5米/秒 2米/秒 2.8米/秒
(4)春旱是影响冬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读表,从气温、降水、风速等角度说明该地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
17.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主要轮廓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名称:A______山脉,B_____海峡,C_____运河,D____海峡。
(2)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三大半岛:G_______半岛;H_______半岛,I_______半岛,该地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J是有“火山国”之称的_______(国家)。
(3)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南部、西部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
(4)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图中③为_______(填方向)季风,盛行该季风时,为南亚的________季,该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时,易发生________(自然灾害)。
(5)H半岛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______,南部是______高原。
18.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亚洲西临_____洲,东北隔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A地终年高温多雨,B 地气候终年严寒,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_____因素的影响。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_____人种, 西亚大部分属于_____人种。
(4)亚洲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5.2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河·和·合”来讲述亚洲文明。读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的壮丽山河孕育了文明,下列哪条河流没有位于亚洲( )
A.印度河 B.尼罗河 C.黄河 D.长江
2.亚洲各国文明和而不同,但又和谐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国主要是黄色人种
B.②国是佛教的发源地
C.③所在地区主要信仰基督教
D.①国普遍使用的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文明互鉴之光,照亮发展新路,亚洲国家互利合作,融合发展。下列属于亚洲合作组织的是( )
A.东盟 B.欧盟 C.WTO D.联合国
【答案】1.B 2.C 3.A
【解析】1.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故A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故B符合题意;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位于东亚地区,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①中国居民主要的黄色人种,故A正确;②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故B正确;③西亚地区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故C错误;①中国普遍使用的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即汉语,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
3.东盟属于亚洲合作组织,故A正确;欧盟属于欧洲合作组织,WTO、联合国是全球性的组织,故BCD错误。故选A。
亚洲地区地域广大,各地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很大。结合亚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4.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图中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的有( )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沿⑥→③→②→⑤方向,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洋流
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④⑤三地地广人稀 B.②③⑥三地以黄色人种为主
C.④地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D.⑥地气候湿热,房顶坡度大
【答案】4.C 5.A 6.C
【分析】4.由图可知,亚洲各地的降水量差异很大,图中年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是①④⑤,①处位于内陆、④处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⑤处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故选C。
5.⑥→③→②→⑤方向由于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导致降水量越来越少,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选A。
6.①、④、⑤三处的人口分布都很稀疏,故A正确。②、③、⑥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三地以黄色人种为主,故B正确。④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河湖稀少,故C错误。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气候湿热,房顶坡度大,故D正确。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读亚洲地形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甲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B.根据亚洲地形图,可知该洲中间高,四周低
C.乙马来群岛,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D.丙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岛上多火山地震
8.对图中四条河流的流向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流注入渤海 B.②河流注入东海
C.③河流流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 D.④河流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7.C 8.D
【分析】7.根据亚洲图可知,甲为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A对;亚洲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B对;乙是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C错;丙是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因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岛上多火山地震,D对。故选C。
8.①是长江,注入东海,A错;②是黄河,注入渤海,B错;③是恒河,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C错;④是印度河,大致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D对。故选D。
下图为“亚洲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 )
A.亚洲的东部、南部 B.亚洲的北部、东部
C.亚洲的南部、西部 D.亚洲的东部、西部
10.图中M点人口稀疏,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该地区位于气候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C.该地区位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该地区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答案】9.A 10.C
【分析】9.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南部人口稠密,西部、北部、中部人口稀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读图可知,M地位于亚洲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纬度高,气候终年严寒,不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人口稀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图是世界局部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题。
11.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③地以南地区所在半岛的名称是( )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印度半岛 D.索马里半岛
13.④地的主要人种是( )
A.混血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黄种人
【答案】11.C 12.C 13.D
【解析】11.①位于北非,②为阿拉伯半岛,两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故选C。
12.③地以南地区所在半岛的名称是印度半岛,称为南亚次大陆,故选C。。
13.④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人种是黄种人,故选D。。
14.位于亚洲西部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是( )
A.印度河流域 B.黄河--长江流域
C.尼罗河三角洲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答案】D
【详解】人类文明发源地主要有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非洲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故选:D。
15.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大洋洲
【答案】B
【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故选B。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0°N沿线地区地理环境多样、物产丰富,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区域,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下图为40°N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及主要农产品示意图。
(1)图中40°N线穿越亚洲和 ,穿过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东西跨经度约180°,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下图是沿线部分地区自西向东夏季的典型景观照片,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40°N沿线西部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无花果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中最适宜种植无花果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 。
(3)阿拉尔农垦区位于 (地形区)东侧,海拔高度的范围为 ,年降水量不足150mm,依靠山地冰雪融水补给而成为塔里木河上游最大的绿洲,也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喜光热)生产基地。阿拉尔农垦区种植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选择填空)
①晴天多,光照强 ②深居内陆,地势低平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华北平原是重要的冬小麦产区,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春季进入幼苗旺盛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下表为华北平原某地气象数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3℃ 28℃ 25℃ 8℃
日均最低气温 3℃ 18℃ 15℃ -1℃
平均降水量 93mm 372mm 166mm 63mm
平均风速 3.4米/秒 1.5米/秒 2米/秒 2.8米/秒
(4)春旱是影响冬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读表,从气温、降水、风速等角度说明该地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
【答案】(1)欧洲;高原(高原、平原/高原、盆地);海陆分布(水分/降水)。
(2)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帕米尔高原 ;1000-2000米;B。
(4)春季气温回升,降水量较少,风速较大,蒸发量较大,作物生长需水量较大,易发生春旱。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40° N线穿越亚洲和欧洲,沿线穿过的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图中沿线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景观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2)根据无花果的生长条件可知,适合在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图中B最适宜种植无花果,该气候类型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
(3)读图可知,阿拉尔农垦区位于帕米尔高原东侧,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棉花喜欢光照充足,水源充足的生长环境,故①③符合;故选B。
(4)读图分析可知,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降水量较少,风速较大,蒸发量较大,作物生长需水量较大,易发生春旱。
17.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主要轮廓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名称:A______山脉,B_____海峡,C_____运河,D____海峡。
(2)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三大半岛:G_______半岛;H_______半岛,I_______半岛,该地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J是有“火山国”之称的_______(国家)。
(3)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南部、西部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
(4)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图中③为_______(填方向)季风,盛行该季风时,为南亚的________季,该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时,易发生________(自然灾害)。
(5)H半岛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______,南部是______高原。
【答案】 乌拉尔 土耳其 苏伊士 白令 阿拉伯 印度 中南 水稻 印度尼西亚 黄色 白色 西南 夏/雨 洪涝灾害 印度 德干
【详解】(1)根据海陆轮廓和相对位置判断,A为乌拉尔山脉;B为土耳其海峡;C为苏伊士运河;D为白令海峡。
(2)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分别是G表示的阿拉伯半岛、H表示的印度半岛、I表示的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J是有“火山国”称号的印度尼西亚。
(3)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分布着黄色人种,南部和西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4)图中③表示的是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盛行西南季风时,南亚地区是雨季;该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时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5)图中H所示的印度半岛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印度,南部是德干高原。
18.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亚洲西临_____洲,东北隔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A地终年高温多雨,B 地气候终年严寒,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_____因素的影响。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_____人种, 西亚大部分属于_____人种。
(4)亚洲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_____。
【答案】 北 东 欧 白令 纬度 黄色 白色 高原 山地 青藏高原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西与欧洲接壤,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图中A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终年高温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类型,B地位于北亚,纬度高,气候终年严寒;因此,造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3)亚洲东部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西亚则大部分属于白色人种。
(4)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其中有“世界屋脊”称号的是青藏高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