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观潮》
来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本课文笔优美生动,极具画面感,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本课中结合“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 3.诵读优秀诗文,领悟诗文大意,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结合课后题中的古诗,能和课文中的“潮来时”“潮过后”相关语句对应,背诵第3-4自然段。)
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语文要素阅读层面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习作层面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本单元每一课都有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提示性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虽然这一语文阅读要素贯穿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但具体在各篇课文中又体现了不同的梯度性和层次性。 2.课文解读。本文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3.课后习题。本课有三个课后练习,分别是朗读课文、积累背诵;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交流;诗句和课文内容互相对应。资料袋中还拓展了钱塘江大潮的小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进入四年级,学生对一些基本语文知识已有所掌握,对学生应掌握的语文要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出现了“尝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语文要素,为学生开启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之旅。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这一语文要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
学习 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理清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通过调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联系生活经验、圈画关键词句等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3.通过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说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正确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评价 任务 任务1:根据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关键词句梳理出课文层次,理清课文内容和描写顺序。(检测目标1) 任务2:默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作者登上海塘大堤后看到的景物,边读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检测目标2) 任务3: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潮水样子的句子。观看图片和视频,边读边想象潮来时的画面。(检测目标2) 任务4: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潮过后景象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潮过后的画面。(检测目标2) 任务5: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说一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再从课文中找一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检测目标3) 任务6:再次朗读课文,并通过填空的形式背诵第3-4自然段,感受大潮的壮观。(检测目标3)
教具 学具 潮水的音频、观潮的视频、PPT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及标准
环节一 :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有什么感受?(交流) 2.谈话:你见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谁知道我国现在最著名的海潮是什么?(交流)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环节二: 感知内容 理清顺序 落实任务1 1.出示自读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检查交流: 语言模板:课文记叙了观赏( )时所见所闻的景象,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按照( )( )( )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3.学生自主探究“观潮”和“天下奇观”中的“观”的不同意思(出示字典中“观”的不同含义) 4.交流(预设:前者是“看”,后者是“景象”。) 1.能正确说出语言模板内容☆ 2.能正确选择“观”的不同含义☆
环节三: 依据景物 想象画面 落实任务2 (一)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观潮最好的地方在海宁市盐官镇?(出示地图,结合课后资料袋了解) 2.圈画出作者登上海塘大堤后看到的景物(交流)边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板书: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3.小结:这些画面是用眼睛看到的,是从“视觉”角度来写(板书:视觉)。潮还没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可见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确实是名不虚传呀!那么潮来时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使得人们如此焦急地等待呢? 能圈画出相关景物,想象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环节四: 听潮声 观潮形 明其序 落实任务3 (二)潮来时——闷雷滚动 白浪翻滚 1.听潮声 观潮形 播放观潮视频,交流感受。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潮水样子的句子。 关键词预设—— 声音: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样子: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一睹两丈多高的水墙 2.明其序 从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的变化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潮的?(交流:由远及近) 3.这部分是从哪个角度描写大潮的?(板书:听觉 多感官)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板书:闷雷滚动 白浪翻滚)指导朗读 1.能正确划出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 2.能正确划出描写潮水样子的句子。☆3.能正确说出观潮顺序。☆
环节五: 品读词句 想象画面 落实任务4 (三)潮过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潮过后让你有画面感的词语。(交流) 2.这部分写出了怎样的画面?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3.小结:作者把大潮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通过“视觉”和“听觉”方面来写,让我们身临其境。我们在朗读时,也要充分激发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用声音表现出来。 能圈画出相关词语,想象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环节六: 借助诗歌 加深理解 落实任务5 1.自由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说一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中大潮带给你什么感受?(交流) 2.从课文中找一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潮来时 潮过后),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交流) 能理解诗意并能找对文中相对应的语句,能和同伴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环节七: 背诵积累 感悟奇观 落实任务6 1.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由三部分同学朗读课文,读出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气势。 2.出示第3-4自然段,以填空形式进行背诵。 检查背诵 1.能正确背诵 ☆ 2.能诵读出大潮的壮观气势☆
环节八: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2.总结方法: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
板书设计 1 观潮 视觉 听觉……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多感官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白浪翻滚 潮过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