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1 19: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甲所示是投影片上的小旗形状,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的小旗形状是图乙中的(  )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4、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当物距为4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5、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6、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 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8、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9、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0、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离凸透镜10 cm的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当一个物体位于此凸透镜前1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12、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13、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
A. 一次放大作用 B. 二次放大作用
C. 三次放大作用 D. 四次放大作用
14、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1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能在墙上看到正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透镜焦距为20cm
B.物体由A向B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物体在A点时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物体在B点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二、填空题。
17、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透镜。
18、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使观聚光镜幻灯片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实”或“虚”),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 (选填“远离”或“靠近”)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 投影片(选填“远离”或“靠近”)。
19、如图所示,是小陈同学在中午阳光下用透镜做小实验,根据地上形成的小亮点的现象可知,该透镜是 ______ (选填“凹”或“凸”)透镜,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______ 形成的。由图示情景可判断:小陈是在做测定透镜 ______ 的小实验,地面上的小亮点,其实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缩小倒立的 ______ 像。
2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做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23、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24、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所示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方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看到房屋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和像距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到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选填“大”或“小”)。
(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处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26、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
(2)此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   实像。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   。
(4)小宇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28、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 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 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如图甲所示是投影片上的小旗形状,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的小旗形状是图乙中的(  )
【答案】C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答案】B
4、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C.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
D.当物距为4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B
5、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答案】B
6、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7、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 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答案】B
8、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答案】D
9、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答案】C
10、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答案】B 
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离凸透镜10 cm的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当一个物体位于此凸透镜前1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12、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答案】D
13、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
A. 一次放大作用 B. 二次放大作用
C. 三次放大作用 D. 四次放大作用
【答案】B
14、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答案】C
1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能在墙上看到正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答案】C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透镜焦距为20cm
B.物体由A向B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物体在A点时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物体在B点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所以也叫________透镜。
【答案】厚;薄;会聚;会聚;发散;发散
18、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使观聚光镜幻灯片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实”或“虚”),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 (选填“远离”或“靠近”)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 投影片(选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倒着 实 远离 靠近
19、如图所示,是小陈同学在中午阳光下用透镜做小实验,根据地上形成的小亮点的现象可知,该透镜是 ______ (选填“凹”或“凸”)透镜,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______ 形成的。由图示情景可判断:小陈是在做测定透镜 ______ 的小实验,地面上的小亮点,其实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缩小倒立的 ______ 像。
【答案】凸 直线传播 焦距 实
2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做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发散 远离
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答案】晶状体;加大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答案】凸透镜;凹面镜
23、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放大;虚
24、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所示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方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看到房屋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虚 实
2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和像距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到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选填“大”或“小”)。
(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处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10 大 不能
三、作图题。
26、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
(2)此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倒立、   实像。
(3)若将蜡烛由如图位置向右移动至15cm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为使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   。
(4)小宇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发现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答案】(1)15.0; (2)缩小; (3)向左移动凸透镜; (4)虚。
28、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 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 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B (5)放大 (6)D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你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u=2f;
(2)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请你结合公式和投影仪成像时u和v的大小关系,说明投影仪成像时放大率m是大于1还是小于1。
【答案及解析】(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化简得:u=2f;
(2)投影线能成放大的实像,v>u,>1,可得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