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2 19: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民解放战争学历案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学历案)
班级 姓名
【内容出处】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3课人民解放战争(P147-153)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学会用时间轴或年度尺的形式,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的历史大事件。
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结合图片、史料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唯物史观:人民解放战争中民主党派人士、学生、解放区群众等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认识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懂得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家国情怀: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学习重点】
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主要进程
【学习难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理解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一和课后检测第1题
2.阅读教材、认真听讲,采用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的历史大事件,完成学习任务二和课后检测2、3题。
3.阅读教材,结合老师讲解完成学习任务三: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并完成课后检测4、5题。
【资源与建议】
1.本主题是中外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课,主要学习内战的爆发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相关史实,建议结合地图和时间轴进行梳理,构建清晰的时空观念。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分为两条线索进行:一是抗日战争后时局的演变,国共双方的大比武,二是民心的变化。最终形成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共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3.相关概念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一条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广泛的反蒋爱国统一战线。
[课中学习——知识梳理,任务探究]
时局:战与和的博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
学习任务一: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教材P147-148页)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945年8月15日,民盟中央:《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人民重建国建的愿望和国共两党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案?
材料三: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
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
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
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
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2)结合材料三、四思考: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用意。
2.自主梳理抗战后争取和平斗争的史实
战局:国与共的较量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学习任务二: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大事件)
看图说史,构建时空观:结合教材第二子目、第四子目P150-P152,判断图1—5为解放战争的哪一战役或事件,并说明理由;同时按时间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之后完成下面时间轴,梳理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的历史大事件。
破局:胜与败的必然
——国共政权沉浮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可联系教材P149页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P150页正文第一段,P152页二、三段)
国统区经济 解放区经济
材料一: 材料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中外纲要(上)》第149页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国统区面临经济危机以及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刚报-汉口》1947年9月30日 (4)思考:结合上述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在解放区的经济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国统区政治 解放区政治
材料三: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的政治危机? 材料六: 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的群众、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7页 (5)思考:结合材料六说明,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国统区组织纪律 解放区组织纪律
材料四: 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纲纪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 ——蒋介石 (3)思考:结合材料四说明,分析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原因。 材料七: 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行军作战做到人不踏青苗、马不啃树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进入城市露宿街头不扰民……人民军队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6)思考:结合材料七说明,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新局:神州华夏新纪元
——民族复兴展新篇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真题检测——查漏补缺,夯实知识]
1.(2021·广东高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2020·上海高考·8)某同学编写历史剧本,在“场景”一栏中有如下五个地名,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大别山 → 锦州 → 徐州 → 北平 → 南京
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2019·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4.(2020·全国Ⅲ卷高考·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5.(2021·全国乙卷高考·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6.(2017·全国Ⅱ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学后反思:请绘出本课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写出本课学习中学到的一个或以上的历史分析方法?本课学习有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高一历史学历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