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特点,用简化、拟人、夸张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和探索发现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和造型方法。
教学思路 卡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视觉形象。所以,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来分析与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卡通形象创作时也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形象,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作品评价时既要考虑让学生认识到作品中的优与劣,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对美术和卡通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视频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观察分析法、尝试创作法与欣赏评述法等。
教学资 源 教材、自制课件、优秀卡通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卡通形象设计)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画面中是哪位动画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刚才的活动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猜出我们这节课的题目是什么了:引出课题《卡通故事》——卡通形象设计教师提问:我想大多数的同学都应该喜欢观看卡通故事,我们从小到大也看过很多卡通片,那么有哪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说出,你觉得什么是卡通??教师总结:卡通为英语“cartoon”的音译,通常指强烈的讽刺或幽默感的插图绘画中国第一部动画诞生于1926年,《大闹画室》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摄制完成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卡通影片。卡通的分类:写实性卡通(图片展示)浪漫性卡通(图片展示) 通过声音和图片,勾起学生对于平常看过的卡通片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老师融入到学生当中
知识学习 练习 评价 知识拓展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大家在这个视频里,能找到几个我们曾经看到过的动画人物,同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童年的美好。影片播放完毕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部分动画片,在看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能说出自己喜爱的卡通故事,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们喜欢这些卡通故事了??学生回答:情节,颜色,幽默……教师总结:很好,站起来的几位同学说的非常棒,那么老师将你们的观点组合一下,就是完美的答案:卡通特点(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语言简洁生动幽默,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教师:刚才同学们和我总结出了喜欢卡通的原因,那么下面我们就动手试一试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卡通形象了??当然在自己设计之前,先听老师说一下,设计的三大原理。只要大家掌握了这三大原理,就能成功的设计出心目中的卡通形象。学生:首先 卡通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强调简化、拟人、夸张要突出主要特征,且要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1)简化(教师现场演示简化过程)(2)拟人(通过活动和讲解)拟人是将动植物、器物等非人的事物当做人来表现,让其具有人的器官、思想、言行。(3)、夸张夸张是卡通中趣味性和幽默性的主要表现方法。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卡通形象来分别理解表情夸张,形体、动作夸张等,如高的更高、胖的更胖、快的更快、开心的更开心等等。(课件展示各类型图例)课件展示卡通中人像(特别是五官)的表现方法。老师也通过现场演示夸张的手法,展示给学生看。那么下面各组同学利用“简化、拟人、夸张”选用一种或两种造型手法,分组合作,抓住卡通画的特点,创作一个有趣的、个性化的卡通形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播放音乐)画好的同学,可以张贴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小画展的展板上(当学生将自己作品贴在展板上,老师按自评、互评、师评的顺序,说说每个同学作业中的闪光点。 谈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介绍我国传统的卡通片,以及芜湖本土出品的《熊出没》卡通片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自主学习并归纳卡通艺术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 直观感受卡通形象与实际人物的表情夸张变化。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想象能力。 对作业的肯定及认识水平的提高。 联系生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2、卡通故事一、 什么是卡通?二、 卡通的主要特点三、 卡通的造型手法 1、简化 2、拟人 3、夸张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空间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和提高了卡通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2、抓住了卡通中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来学习,突出了重点,抓住了核心。3、利用精心准备的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