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2 17: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供耕织(gōng) 绩麻(jì) B.依傍(bàng) 寒漪(yī)
C.稚子(zhì) 银钲(zhèng) D.玉磬(qìng) 水满陂(pō)
2.下列对本课中的三首古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是“傍晚”的意思,点明了儿童“学种瓜”的时间。
B.《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童弄冰的场景,表现出儿童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的童趣,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C.《村晚》一诗用词贴切自然,如“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二、读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zhī zhòng guā jīn pén
               
bō li duǎn dí mù tóng chí táng
               
三、给下面的字注音。
耘    铮    磬    漪   
陂    腔    衔    浸   
四、我知道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    傍: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    穿: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   信口: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描写了   的情景。展现了   的劳动场面,流露了诗人对   的赞扬。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   代的杨万里,诗人从小孩   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   的场景。
(3)在《村晚》一诗中,诗人描写了一幅宁静的   图,表达了诗人对   之情。
六、语言表达。
《稚子弄冰》中处处可见稚子“脱冰作戏”的乐趣。古诗的结尾处“忽作玻璃碎地声”描写的是孩子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一样。听到这声音,看到这情景,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他们会有什么表现?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有几个孩子手里的冰掉了,摔碎在地上, 
 
七、将下面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农村生活图 《村晚》 农村生活的忙碌和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牧童晚归图 《稚子弄冰》 牧童放牧横坐牛背回家的悠闲生活
脱冰作戏图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小儿寒天弄冰的趣味生活
八、诗歌鉴赏。
(一)课内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
(3)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    耘田:   
(4)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
(二)课外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1.B 2.C
二、白昼;耕织;种瓜;金盆;玻璃;短笛;牧童;池塘
三、yún;zhēng;qìng;yī;bēi;qiāng;xián;jìn
四、(1)理解,懂得;靠近
(2)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穿过
(3)曲调;随口
五、(1)宋;范成大;农村劳动;劳动人民;劳动人民
(2)宋;幼稚嗜玩;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
(3)乡村晚景;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
六、发出像“玻璃”碎地一样的声响。小伙伴们有的瞠目结舌,有的举臂欢呼,有的拍手叫好,而冰碎了的孩子们难过得大哭起来。这时孩子们中年纪最大的站出来,大声地说:“冰碎了也不要伤心,明天早上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冰,现在还可以玩没有摔碎的呀!”哭着的孩子们听到后,笑了出来,擦干眼泪,又加入小伙伴们的游戏中。于是,村落的上空,又荡起串串稚气的笑声……
七、
八、(一)课内诗歌(1)宋;范成大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除草。
(4)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课外诗歌(1)欲动
(2)B
(3)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