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基础-《离骚》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进不入以离尤兮
(4)芳菲菲其弥章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申之以揽苣 申:加上
B.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守,保持
C.退将复修吾初服 修:整理
D.苟余情其信芳 信:信任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动词做形容词,高的。
B.鸷鸟之不群兮 群:名词做动词,合群。
C.謇朝谇而夕替 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
D.固前圣之所厚 厚: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 (废弃、贬斥)
②谣诼(放荡)谓余以善淫
③延(久久)伫乎吾将反
④回朕(皇帝的谦称)车以复路兮
⑤进(到朝廷做官)不入以离尤兮
⑥忍尤而攘(排斥)诟
⑦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兮
⑧苟情其信芳(苟且)
A.①④⑤⑦
B.③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④⑥
5.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B.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C.竞周容以为度(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D.长余佩之陆离(古义:美丽,炫丽。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自前世而固然
D.固前圣之所厚
7.请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謇朝谇而夕替
(2)不吾知其亦已兮
(3)既替余以蕙纕兮
(4)高余冠之岌岌兮
8.下列关于《离骚》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秀传统,前者的源头是《诗经》,后者则始于《楚辞》。
D.屈原的作品很多,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九辩》《天问》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
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 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 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 ),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 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匪夷所思、偃旗息鼓、虎视眈眈、惨不忍睹
B.不可思议、鸣金收兵、凶相毕露、惨不忍睹
C.匪夷所思、鸣金收兵、凶相毕露、不忍卒读
D.不可思议、偃旗息鼓、虎视眈眈、不忍卒读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矛盾庞大的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
B.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
C.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
D.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
C.封建社会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积累着“中国传统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用蕙草作佩带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3)《离骚》中,屈原感叹自己压抑心意,忍受诽镑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 , ”。
(5)《离骚》中表现屈原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6)《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
11.[2018山东青岛二中期末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① ,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 ,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12.[2018山西临汾一中期末考试]阅读下面几句话,给“端午节”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⑤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13.[2018湖北孝感高中期中考试]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缅怀他,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班级特组织了一次朗诵会,请你为屈原拟写一段颂词作为开场白。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1.(1)错,通“措”,措施。
(2)邑,通“悒”,忧愁苦闷。
(3)离,通“罹”,遭受。
(4)章,通“彰”,明显。
2.D 信:确实。
3.A 高:形容词做动词,加高。
4.C ②谣诼:造谣、诽镑。
④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⑥攘:忍受。
⑧苟:只要。
5.D 陆离:古义是修长的样子。
6.B B项,顽固。A、C、D三项皆为“本来”的意思。
7.(1)被动句。替,含有被动的意思。
(2)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应为“不知吾”。
(3)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蕙纕替余”。
(4)定语后置句。应为“高余岌岌之冠”。
8.D 《九辩》为宋玉的作品。
9.(1)D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在此语境中,两个成语均可使用。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鸣金收兵:敲起锣来,命令士兵撤回。比喻事情结束或告一段落。此处做定语修饰“大师”们,用“偃旗息鼓”比较恰当。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凶相毕露: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此处做“绿眼睛”的定语,“虎视眈眈”切合语境中“觊觎”意。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惨不忍睹: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极其悲惨。此处宜用“不忍卒读”。
(2)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谓语“有”使用不当,通过分析可知,语段说的是“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糟粕和精华共存,应将“有”改为“是”;二是成分残缺,应在“消极”后加“两种力量”。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3)B 依据后文“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强调的论述对象应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1.【答案示例】①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②姓、氏有别③有不少大家熟悉的(意思正确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材料以屈原的姓氏为背景,介绍了屈原是芈姓屈氏。所给三个空,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与楚王同姓不同氏;第②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姓、氏有别这一点;第③处,通过后面列举的氏可知,应该是突出大家熟悉的氏有很多这一点。
12.【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定义通常为“……是……”的单句,然后要分析端午节的本质特征,删去非必要信息,最后按照逻辑顺序和字数要求整理成句。①可作为主干句。②筛选出“农历五月初五”的信息。③筛选出“纪念屈原”的信息。④⑤筛选出端午节人们的纪念方式为“吃粽子、赛龙舟”。
13.【答案示例】汨罗江中滔滔水,暗锁英魂得永生。几千年的烟尘,岁月将你瘦削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历史的长卷上,记下了你民族脊梁的风骨。你高唱着上下求索的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心为你指引方向。屈原,你的声音涉过时间的长河向我们走来,越唱越响!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颂词”,一是“开场白”。“颂词”要求我们对屈原的优秀品质进行颂扬,“开场白”要求所写内容有引导性。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使语言富有文采。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