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离骚》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B.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C.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D.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以解忧(《短歌行》)
2.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B.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C.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D.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以解忧(《短歌行》)
3.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⑤②③①④⑥ B.⑤③②①⑥④
C.①④⑥⑤②③ D.①⑥④⑤③②
4.对《离骚》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离骚》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C.面对周围群小的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屈原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
D.《离骚》多用比兴手法,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楚怀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里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B.《离骚》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C.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D.《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叹息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借古代圣贤能够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屈原不怕粉身碎骨、坚守志向的决心。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离骚(节选)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羌内恕己以量人兮 恕:宽恕
B.偭规矩而改错 错:错误,过失
C.謇朝谇而夕替 替:废弃,贬斥
D.夕餐秋菊之落英 餐:服食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忳郁邑余佗傺兮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老冉冉其将至兮
D.何方圜之能周兮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前圣之所厚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步余马于兰皋兮
C.雨雪霏霏
D.夙兴夜寐
4.下列对《离骚》有关内容与艺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里作者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作者是孤独的,甚至是寂寞的。但他是圣洁的、高贵的,也是傲岸的。
B.“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这四句是说诗人以花草编缀的装饰品象征自己耿介拔俗、清莹高洁的节操品德。
C.《离骚》句式灵活,以六、七言为主,间以五、八言乃至十言,错落有致,形成鲜明的节奏,且在语言上运用了“侘傺”“郁邑”“陆离”“芙蓉”等许多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
D.作者多次用比喻手法言志,表明了自己至死要坚持节操,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全诗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说了自己流放的经历,揭示了感情上的波澜变化。
5.翻译下列句子。
(1)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2)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选自《离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B.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C.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D.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 ③忽反顾以游目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⑤宁溘死以流亡兮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各句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进不入以离尤兮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D.谣诼谓余以善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习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治乱之条贯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届原造为宪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称颂的远古的帝喾,近古的齐桓公,中古的商汤、周武王,是其心目中理想贤君的榜样。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原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作者在这里也批评了屈原不善于变通的一面。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黑质而白章
B.泣涕零如雨 惟草木之零落兮
C.河汉清且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相去复几许 一去三十年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操吴戈兮被犀甲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泽被后世 D.身被二十余创
7.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 裔:后代 B.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揣度
C.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久留 D.来吾道夫先路 道:道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他的诗“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剑在放旷高蹈,沉着痛快,唐代诗僧贯体有诗道:“ 甲 ,一剑霜寒十四州。”真是剑指灵魂,气吞山河。箫在哀婉幽咽,柔情似水。如石涛诗云“ 乙 ,素子离离月下逢”,有一种凄绝的美。亦剑亦箫,化慷慨为柔情,转凄婉为高旷。此情此境,易水之滨送别荆轲,在白露萧萧之时,作生离之死别,高渐离击筑声起,荆轲舞剑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此境有以当此。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在那月黑风高的晚上,中军帐中,项羽挟别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在冷月下(回荡、回响),此境有以当之。
若说到画,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得亦剑亦箫之妙,他的画可以说是笔底项羽,画外荆轲,(幽冷、幽寂)中有剑气,放旷中有箫心。《饮酒读骚图》画一人于案前读《离骚》,两目(横、怒)视,须髯尽竖,而无所不为,右手酒杯在握,似要将杯捏碎,左手持卷,狠向下压,暗含击碎唾壶之意。《离骚》在中国是忧愤壮烈的代名词,宋人说“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前人有“上马横槊,下马作赋,自是英雄本色;熟读《离骚》,痛饮浊酒,(居然、果然)名士风流”的说法。陈洪绶此画正有这种沉郁顿挫的意思。难怪曾珍藏此画的孔尚任在画上提跋日:“ 丙 ,年年归与说樵渔。”后来清初画家萧从云作《离骚经图》,跋文道:“秋风秋雨,万木凋摇,每闻要妙之音, 丁 。”
1.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放旷高蹈哀婉幽咽(yè) B.自露萧萧慷慨唾(chuí)壶
C.上马横槊提跋樵(jiāo)渔 D.沉郁顿挫抉别跋(bá)文
2.文中括号中选用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荡幽寂横居然 B.回响幽寂怒果然
C.回响幽冷横果然 D.回荡幽冷怒居然
3.文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吞山河 B.柔情似水 C.月黑风高 D.无所不为
4.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发萧骚一卷书不觉涕泗之横集满堂花醉三千客玉箫欲歇湘江冷
B.满堂花醉三干客玉箫欲歇湘江冷白发萧骚一卷书不觉涕泗之横集
C.玉箫欲歇湘江冷白发萧骚一卷书不觉涕泗之横集满堂花醉三千客
D.不觉涕泗之横集满堂花醉三千客玉箫欲歇湘江冷白发萧骚一卷书
【片段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我校文学社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文章,请你从《离骚》《项羽之死》《蜀相》《阿房宫赋》《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篇或一部,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运用的能力。A项,省略句,应为“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句,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B项,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长陆离之余佩”;没有特殊句式。C项,被动句,“夕替”译为晚上被贬黜;被动句,“见”表被动。D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故选B。
2.【答案】B
【解析】A.省略句,应为“引(清流急湍)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句,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长陆离之余佩”/没有特殊句式。C.被动句,“夕替”译为晚上被贬黜/被动句,“见”表被动。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故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本题由分号可知这六句可分为两组,⑤②③和①④⑥,再与后文的“《诗经》和《离骚》”相照应,应先说《诗经》,再说《离骚》。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D项,错误,“比拟楚怀王”错误,应该为“周围的群小”。故选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故选D。
6.【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填写上下句,作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掩涕、蛾眉、谣诼、惩”等字。
【文本阅读】
一、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偭规矩而改错”中的“错”如解释为“错误、过失”,就与语境“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不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而且句式相同,由“领字”开始,短语结构类似:工巧、追曲、改错、为度都是动宾结构。故“错”应解释为“措”译为“措施”。
2.【答案】C
【解析】本题其实也是考查实词。A项“郁邑”通“郁悒”;B项“说”通“脱”;D项“圜”通“圆”。
3.【答案】A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难度较大,需要正确判断每一选项,例句“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重视,看重。A,“高”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加长”。B,“步”是名词用作动词。C,“雨雪”是名词用作动词。D,“夙”“夜”是名词用作状语。
4.【答案】D(采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诗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说法有误,屈原的《离骚》采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
5.【答案】(1)虽然同当今的鄙俗之人不融合,我却愿意信守彭咸遗留的准则。(2)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
【解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虽”,表假设,虽然;“周”,融合;“依”,信守,遵守。第二句中,“屈心”,受着委屈;“抑志”,压抑着意志;“忍尤”,忍受责骂;“攘诟”,容忍耻辱。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名词,比如“今之人”“彭咸”。
【参考译文】
众小人都拼命地往上爬啊,已捞取了许多还钻营不止。他们宽恕自己却猜疑别人啊,一个个钩心斗角满心嫉妒。到处钻营奔走争权夺利啊,这一切我都不屑一顾。眼见垂老之年渐渐来临啊,我深怕美名不能树立。早上我啜饮木兰花上的露滴啊,晚上我采初开的秋菊花充饥。只要我情操真正美好精诚专一啊,就是长受清贫又有什么可悲泣?拿起木根系上棵棵白芷啊,再穿一串初开的薜荔。举起菌桂拴上棵棵蕙草啊,把胡绳编成绳又长又美丽。啊,我效法那前代的贤人啊,可这并不是世俗人们的服饰。虽然这不合今人的习惯啊,那么我宁愿像彭咸清白而死!
二、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苟”为只要,“余”译为我、我的,“情”指内心或是品行,“其”复指“余情”,翻译为“它”,“信”译为确实,“芳”译为美好馥郁、芬芳。句子译为: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穷困: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贫穷。②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汹涌壮阔。③反顾:古今义相同,回头远望。④缤纷:繁多而凌乱。古今义相同。⑤流亡:古义,指随水流而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⑥清白:指品行端正无污点及廉洁自律等。古今义相同。故③④⑥古今意义相同。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的句式为被动句,句子译为:进入朝廷而不被君主接纳,又遭指责啊。A.定语后置句,把形容词定语“岌岌”放在了名词宾语“冠”的后面。B.宾语前置句,“吾”是“知”的宾语,正常语序是“不知吾其亦已兮”。C.被动句,句子译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体解”可译为被肢解。D.状语后置句,“以善淫”这个介宾短语本该放在动词“谓”的前面,现在把它放到后面了。故选C。
4.【答案】(1)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2)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固”,本来;“偭”,背弃;“改错”,改变政策。(2)中,“鸷鸟”, 指猛禽;“固然”,本来这样;“周”,调和,协调;“异道”,志向不同。
【拓展阅读】
一、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选项D,“明”阐明,动词。故答案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选项C目的连词;选项A的/代词,草稿;选项B因果/转折;选项D是/起草。故答案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此题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这类试题要用排除法,例如本题③文章的风格和屈原的人品;④文章的内容;⑤屈原的人格。故答案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选项D,“批评了屈原不善于变通的一面”,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无批评之意。故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选项B,“零”落;选项A,布匹,布/花纹;选项C,并且/将近;选项D,距离/离开。故答案选B。
6.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例句和选项B,“被”通“披”。选项A,“被”,就是被的意思;选项C,“被”覆盖;选项D,“被”遭受。故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选项D,“道”导,引导。故答案选D。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二、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形近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B项,“唾”,应读tuò ;C项,提,为同音异形字字错误,提→题,樵,形近字误读,应读qiáo;D项,抉,为同音异形字错误,因为诀。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联系文段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回荡:回响:回荡表示山谷也在附和,带着拟人味和一种群山也争着呼应的赞美的情感。回响就是简单的声响,也可能是喊叫带来的,不带褒贬。幽寂,强调的是幽深凄凉;幽冷,强调的是幽深的凉意。横,跟地面平行;怒,发怒。结合语境可知,应选C。
3.【答案】D
【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柔情似水: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月黑风高:比喻险恶的环境;无所不为:含贬义,故应用“无可奈何”。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句式工整的表达运用能力。答题时,可根据诗句对仗工整、押韵等知识,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甲处可根据“放旷高蹈,沉着痛快”的意境得出“满堂花醉三干客”;乙处可根据诗句特点,结合着“哀婉幽咽,柔情似水”语境,得出“玉箫欲歇湘江冷”。由此可得出答案为B。
【片段写作】
【示例】《离骚》:当众人皆醉、举世混浊时,当君王疑忌、众女谣诼时,当世俗工巧、绳墨扭曲时,渺小的个人能做什么?他,屈子,出淤泥而不染,伏清白以死直,展现着莲梅之清白,松竹之筋骨,体解未改,九死不悔。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长歌——《离骚》!
《呐喊》:棱角分明、横眉冷对,执着匕首和投枪向病态社会、丑陋人性作韧性进攻:这是斗士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在《故乡》中悲悯苦难的闰土,在《药》中为夏瑜的坟头曲笔添上花环:这是温情的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的先生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作品评论的能力。本题显性要求是:从《离骚》《项羽之死》《蜀相》《阿房宫赋》《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评价主题是要展现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这里有筋骨,就是有思想立场,有信仰坚持;有道德,就是教人向上向善;有温度,就是情感价值取向上的感染力。写作目的是作为我校文学社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的推介文章。这里的评价,指评论介绍。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句式灵活、语言生动,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