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如图,以下物品中,有一定会聚光线能力的是( )
A.圆柱形瓶装水 B.方形玻璃砖
C.近视眼镜片 D.凸面镜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必过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光一定会聚在焦点
3.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机器人送货时相对路面是静止的
C.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4.图中,下列光现象与手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斑马在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 D.景物在手机里成的像
5.倡导“理性使用智能手机,远离网络不良诱惑”也是为了预防我们中学生的近视,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6.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原理,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总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近视眼是因为正常距离的物体所成清晰的像在视网膜前方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矫正,看近处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虚像
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二、多选题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
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9.现在很多地方设了电子眼,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违章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能够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B.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D.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三、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11.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为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是凸透镜。
12.某小区楼道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其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填“正立”、“倒立”或“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13.小雨拿着放大镜到处观察各种物体。当他尝试对着房间的顶灯观看时,被妈妈及时制止了。这是因为放大镜是___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对着灯光看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14.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王亚平用注射器制作一个水球,可以看到水球中映出了航天员的像,这时的水球相当于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我们看到的是航天员的_______(填“实”或“虚”)像。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16.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镜进行矫正。
17.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 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 ________镜.
四、作图题
18.(1)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AO,画出光进入水中后大致的折射光线OB;
(2)根据下图的光路在虚线框内补充合适的透镜(画出透镜)。
19.(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②标出反射角 ______ 。
(2)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______
20.如图所示,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请画出:
(1)S点发出的入射光线;
(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3)凸透镜左侧焦点的位置。
21.如图给出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水平的虚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 ( )
22.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五、实验题
2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时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然后再向水凸透镜内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3)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透镜;
(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以其中第______图属于远视眼患者示意图;第______图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做法。
24.琪琪和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是琪琪实验中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的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
(2)保持图甲中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25cm处,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则在______(选填“A”、“B”、“C”)处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由于折射所成的像,像是如图丙中的______(选填“1、2、3、4”);
(4)另一组的芳芳同学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往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5.学习完透镜知识后,小伟同学用纸盒、凸透镜、手机、白纸板做了一个简易投影仪,想把手机里的视频放大看,如图(a)所示。
(1)小伟首先测凸透镜的焦距,由图(b)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手机应位于透镜左侧图(c)中的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位置;
(3)当手机里播放视频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光屏的像相对于手机里的视频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4)小伟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像,手机应该向透镜________一些,光屏位置应该________透镜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5)小伟在调节过程中,光屏上曾经得到过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根据此成像原理工作的;
26.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_____cm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把光源向左移至20.0cm刻度处时,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可得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清晰像;
(3)把光源放在45.0cm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_____;
(4)如图丙所示是物体AB经凸透镜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_____。
A.A'O方向移动 B.A'F方向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1.A
【解析】A.圆柱形瓶装水后放在桌面水,竖直方向上厚度相同,而水平方向上两边薄中央厚,相当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故A符合题意;
B.方形玻璃砖厚度相同,平行的入射光线透过玻璃砖后仍平行射出,既没有会聚作用,也没有发散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行的入射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分散开,具有发散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A.凸透镜的焦点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是虚焦点,故A正确;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后不过焦点,而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焦点,故C错误;
C.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也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
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不一定会聚在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机器人送货时相对路面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机器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行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传播,与手影的形成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斑马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与手影的形成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与手影的形成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景物在手机里成的像凸透镜成像,与手影的形成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因,①是矫正方法。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AB.近视眼是因为眼睛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B正确;
C.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得发散一些,延迟会聚,使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上,故C错误;
D.远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较弱,近处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不清晰,所以需要佩戴凸透镜,会聚光线,让像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8.BD
【解析】AB.蜡烛距离凸透镜24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24cm>2f,2f>16cm>f
解得8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可以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BD。
9.AD
【解析】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B错误;
C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10. 折射 反射
【解析】[1]光通过透镜时,由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外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
[2]印章底部反射出来的光射到下方镜面上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见印章的底部。
11. 凹透镜 不一定
【解析】[1][2]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见,在此种情况下,会聚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也会会聚于一点;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也可以将光线会聚于一点。
12. 倒立、缩小 20
【解析】[1][2]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
13. 凸 会聚
【解析】[1]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当对着顶灯观看时,会聚的光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14. 凸 实
【解析】[1][2]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表示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
15.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
【解析】[1][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16. 照相机 倒立 凹透
【解析】(1)[1][2]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17. 望远 显微
【解析】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光学显微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把物体两次放大;
月球是远处的物体,应选用望远镜观测;细胞是微小的物体应选用显微镜观察。
18.(1);(2),
【解析】(1)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进入水中后大致的折射光线OB如下所示:
(2)通过左侧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左图中是凹透镜,如下所示:
通过右侧图中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为凸透镜,如下所示:
19.
【解析】(1)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ON,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OB。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题知,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则反射角也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上侧作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度数。
20.
【解析】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像位置,连接S′与凸透镜的入射点,即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凸透镜的焦点F。
21.
【解析】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O,则O为凸透镜的光心,从而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由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通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过焦点而会聚在A′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焦点的位置,过A′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2.
【解析】如图中由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经过焦点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
【点睛】涉及凸透镜的作图,应牢记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在画图中灵活运用,像这一类的作图即可迎刃而解。
23. 10.0 注入 前 凹 ② ④
【解析】(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2)[2][3]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3)[4]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5][6]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④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24. 10.0 放大 投影仪 B 4 凸透镜 远视眼
【解析】(1)[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和像距相等,且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题可知,光屏上出现了等大的清晰的像,则
所以焦距为
(2)[2][3]保持图甲中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25cm处,此时的物距为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4][5]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为6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丙中的4,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则人眼在B处透过凸透镜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6][7]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往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此时的像距减小了,说明该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25. 10.0 c 倒立 折射 靠近 远离 照相机
【解析】(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2)[2]由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可知,此时
时,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由图可知,c点正好在f和2f之间。
(3)[3][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
(4)[5][6]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像,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变大,所以手机应该靠近透镜,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5)[7]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成像原理工作的。
26. 70.0 10.0 左 倒立 缩小 C B
【解析】(1)[1][2]当烛焰放在30.0厘米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由图知物距
所以,焦距为
此时,光屏在
刻度处。
(2)[3][4][5]把光源向左移至20.0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此时
即光屏应向左移动。
(3)[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0cm刻度处,物距
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该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7]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成的像也减小,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始终通过焦点并会聚到像点,所以像会沿A'F的方向移动,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