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第1-22回 文本细读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第1-22回 文本细读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3 15: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西游记
第1—22回
故事 名号 得名原因
石猴出世 石猴 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美猴称王 美猴王 勇闯水帘洞
悟空学艺 孙悟空 拜入菩提老祖门下由恩师菩提赐名
弼马温养马 弼马温 弼马温是孙悟空初上天庭时所任官职
齐天大圣闹天宫 齐天大圣 因在天宫被人侮辱愤而出走,回到花果山后自称“齐天大圣,”后天庭也封该职予孙悟空。
善于抓住时机
敢于挑战自己
本领高强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
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美猴王
众猴的顽劣衬托出石猴的沉稳、王者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暝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美猴王
目标明确,意志力顽强,悟性高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孙悟空
好大喜功,脾气暴躁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孙悟空
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是如来佛祖的用心良苦,给他时间梳理自己的心绪,反省长生不老不是简单地靠本领,而是要靠修心行善。其次,孙悟空本身就是石头孕育的灵猴,石头是他的根,将他压在五行山下,就是让他重新回到起点,磨炼心性,为西天取经做铺垫。
孙悟空从横空出世到拜师学艺,从闹龙宫、闹幽冥、再到被压在五行山下......每一个故事都存在着因果关联。正是凭借菩提祖师传授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孙悟空才敢去闯龙宫、闹幽冥,面对十万天兵天将也毫不畏惧,甚至敢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
万事皆有因果
沙僧:本是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而被玉帝贬下界来。菩萨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起个法名,叫做沙悟净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而被玉帝贬下凡尘。又因为误投猪胎,菩萨指身为姓,替他起个法名,叫做猪悟能。
唐僧:前世本是金蝉子,为佛祖的二弟子,因为没有认真听讲,被罚下界轮回,后在水陆大会讲小乘佛法,观音送他锦斓袈裟、九环锡杖,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西天取经不仅是一颗心的磨砺,一个人的救赎,还是一个团队的使命!
万事皆有因果
跳读:指快速、跳跃式地阅读,是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方法: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雷同情节等。
作用:提高读书速读,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唐僧出关后,陷入一个虎穴里,两个随从都被吃了,后来太白金星过来救走了他。走了一段路后,唐僧也是运气不好,在双叉岭这个地方又遇上了老虎,幸好猎户刘伯钦救下了唐僧,留他在家里住宿一晚,第二天把唐僧送到五行山,为后来遇到孙悟空做铺垫。
给名著做减法
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为什么会被派去西天取经呢?他们身上有何相似之处?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名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唐太宗请他开“水陆大会”,又被观音菩萨选定为取经人,与唐太宗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为什么会被派去西天取经呢?他们身上有何相似之处?
孙悟空:由仙石孕育而生,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出师的孙悟空未得兵器,在东海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后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 惊动上天而被玉皇大帝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怒返花果山,并战胜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宫建有府邸,奉旨管理蟠桃园。因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 炼成了金钢之躯,后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眼睛被熏成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为什么会被派去西天取经呢?他们身上有何相似之处?
猪八戒:他本是风光无限的天蓬元帅,掌管着天河的八万水兵。蟠桃会醉酒后误入广寒宫,因调戏嫦娥而被玉帝贬下凡间。
沙和尚:沙悟净,原为天庭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到下界,每七日飞剑穿其胸胁百余下,在流沙河兴风作浪。
白龙马: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其父告他忤逆,由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设盘山鹰愁涧。
他们都犯了错误,三个徒弟和白龙马各自有其缺点,但也都有各自的强项,在以唐僧为核心人物的团队之中,他们各司其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精读是阅读的关键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图画、批注,弄清词句含义,理解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精读的要素:
(1)把握情节主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环境描写
(3)人物描写
给名著做加法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zhēn)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时间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深秋
地点 双叉岭
人物 唐三藏、寅将军——老虎精、熊山君——熊精、特处士——野牛精
起因 (1)出长安,取真经
(2)法门寺立誓——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
经过 (1)唐僧三人失足,为魔王所擒
(2)三怪吃掉唐僧两随从
(3)一老叟助唐僧脱困
(4)太白金星乘朱顶白鹤而去
结果 解厄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zhēn)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这一段描绘出了夜色下无论人还是鸟儿都归巢休息的安静场景,而上一段“ 一二日马不停蹄”的动与这里的静形成对比,描绘出了唐僧一行旅途劳顿的样子。
中考真题链接
1.名著阅读。(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3分)
(1)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二)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三)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形象特点):
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
忠诚不二、有情有义。
中考真题链接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_____________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 _____________ 的心理。
不往西天取经了
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中考真题链接
示例一: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龙王的虚伪、吝啬。
示例二:女儿国的蝎子精、狮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
示例三: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