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2 16: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生态工程(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1.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基础,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原理(科学思维)
2.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社会责任)
知识导图


    生态工程
1.理论基础
生态工程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术手段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________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________、________。
生态学和系统学 
设计 
修复 
重建 
3.目的
遵循____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4.特点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生态学 
生态效益 
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故需要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微思考
     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C错误。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自生
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__________、自我优化、__________、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2.循环
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________较高。
自组织 
自我调节 
物质迁移与转化 
转化率 
3.协调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________、生物与________的协调与适应。
4.整体
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__________,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___,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环境 
生物 
有机整体 
适当的比例 
社会—经济—自然 
“无废弃物农业”是怎样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以什么形式循环的?__________。
提示:该生态系统的人畜粪便、作物残留物都再返回到农田土壤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供生产者利用,物质循环是以元素形式循环的
微思考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在建设生态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循环原理。 (  )
(2)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3)“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  )
(4)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是违背了协调原理。 (  )
(5)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  )
(6)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  )
【答案】(1)√ (2)√ (3)× (4)√ (5)√ (6)√
生态工程概念、目的及特点
[知识归纳]
比较 生态工程 传统农业
基本原理 生态学、系统学 工程学
调节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人为调控
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 破坏环境
主要能源 太阳能 化学能
生物多样性 得到保护 减少
[对点精练]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C 
【解析】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A正确;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B正确;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的工程,C错误;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D正确。
2.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
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周围环境的净化
C.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C 
【解析】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C正确。
[知识归纳]
1.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的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循环 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自生 原理 生物和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 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湿地恢复、应用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湖水水质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协调 原理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 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1)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依据不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
(2)实现生态经济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果违背这个原理,就一定会由盛转衰,最终导致崩溃。
(3)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拟定目标与实施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等。其中技术设计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2.整体原理的两个内涵
(1)整体原理的第一个内涵: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性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2)整体原理的第二个内涵: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如下图所示。
3.几种常见的生态工程模式
(1)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如作物秸秆的多级利用。
(2)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如桑基鱼塘生产体系。
(3)农林牧渔联合生产系统,如农林牧渔生产体系初级模式和粮桑渔畜农业生产体系。
4.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物农业”的要求。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如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____。
(2)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3)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农作物 
(2)协调 整体
(3)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或另一种产品的投入) 秸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被多级利用(或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对点精练]
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
A.中国传统农业——自生原理
B.减少人类干扰后,珊瑚礁的物种数量增多——循环原理
C.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原理
D.防护林成为灰色长城——整体原理
【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循环原理;珊瑚礁物种数量的增多主要体现了自生原理;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原理;防护林成为灰色长城主要违反了协调原理。
2.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自生和协调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答案】C 
【解析】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这遵循了自生原理;在进行草场建设时,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遵循了协调原理。
【拓展延伸】 判断生态工程原理的方法
(1)如果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物,则为循环原理。
(2)如果强调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局,则为自生原理。
(3)如果强调各成分之间关系,则为协调原理。
(4)如果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统一,则为整体原理。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一个生态工程也可能涉及多个原理。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A正确;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错误;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能单向流动,D错误。
2.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等原料提供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
【答案】B 
【解析】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作为原料或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题干中无废弃物农业的优点不符;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不明显。
3.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
A.自生原理 B.整体原理
C.协调原理 D.循环原理
【答案】B 
【解析】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C.蘑菇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该生态农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了改进
【答案】B 
【解析】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能量不能循环再生,B错误。
5.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原理的实际运用,属于社会责任素养的考查。引入新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可能作为“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