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2、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3、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
教学重点:
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2.学生交流,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
有关大象的耳朵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强调课文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表演他们见到大象的情景吧。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3、“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 。(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
三、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小动物们觉得奇怪
竖着 :把耳朵撑起来 小虫子 飞进来
耷拉着:人家是人家,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