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核心考点”特训九:升华与凝华【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备考】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核心考点”特训九:升华与凝华【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2 20: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升华与凝华
1.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B.冬天玻璃的上的冰花是是屋外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C.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气态二氧化碳
D.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烧水时,我们看到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5.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6.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放热的是(  )
甲:壶口附近的“白气” 乙: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丙: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 丁: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A.甲、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
A.露生成 B.雾产生 C.霜形成 D.冰消融
8.岳麓山是5级风景名胜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季,草地上露珠晶莹剔透;夏季,树木郁郁葱葱十分凉爽;秋季,薄雾冥冥;冬季,雾凇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夏天凉爽是因为树木蒸发时要放热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9.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汽化吸热
B.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是汽化放热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是瓶内水蒸气体液化放热
D.春天,用烧水壶烧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10.以下两个实验:如图甲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乙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实验中只出现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均是 D.甲乙均不是
11.如图所示,是“海浩”现象、“海浩”现象是在寒冷的冬天,海面存在较大的海一气温差时,海水蒸发为水蒸气后,遇到冷空气迅速凝结为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小水滴是熔化形成的
C.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D.凝结成小冰晶的过程需要放热
12.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了全世界。下列关于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冬天里,河面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4.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5.小金用如图装置,通过沸水加热碘锤来观察碘晶体的物态变化,下列描述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小金相同的是(  )
A.正在熔化的冰块
B.窗户上的冰窗花
C.被冰块“粘住”的湿抹布
D.干冰放入水中,水“沸腾”
16.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17.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18.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C.“箱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19.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2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冷的冬天,水面结成冰
21.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容器中,不一会儿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用镊子将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22.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____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23.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________,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2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 ℃。
25.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2)冰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铁水变铁块:________,________。
(5)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6)碘变成碘蒸汽: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解: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故选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
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
2. A
【解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A.
3.解:A、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冬天玻璃的上的冰花是是屋内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故B错误;
C、舞台上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会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4.解: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从杯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会冒“白气”,或附在杯子的内壁(杯子未装满水),不会在外壁形成水珠,故B错;
C、烧水时,我们看到冒“白气”是从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
D、水沸腾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D正确。
故选:D。
5.解:A、雨水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正确。
故选:C。
6.解:甲、壶口附近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
乙、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
丙、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
丁、铁矿熔化成铁水,由固态变为由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由分析可知,放热的有甲乙丙,吸热的是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解: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
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故A错误;
B、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尘埃小颗粒上,属于液化,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故C正确;
D、冰消融属于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8.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树木中的水分蒸发时要吸热,所以感觉凉爽,故B错误。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解:A、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是身上的水发生汽化吸热造成的,故B错误;
C、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故C错误;
D、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0.解:乙中将装固态碘的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113.6℃,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
甲中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
由此可知,只有乙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解: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A错误;
B、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凝结成小冰晶的过程是水蒸气的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2.解:
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3.解: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冰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河面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4. D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
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解:
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5.解:通过沸水加热碘,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是升华现象,从选项中找到升华现象即可。
A、正在熔化的冰,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窗户上的冰窗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被冰块粘住的湿布,是湿布上的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很快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放入水中,有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水好像沸腾了,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解:A、北海的春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出现墙壁“冒汗”现象,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与相同质量的气体物质相比,升高相同温度时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故B正确;
C、夏天把水洒在地面上时,水蒸发时吸热,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故C正确;
D、樟脑球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故D错误.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常用来做冷却物质;
(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吸热;
(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17.C
【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4)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而成的 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然后再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行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8.解:A、云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9.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
故选:A。
20.解:A、积雪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是凝固过程,需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C
【解析】干冰的温度很低,放入容器后,会吸收容器的热量使它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容器外壁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出现白霜。将干冰放入水中,它会从水中迅速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于是产生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水中出现大量气泡。由于水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发生液化现象,于是出现很大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解答】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形成,因此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气泡内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C正确;
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22.小冰晶;凝华;熔化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现象,凝华时向外放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解答】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
故答案为:小冰晶;凝华;熔化
23.小液滴(水);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处的“烟雾”是小液滴(水),“烟雾”形成的过程: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4.升华;凝华;3 410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解答】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先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管的内壁上造成的。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3410℃。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3410。
25.(1)液化;放热(2)熔化;吸热(3)凝华;放热(4)凝固;放热(5)液化;放热
(6)升华;吸热
【解析】区分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弄清物质的除态和末态;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1)露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2)冰变成水,是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形成的;
(3)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
(4)铁水变成铁块,是铁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的;
(5)雾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6)碘变成碘蒸汽,是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