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
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 B. 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C. 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 D.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3.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 化学性质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物理变化
4.下列事实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用石墨制铅笔芯
5.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极地冰川融化 B. 生物的呼吸作用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像
6.2021 年 12 月 9 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邀请地面的同学一起演示将泡腾片放入水中的实验。甲图,学 生在地面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许多气泡从水面逸出; 乙图,王亚平在空间站将同样的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的气泡大部分留在水球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泡腾片呈黄色是它的物理性质
B.将一片泡腾片分成两半,是物理变化
C.甲、乙两图中气泡运动情况不同,说明泡腾片从地面带到空间站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不管是在地面上还是在空间站里,同样的泡腾片在水里都发生反应生成气泡,体现了它的化学性质。
7.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相关描述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云雾缭绕 B.灯泡发光
C.磁铁吸起铁粉 D.燃放烟花
9.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部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汽油挥发 C.湿衣晾干 D.木柴燃烧
1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物质变化时( )。
A.是否有发光和发热现象 B.是否有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C.物体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12.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是利用化学性质进行辨别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油是否有异味
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13.如图是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
14.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5.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1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17.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8.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________。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________。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________。
19.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0.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抗击疫情已成为国际共识。下列是疫情防控的一些用品。
(1)医用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 (填单位),鼻梁上的压条弯折后不易折断,这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上学期间,需要每天测体温,体温枪显示该同学的体温是36.8 (填单位)。
2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因此氢气球在空气中能上升。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遇明火易爆炸,所以目前已改用充入氮气的氢气球作为大型节日使用气球,氯气球从外观上和氢气球无异,也能在空气中上升,但遇明火不会爆炸,更加安全。
(1)放飞的气球随着高度上升不断膨胀最终破碎。该变化属于 变化。
(2)根据氧气球和氢气球的以上特点,写出氢气和氢气不同的化学性质 。
22.如图是在上科学课“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一节时,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可以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 。
(2)小亮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可以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 。
(3)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
23.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PX的一点物理性质: 。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 。
(3)由于人们对PX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PX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建设PX化工厂的是 。
A.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
B.生产PX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生产PX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
答案及解析
1.B
【解答】A.蔬菜腐烂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细菌的作用下,生成有害物质和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冰雪消融,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菜刀生锈,生成了新物质三氧化二铁,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 B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A
【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B
【解答】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时吸热,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汽油作燃料,利用汽油的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较小,为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为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 A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极地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符合题意;
B、 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有机物和氧气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像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6.C
【解答】A.泡腾片呈黄色,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一片泡腾片分成两半,只是它的形状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和乙两图中气泡的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它们不受重力,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泡腾片产生气泡,是只有与水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A
【解答】具有可燃性,是必须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易挥发、有特殊气味和易溶于水,都是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D
【解答】A、 云雾缭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磁铁吸起铁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答】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
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答】A.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存在状态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湿衣晾干,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1.D
【解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物质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C
【解答】A.看油是否透明,描述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油是否有异味,描述的气味,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描述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A
【解答】A.烧制陶罐过程,其实就是将泥土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雕刻石像的过程,只是石头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水车灌溉的过程,水从低处被提升到高处,只是水的能量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预报地震的过程,只是通过地动仪感知远方地面运动情况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4.(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
(3)化学
【解答】(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属于用途的有:可用作燃料、消毒剂;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15.(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解答】(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16. ④;②;③;①
【解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则: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7.(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3)化学
【解析】(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所谓用途就是被利用的地方,根据题干描述分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属于用途的有:可用作燃料、消毒剂;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18.(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解析】(1)电流通过灯泡时,不但发光而且发热,据此解答:
(2)可以用煤炭燃烧、蜡烛燃烧、火柴燃烧等现象解答;
(3)是否发光、发热,并不是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因为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解答】(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19.(1)①(2)易挥发
【解答】(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
易挥发、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0.(1)毫米(mm);物理(2)摄氏度(℃ )
【解答】(1)医用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毫米(mm),鼻梁上的压条弯折后不易折断,这属于物理性质。
(2)上学期间,需要每天测体温,体温枪显示该同学的体温是36.8摄氏度(℃ )。
21.(1)物理(2)比较稳定
【解答】(1)放飞的气球随着高度上升不断膨胀最终破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和氦气遇到明火不会爆炸”可知,氢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氦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2.(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2)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伴随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合理即可)
【解答】 (1) 电灯泡通电时会发光也会发热,但是属于物理变化;
(2)各种燃料燃烧时,发光、发热的同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小明核小亮发生争论的原因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候,都有可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而没有用根本原因去区分。
23.(1)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2)加快(3)B
【解答】(1)PX的一点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将加快;
(3)A.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因此不支持建设PX,故A不合题意;
B. 生产PX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建设PX,故B符合题意;
C. 生产PX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因此不支持建设PX,故C不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