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重点:了解淝水之战的时间、战争的双方、经过、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重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学习目标
01
03
01
02
重点:掌握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过程、具体表现和影响是什么?
03
03
知识导入:
西晋
北人南迁
十六国
东晋
魏蜀吴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宋
南朝
齐
梁
陈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前秦
一、淝水之战
——兵戎相见探交往
1、背景:
(1)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2)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前秦
东晋
对峙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
(1)时间:
(2)交战双方:
(3)特点:
(4)结果:
(5)相关成语:
383年
前秦与东晋
以少胜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前秦失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80多万
8万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淝水之战概况:
观看《淝水之战》视频,归纳其概况。
3、淝水之战影响:
(1)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相关史事: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
前秦:
1、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民族矛盾尖锐;
2、指挥不当,战线过长;3、交战时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东晋:统一稳定,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问题思考:根据课本内容及相关史事,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知识拓展: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流域 黄河 黄河 长江 淮河
时间 前207年 200年 208年 383年
双方 项羽PK秦军 曹操PK袁绍 曹操PK孙刘 前秦PK东晋
结果 项羽胜 曹操胜 孙刘胜 东晋胜
影响 消灭了秦朝军队的主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战乱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北方民族交融的关键)
——汉化改革看交流
(1)建立时间:
(2)民 族:
(3)都 城:
(4)统一时间:
(5)统一影响:
1、北魏建立与统一:
4世纪后期
鲜卑族 拓跋部
平 城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拓跋宏(元宏)
孝文帝 庙号高祖
鲜卑族
北魏冯太后
(公元442-490年)
相关史事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人物叙述:
阅读材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及意义。
背景:
①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②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背景:
3、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4、改革内容(措施):
(1)迁都洛阳。
问题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1、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既是改革措施,又为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根据知识拓展说说迁都洛阳有何历史意义?
北朝持杆秤的商人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北魏时的洛阳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全城10多万户居民中,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就有上万人。洛阳城西的大市,开市、闭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城南还有馆舍,专供外来商人居住。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
4、改革内容(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移风易俗
材料一:诏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一、二是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哪一项内容?
①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出行图
北魏文官俑
胡服
4、改革内容(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胡服俑
汉服俑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赖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4、改革内容(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移风易俗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
2、推行汉化措施。
4、改革内容(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改革内容(措施):
(3)实施新制度: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
均田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将农田分给农民,确保耕者
有其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三长制:即五户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完善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
俸禄制:废除官吏自筹俸禄,敲诈百姓的制度,确立官吏的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的新制度。
5、改革意义(影响):
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也推动了鲜卑民族向前发展,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因而也就更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意义:①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背景:
2、措施:
3、影响:
(1)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政策: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学汉礼(人人都说姓服婚礼)。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小结
西晋
北人南迁
五胡内迁
十六国
东晋
魏蜀吴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北魏
齐
梁
陈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北朝
孝文帝改革
北方民族的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胡风汉韵现交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1)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北魏陶俑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胡床、方凳、椅子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2)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民族交融的表现:
(3)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1、民族交融的表现:
(4)经济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魏晋墓砖画《犁地图》
1、民族交融的表现:
(5)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问题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2、民族交融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民族交融的意义:
材料四: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由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思考: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何影响?
(1)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小结
1、方式:
2、影响:
生产生活、社会习俗、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等
1、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汉语:民族交融日常化
穿汉服:民族交融形象化
改汉姓:民族交融认同化
通汉婚:民族交融长期化
习汉礼:民族交融仪式化
用汉制:民族交融制度化
衣食住行—生产方式—思想文化
特点:由表及里,改变社会风貌,推动历史进程
问题思考:如何评价孝文帝?
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你是怎么看的?
答: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为推动我国历史的发展立下了功勋,孝文帝不愧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1.(2020·贵州黔东南州·3)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020·江苏连云港·22)“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D】
【C】
3.(2020·广东省·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4.(2020·山东潍坊·5)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A】
【C】
5.(2020黔西南)“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6.(2020宜宾)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B】
【D】
7.【2019 江贵州黔南等中考4】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8.【2019 海南中考2】图1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B】
【C】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