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2 09: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建康
长安
西安
洛阳
彭城
徐州
剧县
寿光东南
寿阳
寿县
南京
洛阳东














(351 - 394年)


(317 - 420年)


东晋前秦形势
前秦
大海
汉水
沙漠
东濒
南抵
龟兹
至西
达北
苻坚
淝水之战
南北对峙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淝水之战形势图
(1)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2)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2.时间:
383年
4.兵力对比:
前秦:80多万(30万)
3.地点:
淝水
东晋:8万精兵
一、淝水之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本,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
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
不敢停歇。
相关史事: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形势图
6.成语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5.结果 :
前秦失败,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7.影响 :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南方相对稳定。
①军队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尖锐,军心不齐。
②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③战线过长,士兵疲于应战。
①虽然兵少,但都是精锐。
②内部团结,士气高涨。
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得当
前秦
东晋
一、淝水之战:
在淝水之战中,拥兵80多万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东晋的8万守军打败的呢?
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特点: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政权的建立: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
 鲜卑族拓跋部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 魏

背景
拓跋焘(tāo)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记载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证实嘎仙洞一带是拓跋鲜卑族的发祥地。
中国北部边疆可考的时代最早的古代民族遗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面临的问题:
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②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民族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孝文帝接受了祖母冯太后多年系统的汉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为缓和当时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和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称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
冯太后与少年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目的:
根本目的:
巩固北魏的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①迁都洛阳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项目 平城 洛阳
位置
经济
政治
军事
为什么迁都洛阳?
位置偏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
地处中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
产粮有限,不能满足人口需求
农业发达
守旧势力强大
当时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说汉语
打破语言障碍,便于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学习。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鲜卑服饰
汉族服饰
③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反映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
有利于鲜卑族和汉族加深认同,巩固统治
穿汉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④改鲜卑姓为汉姓;
改汉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通汉婚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鲜卑与汉族的交往和民族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民族交融日常化
民族交融形象化
民族交融认同化
民族交融长期化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北魏时期,鉴于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汉人《放牧图》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胡床、方凳
①生活生产方面:内迁各族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表现:
胡床
椅子
方凳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表现: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政治制度: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③文化方面: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民众的喜爱。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北魏书法
北朝乐府《木兰诗》
表现: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④民族心理:民族心理趋同,“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表现:
木兰诗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意义:
1
2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族

鲜卑




中华
文明
汉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
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
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西魏     北周
北朝政权更迭
东魏     北齐
北魏
(534~550年) (550~577年)
(535~557年) (557~581年)
(439~534年)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西







581年建隋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
课堂小结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
东晋
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影响
目的
措施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
汉姓;鼓励与汉人贵族联姻。
迁都洛阳(494年)
淝水之战
前秦土崩瓦解
北魏建立统一
课堂习题
1.“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
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
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
B
2.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了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形成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地区对应出现的景象是( )
A.“王与马,共天下”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D.“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C
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A
4.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在古代,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各类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