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2 10: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它重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对位位置。[教学目标]
经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借助数形结合直观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算法。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乘的顺序。2.第二部分积的对位位置。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师:为了欢度国庆节,市政大楼前的街心花园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看,左上角的盆花摆了造型,摆的什么字呀? 预设1:保护环境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它的数学信息?预设2:“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花,共12排。师:说的真完整!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保护环境”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贴)师:谁愿意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给大家说一遍 生:每排23盆花,共12排。“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情境,开门见山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表示的意义与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不同,感知知识的相通点,为后面理解算理做好铺垫。
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师:大家请看,每排摆了23盆,一排、两排......一共摆了12排。应该怎样列式呢?预设1:23×12(师板书) 预设2:12×23(教师肯定、表扬:这个算式,我们一会解决,先来看23×12)师:为什么用乘法?(请你来)
预设:生1把信息重复一遍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谁还能补充?预设:每排23盆,一共12排,也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所以23×12来计算。
师:看算式他们都是几位数预设:两位数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师板书)
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口算。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把一盆花换成对应的一个点,这样就换成了点子图。谁来说说,一排几个?有几排?23×12等于多少呢?那我们能不能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然后把圈画的过程,用算式的形式写在旁边【学业纸上:先算()×()=() 再算()×()=() 最后算()+()=()】听明白要求了吗?好,现在开始吧!预设:如果大部分同学写的很好,等他们大部分完成后: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算完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讨论时间要短)预设:如果大部分同学写的不好,自己思考时间要短:我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我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这时候老师去引导,你们小组怎么想的?我们不是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吗?看,能不能分一分)全班汇报:(把有代表性算法的同学叫到前边去,带上他的作品)生1上台展示:咱来看这个小组的方法预设1:23×10=230 23×2=46 230+46=276
师:这里的10和2是哪来的?好像有的同学还是不太明白,请你借助点子图说一说:23×10是算的哪一部分?23×2又算的是哪一部分?(生说,师用箭头标)及时给与表扬:他的方法真棒!掌声送给他!
师:原来你是把12分成了10和2,谁和他的想法一样,借助点子图再来给大家说一说。(找一生上台说)师:这种方法真不错!老师把它记下来!(板贴)
师: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吗?(只要转化成之前所学,都给与认可)预设2:20×12=240 3×12=36 240+36=276师:这里的20和3是哪来的?借助点子图,说一说20×12是哪一部分?3×12又是哪一部分?
师:刚才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23×12没有学过,我们把它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这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转化。(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点子图,能在图上圈画,根据圈画写出口算的过程,预设2种情况,拆分10+2、20+3,汇报、生评、师评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方法很好。学生展示后,选择有代表性拆分10+2口算方法,再次强化说先求?再求?师出PPT,结合点子图演示,理解算理,同时点明转化的策略,借助点子图,把计算题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明白了先算再算,一目了然,点子图是学习中很好的计算模型,以后会经常用到它。板书“点子图”。
笔算
师:通过刚才的圈画,我们知道了23×12的口算过程,有错误的可以修改一下,其他的同学再来想想,如果列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呢?在学业纸上,尝试着列列看。(如果之前就有同学列竖式,此时直接说:老师刚刚发现还有部分同学用竖式的形式解决的,大家请看,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试做,师巡视。
师:第一个竖式,表示的是图中哪一部分?第二个?第三个呢?再看它和咱们的口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预设:他这种算法我看就是把刚才的口算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了。师:针对他这种竖式计算的方法说说你的看法。预设:这种算法我觉得挺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每一步算的什么。但是麻烦。展示(2)2 3 × 1 2 4 6+2 3 0 2 7 6 师:46怎么算出来的?(哦,原来是2×23得到的)图中哪一部分?230怎么算出来的?(哦,原来是10×23得到的)图中哪一部分?2 7 6呢?师:对比刚刚这两种竖式,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第二种既能看清楚每一步如何得来,又简洁!
师:说得有道理。这3个竖式怎么合并成1个竖式呢,大家请看:(PPT演示),10个23和2个23的竖式可以合并,把个位上的0改成2,这就变成了23×12,2个23的积是46,10个23的积是230,按照上下顺序,对齐数位写下来,这样再怎么办把2个积加起来,ppt出示+和276,这样就把3个竖式合并成了一个竖式,是不是更简洁了呢?
师:在实际的竖式中,为了方便加号通常不写,PPT中闪烁,去掉+讨论:观察竖式,我们知道2×23是46,23×1如何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写?生独立想,再交流,后汇报,23×2=46简单,重点1×23时,一三得三,一二得二,用十位上的1去乘,乘完后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1代表1个十,乘出来是23个十,所以3在十位上,2在百位上,个位上用0补位,熟练之后,这个0可以不写。即使不写,这里也要看做230】3.梳理计算过程
【竖式:师板演,生跟写,强化46?230?】
师小结:【ppt——点子图——口算——竖式,一一对应】我们刚才是怎么研究这个计算题的呢?
师:用点子图画,写口算,列竖式。师小结:我们借助点子图形象直观的,把12进行了拆分,口算出10个23和2个23,然后根据口算,又把3个竖式合并成1个竖式,变得更简洁方便.师:解决问题,我们最后要写上得数、单位、答。(生说、师板书)
巩固练习
【巩固:42×12,学业纸,点子图,口算,竖式,旁边有各部分积所表示的意义几个几】【辨析,竖式计算是否正确,考察第二个积占位,和0的省略】
【拓展】本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用点子图这一计算模型,理解了2个23和10个23相加,从而计算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吗?有的人不走寻常路,他在点子图上有不一样的想法,出示点子图圈4部分,20×10.20×2.3×10.3×2,4部分相加也是276,这样方法对吗?利用这样的拆分方法,画出矩形图,分别相乘,很容易算出结果,是不是很巧妙呢。所以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用好转化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预设2: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两位数乘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师:说得多准确。我们刚才一起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中,我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最后再把两次相乘的得数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通过反思,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