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思想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能够准确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A.百家争鸣——人们普遍赞同分封制 B.文艺复兴——人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启蒙运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 D.新文化运动——人们普遍反对民主与科学
2.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行动与打败日本法西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诺曼底登陆 B.苏联对日本宣战 C.中国抗日力量展开全面D.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4. 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运用表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20 1.7 40000
A.两次世界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B.两次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D.两次战争都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6.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7. 15.李明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8.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及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是:
9.下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这一结果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美苏争霸
10.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C.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
12.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冷战开始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苏联解体 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13. 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
右图反映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
A.两极格局 B.冷战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稀土素有“工业黄金”的美誉。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的中国,长期被迫以低廉的价格卖出稀土,再以高价向发达国家购买开发稀土的专利和生产线。近年来,稀土开采中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促使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管理。为继续享用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以中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为由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贸易诉讼。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A.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5.材料所述中国的遭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②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③国家间的资源争夺必然会使国际和平蒙受阴影 ④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常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请将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1)一战后建立的资本主义格局叫 。
(2)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4)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
17. 根据图片提示信息,回答问题。(6分)
图一《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仪式 图二 欧盟旗帜
(1)分别说出两幅图片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4分)
(2)这些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2分)
三、材料题(10分)
18.材料一 一战后,巴黎和会制定的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则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这就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二战刚一结束,美苏两个大国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开始了争夺世界霸权的冷战,造成了世界近四十年的两极对峙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欧盟成立,日本快速崛起,苏联解体但俄罗斯仍具有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影响逐步增大,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和振兴------,世界呈现出多种力量并存,相互制衡,消长与共的“多极”局面,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据材料回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那两次会议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3分)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什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3)世界格局的“多极”主要有哪几“极”?(2分)
(4)当今世界多种力量共同生长、相互制衡的态势被称为什么?这种态势有什么意义?(2分)
(5)纵观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分)
19、和平与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和平不断受到威胁。2011年3月至今,利比亚的局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造成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2分)
(2)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利益的表现。(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2分)
(4)二战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事例有哪些?(2分)
(5)请任选下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明。
小华:发展中国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小明: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1分)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1分) 举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示例。(1分)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1分)说出这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5)用史实阐明下列观点(只选一个观点说明即可)。(4分)
观点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观点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任务三:思考感悟
(6)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2分)
参考答案:
1——15.CBABA DCDBC BBDAC
16.(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雅尔塔会议(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资本主义国家(发达国家)
17.(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1分) 欧盟的成立,为成员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1分)促进团结,共同发展。(1分)
18.(1)由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
(2)美苏争霸。
(3)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亚非拉国家。
(4)多极化。保证和促进和平与发展。
(5)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19.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大国干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本国内部矛盾等。
答: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政府的合理要求,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1分)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中国队各国要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
答:1942年,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成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或反法西斯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2分)
答:冷战对峙;美苏争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古巴导弹危机;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答:小华的观点:
示例: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国家,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如对亚、非、拉等过的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等。②二战后这些国家相继走上独立与振兴的道路,但都面临着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和国家风险等问题。如中国、印度、东南亚扥故宫的发展等。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谋求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如中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明的观点:
示例:①大多数发达国家,其强大与早期的知名扩展和掠夺以及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有关。如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等。②二战后,一些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又了大国的干涉便更加激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如中东战争
科索沃战争等。③在当今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史世界的主题,大国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如各国从二战中美、苏、英等大国组织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设立中得到借鉴,团结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制止核武器扩散等。
20.(1)示例:中国:司母戊鼎等。(1分)世界:巴黎圣母院等。(1分)
(说明:所列文化成就,领域不限。只列出中国的或世界的,只得1分)
(2)英国(1分)蒸汽机的广泛运用。(1分)
(3)电力、石油。(1分)电和石油用于驱动汽车;电灯、电话等。(1分)
(说明:能源只答出一个不得分。示例答出任何一点符合题意的都可得分)
(4)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1分)
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科技发明由一国出现,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科技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在上升。(2分)
(说明:标志全部答出才可得分。特点答一点得1分,得分不超过2分)(5)观点一: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1分)④总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分)(说明:按三次科技革命的顺序进行阐述,缺一点扣1分;答出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或表现等,都可得分。结论得1分)
观点二:
①七世纪初起,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2分)大化改新后日本迈入封建社会。(1分)
②十九世纪中期,日晒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科学技术,提倡“文明开化”。(2分)
明治维新使日本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行列。(1分)
③中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如举办世博会等。(2分)
中国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1分)
④总之,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1分)
(说明:①②③分别举一个事例说明得3分,其它符合题意要求的事例也可得分。④是结论得1分) (6)①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要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鼓励科技发明;个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精神,勇于创新。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决不能忽视,实行可持续发展。(2分)
②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要重视文化交流,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