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03 文言文断句技巧(学案+教案+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03 文言文断句技巧(学案+教案+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2 12:11:17

文档简介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02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把握基本的做题思路。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断句,确保断句题不丢分
教学过程
一 题型考向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该题一般设置7处以上的停顿,难度不大。通常断句位置只有两三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二 方法规律
 文言文断句题——“5法”判断是关键,“2步”分析定答案
(一).熟记下表总规律
(二)分项解读
标志断句法——断句“5法”
  1.凭借名(代)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2.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曰”“云”“言”的特殊情况
  1.曰:①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②表“叫作”。
2.“云”表“有、为、是”。
3.“言”表“谈论、记载、告诉、问、陈述、说明”等意义,还有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意思是”或“就是说”。
当这三个词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具有断句标志的功能。
  3.凭借虚词断句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语段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常见典型虚词 断句方法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4.凭借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句式类型 断句要求
如……何,况……乎,何(以)……为(固定句式) 前后可断, 中间不断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反问句)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
……者,……也(判断句) 中间须断, 前后可断
与其……,孰若……
非惟……,抑亦……
其……,其……也
  5.凭借对称结构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1.抓谓语中心词
  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2.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随堂练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 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节选自《宋书·袁淑传》)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答案:B。
【】“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附【译文】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元凶刘劭将要杀君叛逆,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萧斌一道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他的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 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 ”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 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服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A.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B.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C.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D.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答案:B。
【】选B。“克”是攻克的意思,宾语应该为“长安”,不需要断开,排除A、D项,“郡县长吏及……羌酋长”为“争遣子弟入见”的主语,“子弟”为前面“遣”的宾语,也是后面“入见”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C项。
附【译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季正月丁未朔,隋恭帝杨侑下诏,特许唐王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不用通报自己的名字。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于是东起商、洛,南到巴、蜀,各郡县的长吏以及盗贼首领、氐羌酋长,争相派遣子弟晋见,请求归降,主管部门回信答复,每天都以上百封来计算。二月己卯,唐王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率领军队从商、洛出发,去攻打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人马元规去攻打安陆及荆州、襄州。三月己酉,任命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授权他随机处置事务。
3.(2021·河南联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玄宗开元二年。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上虽不能用,咸嘉赏之。
A.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B.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C.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D.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答案:C。
【】“教俗乐”中“俗乐”为“教”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崇经术”和“迩端士”属于对称结构,动宾结构,“迩”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亲近,“迩”前断开,排除B项。
附【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年。依旧制规定,不论雅俗音乐,统归太常寺管辖。唐玄宗精晓音律,另设左右教坊来负责教授俗乐,并任命范及为主管官。挑选了一些歌伎和舞女,设立了宜春院,由官府赐给她们家中财物。张廷珪、袁楚客二人都上疏,认为:“陛下年纪正好,应当尊崇经学儒术,亲近方正之士。臣以为陛下应当以亲近靡靡之音、好巡游狩猎为戒。”唐玄宗虽然未能采纳他们的建议,但都对他们表示赞赏。
4.(2021·洛阳模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A.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B.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C.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D.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答案:B。
【】“以史传诸书考之”中“之”是“考”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上乃属库藏之”中“上”指皇上,是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项。
附【译文】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一枚玉玺并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形状规制、上面的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符,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个人道德,而不在于有没有玉玺。”皇帝于是把这个“玉玺”交付国库收藏。
  皇帝晓谕各部门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政,很乐意听到正直的话。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不便更改的法律、规章外,其他事关军民利弊,与治国要旨密切相关的内容,只要有利于施行的措施,希望各位大臣倾尽全力开列出来并告诉我。”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答案】B
【】“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连接“光启三年进士”,意为“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旅游江表以避患”表意完整,“岭南”点明刘隐籍贯,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参考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是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凭借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光启三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刘季述废黜旧君改立新君之后,赵光裔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以很高的礼节对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定居岭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答案】B
【】“加殊礼”是指加给他特殊的礼遇,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结构相同,表意相关,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参考译文: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都喜欢佛教,兄弟俩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成就美名。萧子良晋升为太傅,增加班剑卫士为三十人,本官照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皇帝加给他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小步急走,赞拜不用报名,升职督率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头向着城门。不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答案】B
【】“方圆高广”意思完整,意为“方圆面积和高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结构相同,意思完整,应各自断开,排除D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面积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学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指传主洪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
A.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B.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C.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D.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答案】D
【】“比”意为等到,“比兴工”意为等到开工,句意完整,“工”后应断开,可排除A、B两项。“山石崩”意为山石崩塌,“压死者”是指“被压死的人”,故应在“崩”后断开;根据语意,皇帝认为洪钟是“为国缮边”,不应当治罪,“为国缮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参考译文: 
等到开工,开凿山丘,山石崩塌,压死数百人。御史弋福等人弹劾洪钟,皇帝认为洪钟为国修治边境,不应当治罪,停发俸禄三个月。正德元年,洪钟由巡抚贵州被召令监督漕运兼巡抚江北。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杨大雅)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答案】C
【】史传类文章中,常会有传主“以……(官职)知……”的句式,“避……讳”也是固定说法,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区别在于“诏改之居二岁”的断法,“诏改之”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皇帝,“居二岁”作状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
参考译文: 
(杨大雅)调任常州知州,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后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掌管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到这时,为了回避真宗在藩王宅第时的名讳,皇上下诏让他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后去世。(共32张PPT)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0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
考点突破
2023
高考一轮复习
内容索引
启航课 3年真题入手,明确备考方向
任务一 了解文类特征,掌握阅读技巧
任务二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
任务三 理解常见文化词语的含义
任务四 掌握概括分析题的技巧与方法  
任务五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六 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  
任务七  文言实词的推断及句式
任务八  文言虚词的用法
   题型考向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 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
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
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
②误解词语意思;
③误拆连动成分;
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
⑤忽略倒装句。
该题一般设置7处以上的停顿,难度不大。通常断句位置只有两三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文言文断句题
——“5法”判断是关键,“2步”分析定答案
 (一)熟记下表总规律
(二)分项解读
标志断句法——断句“5法”
关键能力·切中肯綮
一、标志断句法——断句“5法”
  1.凭借名(代)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2.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备考卡片】
“曰”“云”“言”的特殊情况
  1.曰:①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②表“叫作”。
2.“云”表“有、为、是”。
3.“言”表“谈论、记载、告诉、问、陈述、说明”等意义,还有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意思是”或“就是说”。
当这三个词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具有断句标志的功能。
  3.凭借虚词断句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语段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常见典型虚词 断句方法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特别提醒】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4.凭借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5.凭借对称结构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句式类型 断句要求
如……何,况……乎,何(以)……为(固定句式) 前后可断,
中间不断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反问句)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
……者,……也(判断句) 中间须断,
前后可断
与其……,孰若……
非惟……,抑亦……
其……,其……也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1.抓谓语中心词
  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2.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微点拨】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随堂练习
答案:B。
【】 “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附【译文】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元凶刘劭将要杀君叛逆,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萧斌一道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他的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 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功 ”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 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服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选B。“克”是攻克的意思,宾语应该为“长安”,不需要断开,排除A、D项,“郡县长吏及……羌酋长”为“争遣子弟入见”的主语,“子弟”为前面“遣”的宾语,也是后面“入见”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C项。
附【译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季正月丁未朔,隋恭帝杨侑下诏,特许唐王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不用通报自己的名字。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于是东起商、洛,南到巴、蜀,各郡县的长吏以及盗贼首领、氐羌酋长,争相派遣子弟晋见,请求归降,主管部门回信答复,每天都以上百封来计算。二月己卯,唐王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率领军队从商、洛出发,去攻打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人马元规去攻打安陆及荆州、襄州。三月己酉,任命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授权他随机处置事务。
答案:B。
答案:C。
【】“教俗乐”中“俗乐”为“教”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崇经术”和“迩端士”属于对称结构,动宾结构,“迩”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亲近,“迩”前断开,排除B项。
附【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年。依旧制规定,不论雅俗音乐,统归太常寺管辖。唐玄宗精晓音律,另设左右教坊来负责教授俗乐,并任命范及为主管官。挑选了一些歌伎和舞女,设立了宜春院,由官府赐给她们家中财物。张廷珪、袁楚客二人都上疏,认为:“陛下年纪正好,应当尊崇经学儒术,亲近方正之士。臣以为陛下应当以亲近靡靡之音、好巡游狩猎为戒。”唐玄宗虽然未能采纳他们的建议,但都对他们表示赞赏。
答案:B。
【】“以史传诸书考之”中“之”是“考”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上乃属库藏之”中“上”指皇上,是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项。
附【译文】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一枚玉玺并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形状规制、上面的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符,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个人道德,而不在于有没有玉玺。”皇帝于是把这个“玉玺”交付国库收藏。
  皇帝晓谕各部门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政,很乐意听到正直的话。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不便更改的法律、规章外,其他事关军民利弊,与治国要旨密切相关的内容,只要有利于施行的措施,希望各位大臣倾尽全力开列出来并告诉我。”
答案:B。
【】“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连接“光启三年进士”,意为“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旅游江表以避患”表意完整,“岭南”点明刘隐籍贯,两者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附【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是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凭借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记载:赵光裔,光启三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刘季述废黜旧君改立新君之后,赵光裔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以很高的礼节对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定居岭外。)
答案:B。
【】“加殊礼”是指加给他特殊的礼遇,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结构相同,表意相关,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附【译文】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都喜欢佛教,兄弟俩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成就美名。萧子良晋升为太傅,增加班剑卫士为三十人,本官照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皇帝加给他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小步急走,赞拜不用报名,升职督率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头向着城门。不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答案:B。
“方圆高广”意思完整,意为“方圆面积和高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结构相同,意思完整,应各自断开,排除D项。故选B。
附【译文】
  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面积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学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
答案:D
“比”意为等到,“比兴工”意为等到开工,句意完整,“工”后应断开,可排除A、B两项。“山石崩”意为山石崩塌,“压死者”是指“被压死的人”,故应在“崩”后断开;根据语意,皇帝认为洪钟是“为国缮边”,不应当治罪,“为国缮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附【译文】
  等到开工,开凿山丘,山石崩塌,压死数百人。御史弋福等人弹劾洪钟,皇帝认为洪钟为国修治边境,不应当治罪,停发俸禄三个月。正德元年,洪钟由巡抚贵州被召令监督漕运兼巡抚江北。
答案:C
史传类文章中,常会有传主“以……(官职)知……”的句式,“避……讳”也是固定说法,据此可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区别在于“诏改之居二岁”的断法,“诏改之”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皇帝,“居二岁”作状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
附【译文】
  (杨大雅)调任常州知州,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后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掌管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到这时,为了回避真宗在藩王宅第时的名讳,皇上下诏让他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后去世。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02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把握基本的做题思路。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断句,确保断句题不丢分
教学过程
一 题型考向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该题一般设置7处以上的停顿,难度不大。通常断句位置只有两三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二 方法规律
 文言文断句题——“5法”判断是关键,“2步”分析定答案
(一).熟记下表总规律
(二)分项解读
标志断句法——断句“5法”
  1.凭借名(代)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2.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曰”“云”“言”的特殊情况
  1.曰:①在句首、句中做助词,无实意;②表“叫作”。
2.“云”表“有、为、是”。
3.“言”表“谈论、记载、告诉、问、陈述、说明”等意义,还有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意思是”或“就是说”。
当这三个词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具有断句标志的功能。
  3.凭借虚词断句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语段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常见典型虚词 断句方法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4.凭借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句式类型 断句要求
如……何,况……乎,何(以)……为(固定句式) 前后可断, 中间不断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反问句)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
……者,……也(判断句) 中间须断, 前后可断
与其……,孰若……
非惟……,抑亦……
其……,其……也
  5.凭借对称结构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1.抓谓语中心词
  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2.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随堂练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 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节选自《宋书·袁淑传》)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A.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B.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C.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D.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3.(2021·河南联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玄宗开元二年。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上虽不能用,咸嘉赏之。
A.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B.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C.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D.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4.(2021·洛阳模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A.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B.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C.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D.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指传主洪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
A.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B.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C.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D.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杨大雅)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