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停顿十秒
①一位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走钢丝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十六米。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②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③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两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充满信心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④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但是,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经验丰富的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⑤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动作又恢复了正常。助手长长松了一口气。
⑥他很快表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助手见他安然无恙十分高兴,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上天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又不甘心,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 )你那时叫我一声,我( )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1.短文第⑥段括号内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虽然……但是……
2.第③段 “一米、两米……”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______;“抬脚、转身、倒走……”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直接表现了杂技演员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A.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B.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两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C.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充满信心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4.短文不仅描写了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而且还写出了助手( )―→( )―→( )―→( )的心理变化过程。
5.从第⑥段中找出与“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相照应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写“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大家赞扬的是( )
A.杂技演员与助手配合默契,心灵相通
B.杂技演员与助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C.杂技演员与助手沉着冷静,处理得当
二、课外阅读
黄河大合唱
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②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③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④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⑤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权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⑦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⑧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⑨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⑩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bèi bēi)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gàn gān)粮袋,皮带上系(xì jì)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biàn pián)、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 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7.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8.短文第⑥⑦⑧⑨自然段中有很多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__________、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_______________的队伍。
10.根据对短文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C.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D.短文的最后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画面,振奋人心。
三、课外阅读。
光明心曲
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深情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却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歌声依然在飘着。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洒着阳光、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1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纯美——( ) 凝视——( )
12.母亲给女儿拉琴,是因为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13.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B.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14.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1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写“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这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四、阅读。
齐白石画虾
龙协涛
齐白石在少年时代就对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溪流里观察这种逗人喜爱的小生物,用棉花为诱饵钓虾。少年时代的这种兴趣,使齐白石早早就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子。但他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
62岁时,齐白石自认为对虾的体会还不够深刻,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就在画案的水碗里养了数只活虾。齐白石每天都细心观察它们很多次,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姿态,还常常用笔杆碰触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势。
齐白石这个时期依然侧重追求外形。因此,他笔下的虾虽已超过了古人,但和他80岁以后画的虾相比还有差距。总的看来,虾的外形栩栩如生,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虾的透明的质感。
66岁时,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虾的身躯已有质感,头、胸部前端有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连若断,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3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
68岁时,齐白石画虾又进了一步。这时的特点是:腹部小腿由8只删减到6只;以前画虾眼是画两个浓墨点,后来在写生中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横,于是虾眼由两个浓墨点改画成两横笔;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齐白石认为对虾写生了七八年,这一笔创造是最成功的,他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表现了虾的躯干透明。”这时齐白石画虾已形神兼备,可以说算成功了。
(有改动)
16.下列对齐白石画虾的过程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摹古——追求外形——讲究质感——形神兼备
B.摹古——追求外形——形神兼备——讲究质感
C.追求外形——讲究质感——形神兼备——摹古
D.摹古——形神兼备——追求外形——讲究质感
17.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A.时间 B.倒叙
C.地点变化 D.方位
18.读下面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悟。
齐白石每天都细心观察它们很多次,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姿态,还常常用笔杆碰触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追求文化艺术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 杂技演员走的距离的列举 杂技演员的各种表演动作 3.B 4. 充满信心 紧张 长长松了一口气 十分高兴 5.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 6.C
【解析】1.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能力。
“你那时叫我一声,我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该句前后部分是假设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平日所积累的标点符号作用进行作答。
“一米、两米……”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杂技演员走的距离的列举。
抬脚、转身、倒走……”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杂技演员的各种表演动作。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表现演员技艺高超的,属于间接描写。故本题叙述错误。
B 项是直接对演员表演动作的描写,是直接描写。故本题叙述正确。
C 是从助手的角度来表现演员技艺高超的,属于间接描写。故本题叙述错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充满信心地看着他”“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助手长长松了一口气”“助手见他安然无恙十分高兴”,可以看出助手由充满自信—紧张—松一口气—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
5.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
“泪水”与“泪痕”相照应。与“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相照应的一句是“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杂技演员在灰尘掉入眼中的情况下,能够冷静下来并坚持下去,与此同时,助手也做到了沉着冷静,不去问话,这表现了二人在危险时刻,都能够沉着冷静,处理得当。故选C。
7.bēi gān jì biàn 8.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
化虚为实,写出了乐曲激昂的节奏,富有动感和激情,形象而生动。 9. 身上的装束 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 10.D
【解析】7.本题考查多音字。
背:[bèi](1)躯干的后部,自肩到后腰。(2)某些物体的后面、反面或上面。(3)背部对着或后面靠着(与“向”相对)。(4)违反;不遵守。(5)凭记忆读出。
[bēi](1)(人)用脊背驮。(2)负担;承担。
干:[gān](1)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2)不用水的。(3)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4)徒然。(5)牵连;涉及。(6)姓。
[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2)做(事)。(3)有能力的。(4)担任;从事。
系:[xì](1)关联;连接(多用于抽象事物)。(2)挂念,牵挂。(3)系统;有联属关系的事物组成的整体。(4)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
[jì]打结;扣上。
便:[biàn](1)顺利,快捷,没有困难或阻碍。(2)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3)排泄物。
[pián](1)肚子肥大的样子。(2)物价较低。
小伙子们驮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装干的食品的袋子,皮带上绑着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简易轻巧、利落、敏捷。根据字义和句意,“背”字读bēi;“干”字读gān;“系”字读jì;“便”字读biàn。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再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喜欢的理由:句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
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是描写部队奔赴战场的脚步声的内容。
“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是描写战士们身上的装束的内容。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是描写战士们神态的内容。
从“好一支精悍的队伍”“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知道这支队伍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精悍。
从以上内容可知,第⑩自然段写了部队奔赴战场的场面,作者从脚步声、身上的装束、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支充满战斗精神、坚毅机警的队伍。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文章的第④段至第⑨段讲了合唱队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第⑩段讲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选项说法正确。
B.“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乐声比作冲出闸门的洪水,把乐声形象化,写出了乐声的激昂、声势巨大。选项说法正确。
C.从第⑤段的“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可以知道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选项说法正确。
D.短文的最后写的是作者从听到的歌声中联想到部队日后奋力战斗的情景,并不是作者回忆起了以往的战斗经历。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
11. 向往 唯美 凝望 12.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 13.A 14.D 15.C
【解析】11.此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憧憬,意思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近义词是“向往”。
纯美,意思是纯真而美丽的意思。近义词是“唯美”。
凝视,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近义词是“注视”“凝望”。
12.此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可知母亲给女儿拉琴的原因是“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
1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一是歌声作为文章的线索,引导作者听见歌声、关注歌声、理解歌声,使全文更加紧凑;二是美妙的歌声让作者感受到盲姑娘用歌声来表达她对光明与希望的热恋、向往和追求,烘托了人物性格,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A.盲姑娘的音乐天赋并没有提及,理解不恰当的。
14.此题考查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盲姑娘在黄昏时动情优美地唱着美妙、无忧无虑的歌,她清脆、纯美的歌声道出了她幸福、神往的微笑里含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和那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赞美的、祝颂的情感,如“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就充分地表达出这种情感,作者表达的主题是人类向往光明。
15.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C.错误,结合“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可知这是作者的感想,句子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并不是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16.A 17.A 18.齐白石的成功源于他的勤奋刻苦,源于他的执着追求和细心观察。 19.需要的是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还有细心观察。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①自然段“但他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可知齐白石画下在60岁以前主要是摹古;第②自然段“齐白石每天都细心观察它们很多次,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姿态,还常常用笔杆碰触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势”可知62岁的齐白石开始追求虾的外形;第③自然段“总的看来,虾的外形栩栩如生,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虾的透明的质感。”可知80岁以后的齐白石开始讲究虾的质感;第④直⑥自然段写了齐白石66岁到68岁时画的虾已形神具备,可以说算成功了。梳理这几段的内容,齐白石画虾的过程是:摹古——追求外形——讲究质感——形神兼备;答案选A。
17.本题考查叙述方法。
结合“少年时”、“62岁时”、“80岁以后”、“66岁时”、“68岁时”词语进行分析可知,短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叙述的。答案选A。
18.本题考查句子体会。
通过齐白石每天都要细心观察虾很多次,看他们的形状和各种姿势,我们能体会到齐白石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在学习中,要不断创新,敢于求变。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通过齐白石每天都要细心观察虾很多次,看他们的形状和各种姿势,我们能体会到齐白石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齐白石画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细心观察、不断改进、创新,可知追求文化艺术需要的是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还有细心观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