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清塘荷韵
有人从潮北来,带来了几块决湖蓬子,外先呈思色,极健。据说,如果理在染泥中,能够干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________ 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_______ 壳而出,不至于永远_______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___________ 入空荡荡的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我已经完全灰心,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奇迹。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片圆圆的绿叶,颜色虽极葱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kuī xī)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片叶片。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凄清的秋天又降(jiànɡ xiánɡ)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片叶片。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片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在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真是惊人地快!几天后,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màn wǎn)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yù yū)泥里走动的,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1.第1自然段四条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敲 脱 藏 扔 B.砸 破 埋 投
C.锤 穿 躺 丢 D.击 钻 没 掷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从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用“ ”画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这句话中的“跃”字用得很好,请分析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季的雨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印象,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真的,只有这一场富有柔情和生机的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下来了。
④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忽然,在一个夜晚,它悄然无声地带着些许寒意飘落下来,淅淅沥沥地打在窗玻璃上,而后水珠落在地上,溅起一个水花,一个又一个……树叶上排列着整齐的水珠,一个个玲珑剔透得可爱。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像是无数春蚕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是那样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miǎ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lì)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lìn)啬(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⑥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有删改)
6.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四季的雨的。
7.请你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写出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先分述再总述 B.先总述后分述
C.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9.请你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具体写出了秋雨的美。
A.动态 B.动静结合 C.静态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0.[疑难]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短文从形、声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短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短文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三、阅读与欣赏。
鹭
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痛苦的模样,而且带着淡淡的忧伤。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它们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一动也不动,看起来好像不是一个活物。假如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鹭(人们几乎不能靠近它),便会看见它单腿站在石头上,身子挺直,脖颈蜷缩到胸部和腹部之间,头和喙位于肩膀之间;如果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换另一种姿势:它走进没过膝盖的水中,将头放在两条腿之间,以便能够抓住游过来的小鱼,或者从此处经过的青蛙。不过,它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甚至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活活饿死,因为当水面结冰之后,它们无法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
有些博物学家认为鹭是候鸟,冬天的时候会离开我们这里,春天的时候再回来,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一年四季都待在我们这里,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不过,它们会离开结冰的水面,被迫转移到比较温暖的温泉旁边去,这段时间是它们最好动的时期。它们来回跋涉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情况,但始终是在一个地方活动。
在天气变冷时,鹭会慢慢聚集起来,它们好像能够忍受饥饿的威胁,还能忍受寒冷的摧残,只是凭借自己的忍耐力度过这段时间。不过,与这种淡漠的品质相伴的是厌世的思想,当鹭被人们关起来之后,它可以半个月不吃东西,即使人们强行塞到它的嘴巴里,它也会吐出来。显然,这种囚禁激发了它的忧郁个性,削弱了它的求生本能,而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赐予动物的重要技能,但冷漠的鹭即使面临死亡也不颓废,就算死去也不会抱怨,更不会留下遗憾。
除了孵卵时期之外,鹭的生活总是孤独凄惨的,它好像不懂快乐,也不知道如何躲避痛苦。当天气恶劣时,鹭独自暴露在风雨中,有时站在溪边的木桩上,有时站在被水淹没的土丘上。这时候,其他鸟都躲避在树林中,如土鸡在茂密的草丛里,蒲鸡在芦苇中,只有鹭待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
鹭的双腿虽然很长,但无法快速奔跑。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夜晚时,它会飞行一段时间。不管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我们总是能够听见鹭的叫声,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当它觉得痛苦时,鸣叫声就会变长,音调变得很尖锐,还十分刺耳。鹭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它在飞行时腿向后伸直。无论是在飞行时还是在树上休息时,鹭都会将颈缩在肩膀之间,呈现出驼背的样子。
(选自布封的《自然史》)
11.鹭常常会忍饥挨饿的原因是( )
A.它们非常懒惰,不爱奔跑
B.它们常带着淡淡的忧伤
C.环境恶劣,可捕捉的食物少
D.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
12.下面信息与文本相符的是( )
A.鹭不会主动躲避风雨
B.鹭是一种会迁徙的候鸟
C.鹭被人们关起来之后会吃东西
D.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觅食
13.关于鹭的双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鹭的双腿很短,无法快速奔跑
B.鹭的双腿很长,可以快速奔跑
C.鹭的双腿在白天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
D.鹭的双腿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中行走
14.“它们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一动也不动,看起来好像不是一个活物。”句中“好像”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介绍了鹭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请仿照这句话的说明方法,写出一种事物的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奇异的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了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美妙,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还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7.文中画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本文写出了黄山的山和云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描写山时将黄山与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写黄山的云时又拿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使黄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B.作者用先具体描述后赞叹的写法为我们展现了黄山的山与云的美。( )
C.本篇短文是写景文章,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
21.仔细阅读文章,为什么说游黄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用“﹏﹏﹏”在文章中画出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
1.B 2.xī jiànɡ màn yū 3.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迅速生长的形态以及叶片长出来以后作者的喜悦之情。 4.动态描写,“跃”字化静为动,把水浮莲爆发式的生长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5.表现了作者对莲子发芽、长出荷叶的渴盼心情。
【解析】1.考查词语搭配。
破壳而出:意为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故选B。B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荷叶迅速生长的形态以及叶片长出来以后作者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对莲子发芽、长出荷叶的渴盼心情。
2.考查字音。
可怜兮兮xī: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降临jiàng:来到。
蔓延màn: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
淤泥yū: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3.考查拟人句及作用。
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给叶子赋予人跳跃的动作,是拟人句。
拟人的作用有①可以使情景交融。 ②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③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4.考查描写的作用。
动态描写:动态猫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下的描写,能够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好处是能使人对所述人物、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静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写,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好处就是能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更加准确、真实、形象。文中划画句子: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描写的叶子生长过程,“跃出、长成”可以看出是动态描写。“跃”字化静为动,把水浮莲爆发式的生长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5.考查作者情感。
“吸”字写尽了作者两年来对荷花的盼望、期待心理和十分无奈却又不肯灰心的心情。
6. 四季的雨 时间 7. 富有柔情和生机 热烈而粗犷 端庄而沉静 自然而平静 8.C 9.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致。 B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轻、密、深情的美。 10.C
【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四季的雨;根据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描写四季的雨的。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短文第②自然段“只有这一场富有柔情和生机的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可知春雨的特点是:富有柔情和生机。
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夏雨的特点是:热烈而又粗犷。
根据短文第④自然段“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知秋雨的特点是:端庄而又沉静。
根据第⑤自然段“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可知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
8.本题考查阅读理解。
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答案选C。
9.(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①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文中指秋雨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
②玲珑剔透: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致。文中指树叶上的水珠清澈得可看穿。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
画横线的句子前半部分写的是秋雨飘落下来,打在窗玻璃上,落在地上,溅起水花的场景,属于动态描写;后半部分写的是雨后水珠的静态描写。故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出了秋雨的美。答案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赏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雨变得深情了”赋予了秋雨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轻、深情的美;将“雨”比作“银丝”和“珠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密的美。
1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A.短文②~④自然段对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短文第③自然段从形、声等方面写出了秋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并不是托物言志。
D.短文第①自然段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写出了雨在“我”心中的美丽。中间按季节的顺序具体描写了四季雨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照应前文,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所以这篇短文的结构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综上所述,答案选C。
11.D 12.A 13.C 14.不能。因为好像是一种感受,不是真的,去掉就变成鹭不是活物了,完全改变了原意,这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15.主要介绍了鹭捕食、栖息、个性、飞行、叫声等特点。 16.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不过,它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甚至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活活饿死,因为当水面结冰之后,它们无法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可知鹭常常会忍饥挨饿的原因是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正确。结合“当天气恶劣时,鹭独自暴露在风雨中,有时站在溪边的木桩上”、“只有鹭待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可知答案。
B.有误,结合“有些博物学家认为鹭是候鸟,冬天的时候会离开我们这里,春天的时候再回来,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一年四季都待在我们这里,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可知答案。
C.有误,结合“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可知答案。
D.有误,结合“如果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换另一种姿势”可知答案。
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鹭的双腿虽然很长,但无法快速奔跑。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夜晚时,它会飞行一段时间”可知C项正确。
故选C。
1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好像,意思是好似 ;有些像;仿佛。句中的“好像”是看起来像,仿佛鹭看起来不是一个活物,如果去掉,就变成“看起来不是一个活物”,改变了句意,去掉之后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性。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可知写了鹭捕食的特点;结合第二段“它们来回跋涉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情况,但始终是在一个地方活动”可知是鹭栖息的特点;结合第三段“显然,这种囚禁激发了它的忧郁个性,削弱了它的求生本能,而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赐予动物的重要技能”可知介绍了鹭的个性;结合最后一段“鹭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它在飞行时腿向后伸直。”、“不管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我们总是能够听见鹭的叫声,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可知介绍了鹭的飞行和叫声。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鹭和雁发出的声音作对比。学生据此仿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17. 比喻 排比 18.山:奇、高、险 云:白、静、长 19. 长白山 香山 卷云 积云 对比更能突出黄山的云奇山异 20. √ × √ 21.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还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解析】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画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峰”比作了“香炉”“彩缎”“莲花”,形象地写出黄山的形状;用了用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和语气相同的三个句子,即排比,写出黄山的多样。
1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②段“黄山可真奇啊!”“黄山可真高啊”“黄山可真险啊”可知黄山的山的特点是奇、高、险。
由第③段“黄山的云可真白啊!”“黄山的云真静啊!”“黄山的云真长啊”可知黄山的云的特点是白、静、长。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可知,作者在描写山时将黄山与长白山、香山作比较;
由第③段“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可知,写黄山的云时又拿卷云、积云作比较,这样写更加突出了黄山“云奇山异”的特点。
20.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本文的②③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如“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使黄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故该项说法正确。
B.本文的②③段运用了先赞叹后具体描述的写法,如“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为我们展现了黄山的山和云的美。故该项说法错误。
C.作者写黄山的“云奇山异”,并且通过对比和引用,表达了对黄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故该项说法正确。
21.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文中第④段说明了游黄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里的山和云互相映衬,再加上周围的景色融入,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不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