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导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导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2-26 10: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及碳单质间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究归纳】探究活动1:金刚石、石墨1、金刚石(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什么物质?(2)你能说出金刚石的一些用途吗? (3)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怎样排列的? 2、石墨:(1)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你能说出石墨的一些用途吗? (3)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怎样排列的?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2:木炭、活性炭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说明木炭具有 。2、吸附性是物质的 性质。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 ,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 。探究活动3:C60 C60是由 分子构成的一种新的碳单质。一个C60分子是由 构成的它形似足球,这种分子结构很稳定,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60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应用正在研究中。□典例解析例1.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哪些性质?(1)活性炭能脱色,因为 。(2)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因为 。(3)金刚石可用作玻璃刀,因为 。例2.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是 ( ) A、金刚石 B、炭黑 C、活性炭 D、石墨达标测评1、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制铅笔芯 B、石墨导电C、木炭使二氧化氮气体褪色 D、用石墨制金刚石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3、下列对碳元素的几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是最软的矿物之一C、金刚石可制钻探机的钻头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4、如下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碳单质间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 分钟)导入:氧元素能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能组成红磷和白磷,碳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如果能,它组成的单质有哪些呢?二、新课导学( 25 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学生带着下列的问题,阅读课本106---107页,然后完成探究活动1金刚石、石墨各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用途?他们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它们中的碳原子分别是怎样排列的?(2)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是什么?铅笔芯中有铅吗 铅笔芯中含的是什么质?(3)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2、交流展示:(1)学生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2)各小组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1上的问题。3、规律小结:(1)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2)金刚石、 石墨 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C原子的排列不同。4、知识衔接:生活中常用的木炭具有怎样的结构?有何性质和用途 导学二1、自学指导:学生带着下列的问题自学课本P107完成探究活动2(1)木炭、活性炭为什么具有吸附性?(2)、吸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有什么关系?2、交流展示(1)学生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2)小组成员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2。3、规律小结: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之间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4、知识衔接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吗?导学三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08完成探究活动32.交流展示(1)学生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2)小组成员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3。导学四1.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典例解析上例1、例2 2.交流展示(1)学生小组讨论上述例题题。(2)小组成员展示例1、例2。达标测评(10分钟)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2、教师巡视,对于个性问题个别指导;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差别的原因二、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三、 C60教后反思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探究归纳】探究活动1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我国古代的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说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事实说明了反应物的量不同,有可能生成物不同。3、还原性(1)木炭还原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变为 色;澄清石灰水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高温的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活动2:氧化还原反应1、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中CuO失去氧,变成单质Cu,发生 反应, CuO具有 性,是 剂。木炭得到氧,变成CO2, 发生 反应, 木炭使CuO还原成Cu,它具有 性,是该反应的 剂。你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吗?以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没有先后之分。反应物中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如木炭;失去氧(即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如CuO。3、写出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活动3 碳单质的用途1、因为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所以常用作 。如煤的主要成分就是碳。2、因为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常用作还原剂,用于 。 典题解析例1.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C、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D、一定是木炭。例2.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碳粉,要除去碳粉,得到较纯净的氧化铜,可采取什么措施? 达标测评1、对于反应2CuO+C高温2Cu+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碳在高温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碳具有还原性 C、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D、碳发生了还原反应2、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是 ( )A.用焦炭炼铁 B.用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C用木炭作燃料 D.用木炭吸附工业产品中黑的色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的空心管(1纳米=10—9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CO2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下列不符合科学道理是 ( ) A、碳是非金属,但它的单质石墨能导电B、普通大理石经“气功大师”发功能变成金刚石C、工业上用焦炭来炼铁是利用碳的还原性D、碳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有时是不同的 5、当咆哮着的蒸汽机头从你的面前经过时,那粗大的烟囱会毫不客气地向你的身上洒下许多黑色的烟炱。写标语和春联用的墨汁,就是用烟炱做的。烟炱的主要成份是 , 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深日久却不变色, 这是因为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难点:碳与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导学流程: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分钟)导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大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二、新课导学(30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学生带着下列思考题看课本110页页,完成探究活动1。(1)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2)碳在什么时候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什么时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怎样的?这个反应体现了碳单质的什么化学性质?2、交流展示(1)小组学生讨论上述思考题(2)小组同学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1,教师点评补充。3、规律小结(课件展示)4、知识衔接分析碳和氧化铁、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导学二1、自学指导学生带着下列思考题看课本111页,完成探究活动2。(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如何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2、自学展示(1)、小组学生讨论上述思考题。(2)小组同学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2,教师点评补充。3、规律小结(课件展示)导学三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探究活动3。2、自学展示小组同学展示《导学案》上探究活动3,教师点评补充。典例解析(8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2.课件显示例题3.学生解答,教师点评。达标测评(10分钟)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2.教师巡视,对于个性问题个别指导;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附:板书设计:1.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性质稳定②具有可燃性③具有还原性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点:教后反思: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和步骤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2.比较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过程,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一般思路;3.能够根据原理设计实验制取气体。【探究归纳】探究活动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和原理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 和 ;反应原理是 。2、①实验室制取CO2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理由什么?②不用浓盐酸的理由是什么?③不用石灰石粉末或碳酸钠粉末的理由是什么?3、由上述的实验可知,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很多物质都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一般方法是 探究活动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发生装置主要考虑 及 ;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 和 ,以及该气体是否与水和空气成分反应。5、由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反应 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可以用 ;又由于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 的方法。探究活动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6、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有哪些?你会动手制取二氧化碳了吗?探究活动4:实验室制取CO2与制取O2的比较7、填写下表:氧 气二 氧 化 碳(1)制取药品(2)发生装置(3)化学方程式(4)收集方法(5)检验方法(6)验满方法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5分钟)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得到二氧化碳,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实验室是用怎样的方法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二、新课导学( 35 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先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再阅读课本113页,然后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活动1。⑴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思考什么原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料?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3、规律小结⑴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经济、环保、操作安全、操作简单、反应速率、气体纯度等。4、知识衔接原理确定之后如何来选择装置呢? 导学二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13~115页,完成探究活动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3、规律小结(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导学三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15页,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完成探究活动3。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有哪些?规律小结(课件显示)导学四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4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实验室制取O2 和 CO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规律小结:(课件显示)附:板书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教后反思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第2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 CO2的相关知识;2、进一步理解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3、提高根据原理设计实验制取气体的能力。典题解析已知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 )A、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B、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例3、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⑴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⑵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⑶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⑷小结与思考: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③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图中E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填“a”或“b”)进入E中。达标测评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 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③碳与氧化铜反应 ④高温煅烧石灰石 ⑤石灰石(块状)与稀硫酸 ⑥石灰石(块状)与稀盐酸 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 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CO2的是 ( ) A、④⑥ B、⑤⑥ C、⑥ D、全部2、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加热 B、用砂子擦洗 C、用稀盐酸洗 D、用盐水水洗3、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一份充分煅烧,它们所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A、 一样多 B、充分煅烧生成的CO2多C、 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多 D、很难确定4、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5、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下图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 ) ①H2 ②O2 ③CO2A、只有① B只有①和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均可6、要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D、测定和比较三种气体的密度能力提升·走进中考我能赢7、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下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_______________;(4)写出检验b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____ __。甲            乙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分钟)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我们怎样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二、新课导学(25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按照认真审题划重点、准确回顾知识点、细心分析找好切入点的程序独立完成三个例题,并做好笔记。2、自学展示请同学讲解三个例题,要说出解题方法和过程。3、规律小结认真审题划重点、准确回顾知识点、细心分析找好切入点,把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达标测评(10分钟)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2、教师巡视,对于个性问题个别指导;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附:板书设计: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确定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设计实验步骤、细心实验二、认真审题划重点、准确回顾知识点、细心分析找好切入点,把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后反思: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温室效应。【探究归纳】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6-3】 二氧化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图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6-4】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步骤: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6-5】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现象。序号ⅠⅡⅢⅣ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四朵纸花在加热后颜色又变为 ,说明碳酸 ,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试剂瓶的内壁也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用水很难除去,白色物质是 ,向试剂瓶中加入 可除去这层白色物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常温下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 ,易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 燃烧,也不 燃烧,还不 呼吸。(2)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 ,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 、 、 、 。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会造成 ,可以通过 来解决。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怎样检验?3、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最捧 例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为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 。【达标测评】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1、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l "blogid=407e75260100mdwy&url=http: / / static15. / orignal / 407e7526t95198ec2fece"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2、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 A、N2 B、O2 C、H2 D、CO23、⑴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⑴化合反应: 。⑵分解反应: 。5、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二氧化碳,胶头滴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进http://www.21cnjy.com/ - blogid=407e75260100mdwy&url=http://static1./orignal/407e7526t754f5bc6df20 ( http: / / www.21cnjy.com" \l "blogid=407e75260100mdwy&url=http: / / static1. / orignal / 407e7526t754f5bc6df20"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入瓶中,振荡,一会儿看到的现象是: 所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是: 。 课外拓展·走进中考我能赢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途右图所施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里,并轻轻振荡试管。(如右图)http://www.21cnjy.com/ - blogid=407e75260100mdwy&url=http://static13./orignal/407e7526t95198c90ce4c ( http: / / www.21cnjy.com" \l "blogid=407e75260100mdwy&url=http: / / static13. / orignal / 407e7526t95198c90ce4c"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1)、描述产生的现象: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式: 若水槽中为澄清石灰水则: (1)描述产生的现象: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 分钟)导入: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狗进去很快就会死亡,人进去却安然无恙。 据说洞内有一“妖魔”专门杀狗,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护,它不敢轻举妄动。意大利化学家波曼尔听到传说后,冒险进洞考察,他发现这个奇怪的“恶魔”就是二氧化碳,那洞中的二氧化碳为何专门杀狗而人却相安无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新课导学( 32 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17-实验6-3、6-4、6-5的实验步骤。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实验6-3、6-4、6-5,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3、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规律小结从实验6-3、6-4、6-5可以探究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导学 二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19-P121的内容,完成探究活动2中的内容。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并展示探究活动二中的问题。三、典例解析四、达标测评附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肥料2、化工产品的原料3、灭火4、人工降雨教后反思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探究归纳】探究活动1:CO的物理性质1、 CO是一种 , 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因此CO只能用 法收集。思考:有人在煤炉旁边放一盘水能否防止CO中毒?探究活动2:CO的化学性质1、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从而使 不能很好地与 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2、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产生 色火焰;点燃前要 。3、煤炉的下部,中部,上部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提示:空气从煤炉下部的进风口进入煤炉,在煤炉的下部氧气充足煤充分燃烧,到了中部的时候氧气不充足煤不充分燃烧,到了煤层上方发现火焰呈蓝色那又是什么在燃烧呢?)上部: ;中部: ; ;下部: 。4、CO的还原性(1)、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气体再点燃左边的酒精灯。防止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左边的酒精灯,恢复至室温,再停止通入CO气体,防止 。C、末端酒精灯的作用: 。(2)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D、CO还原CuO现象是 :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活动3:CO的用途1、性质决定用途。由于CO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做 ;由于CO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做 。□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最 捧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www.中考资源网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 。www.中考资源网(2)www.中考资源网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www.中考资源网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 (选a、b填空)www.中考资源网口通入。www.中考资源网(3)www.中考资源网小徐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www.中考资源网,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www.中考资源网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www.中考资源网 导学设计导学重难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 分钟)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请听一则报道。(摘读一篇有关煤气中毒造成人死亡的最新报道)请大家思考一下,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对,是一氧化碳。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新课导学( 32 分钟)导学一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21的相关内容,完成探究活动1中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一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3、规律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导学二 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21-P122的内容。2、交流展示(教师演示相关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小组交流: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3、规律小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毒性(2)可燃性 (3)还原性导学三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21-P12的内容,完成探究活动3的内容。2.交流展示小组交流:一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三、典例解析附板书设计:一.一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毒性(2)可燃性 (3)还原性二.一氧化碳的用途1.燃料2.冶炼金属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