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文档属性

名称 使至塞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7 22:06:54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诗 四 首使 至 塞 上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作者: 使 至 塞 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理解诗句:单 车 欲 问 边
属 国 过 居 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交代出使的目的以及经过的地点“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首联:(写使者进入边塞)征 蓬 出 汉 塞
归 雁 入 胡 天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万里征程
艰苦遥远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一个”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直”字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狼烟格外醒目,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觉,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 “孤烟” “落日”侧面烘托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颈联:(描绘沙漠中的奇异景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名句赏析:萧 关 逢 侯 骑
都 护 在 燕 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尾联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主题: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被排挤的郁愤之情。边塞风光:…直…圆…出使经历:问、过、出、逢景色雄浑
意境开阔使至塞上课文小结: 《使至塞上》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难点的资料,有关本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显示幻灯片2)
  2、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诗文小结:《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被排挤的郁愤之情。
  
《诗四首》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秽( )  荷锄( )  候骑( )  燕然( )
  2.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
  晨兴理荒秽_______带月荷锄归_______
  但使愿无违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
  仍怜故乡水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维,字_______,_______代诗人,属_______诗派。他的田园诗有独特动人之处。
  (2)李白,字_______,号_______。他是_______代诗人,有_______美称。
  4.用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________________。
  ③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5.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野草)
  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二、同步解读
  (一)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盛”和“稀”是两个形容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四句中表明时间的词是什么?诗人为何要点出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
  所押之韵为:________。
  10.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___,作者是寓情于景。
  11.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12.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三)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说其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长江的_______景和_______景。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
  15.哪两句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有没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huìhèjìyān
  2.野草扛着只要黄河爱随时
  3.(1)摩诘唐山水田园
  (2)太白青莲居士唐诗仙
  4.①大漠孤烟直 ②老木沧波无限悲 ③但使愿无违 ④月下飞天镜。
  5.B
  二、
  (一)6.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表明作者不擅长农事,他要表达的是归隐的乐趣。
  7.晨、月。表明劳动很辛苦,但并不抱怨,后文“带月荷锄归”这一月夜归耕图就表明了这一点。
  8.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二)9.边、延、天、圆、然 an
  10.五言律诗 记叙 描写
  11.①借代 ②对偶
  12.C
  (三)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含有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14.近远比喻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思乡深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16.有。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朋友的离情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