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 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都很剧烈
B. 内力作用都很缓慢
C. 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D.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进行很快
【答案】C
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
B. 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
C. 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
D.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答案】D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B. 东非大裂谷和美洲五大湖均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C.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 外力作用的强度和速度都较内力作用小而缓慢
【答案】C
4.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答案】A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 东坡 B. 西坡 C. 南坡 D. 北坡
【答案】C
6. 下列我国四城市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是( )
A. 海南三亚 B. 湖南长沙 C. 甘肃兰州 D. 河北雄安
【答案】A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相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A
8.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答案】B
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 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 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答案】C
10. 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 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 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 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 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答案】D
11.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随纬度而变化
【答案】D
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 B.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C.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D.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答案】D
13. 图中④地植被特点是( )
A. 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B. 叶子呈针状
C. 草本植物为主 D. 一年四季常青
【答案】A
14.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与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是( )
A.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A
北京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王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可能为( )
A. 160°W B. 160°E
C. 80°W D. 40°E
【答案】A
16.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 东十一区 B. 东三区
C. 西十一区 D. 西五区
【答案】C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5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7.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 等于1/2 B. 大于1/2
C. 小于1/2 D. 全球在同一天
【答案】A
18.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 2016年1月6日16时 B. 2016年1月5日8时
C. 2016年1月5日16时 D. 2016年1月6日8时
【答案】C
19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 9日14时15分 B. 9日15时15分
C. 8日15时15分 D. 7日16时15分
【答案】C
20. 下图中,大圆代表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11月5日,空白部分比阴影部分早一天。读图,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 )
A. 11月6日6时 B. 11月6日14时
C. 11月4日14时 D. 11月4日6时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12分) 如图为极地俯视图中,其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南、北)半球。
(2)OP为______日界线,OQ为______日界线。
(3)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日______点。
(4)该日之后一周时间C点的位置向______(北/南)移动。
【答案】 南 天然或者0:00 国际或者人为或者180° 7 12 南
22. (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下图)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州市可能位于该图的______(填代号)自然带范围内,该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
【答案】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沿海向内陆产生的水分差异 中 A
海拔变化产生的水热差异 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3.(14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B位置的节气名称是 ,日期为 ,C位置的节气名称是 ,日期为 。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数字),
(3)左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A点运动至C点期间公转速度快慢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1)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④ (3)先变快,后减慢秦安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1. 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都很剧烈
B. 内力作用都很缓慢
C. 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D.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进行很快
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起建设作用,外力起破坏作用
B. 内力总是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总是使地表趋向平坦
C. 高山地区以内力作用为主,平原地区以外力作用为主
D.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一般地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B. 东非大裂谷和美洲五大湖均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C.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 外力作用的强度和速度都较内力作用小而缓慢
4.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 东坡 B. 西坡 C. 南坡 D. 北坡
6. 下列我国四城市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是( )
A. 海南三亚 B. 湖南长沙 C. 甘肃兰州 D. 河北雄安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相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8.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 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 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10. 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 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 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 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 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11.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随纬度而变化
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 B. 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C.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D. 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13. 图中④地植被特点是( )
A. 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B. 叶子呈针状
C. 草本植物为主 D. 一年四季常青
14.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与③④⑤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是( )
A.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京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王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可能为( )
A. 160°W B. 160°E
C. 80°W D. 40°E
16.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 东十一区 B. 东三区
C. 西十一区 D. 西五区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5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7.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 等于1/2 B. 大于1/2
C. 小于1/2 D. 全球在同一天
18.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 2016年1月6日16时 B. 2016年1月5日8时
C. 2016年1月5日16时 D. 2016年1月6日8时
19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6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 9日14时15分 B. 9日15时15分
C. 8日15时15分 D. 7日16时15分
20. 下图中,大圆代表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11月5日,空白部分比阴影部分早一天。读图,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 )
A. 11月6日6时 B. 11月6日14时
C. 11月4日14时 D. 11月4日6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 (12分)如图为极地俯视图中,其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南、北)半球。
(2)OP为______日界线,OQ为______日界线。
(3)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日______点。
(4)该日之后一周时间C点的位置向______(北/南)移动。
22. (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下图)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州市可能位于该图的______(填代号)自然带范围内,该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带。
23.(14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表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B位置的节气名称是 ,日期为 ,C位置的节气名称是 ,日期为 。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数字),
(3)左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A点运动至C点期间公转速度快慢的变化规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