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 芣苢 插秧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 芣苢 插秧歌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2 15: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芣苢 插秧歌
[核心素养 目标定位]
1.语言目标:积累古诗歌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思维目标:分析古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审美目标:采用朗诵和吟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大意。
4.文化目标:从诗歌的主旨入手,体会劳动之乐。
[情境导引 任务驱动]
劳动最美,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也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还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一起亲历劳动之乐。
微任务1:自主合作探究,夯基础增素养
(1)自主学习,借助“课文助读”读懂诗作。
(2)通过完成“字音、一词多义”等题目,增加语言素养积淀。
[通读——理解与梳理]
微任务2:描绘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1.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填充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
答:①__掇__ ②__袺__
③__采摘的劳动过程__
2.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填充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答:①__雨中抢插秧__ ②__全家乐融融__
[深读——阅读与鉴赏]
微任务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3.《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__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__
【方法支架】
4.《芣苢》《插秧歌》两首诗均是农事诗,它们各自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劳动场面?
答:__①《芣苢》这首诗既不叙事,也不抒情,而是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体会劳动的紧张、热烈,心情的欣喜与欢快。这样的劳动场面,热烈、紧张而又繁复,丝毫看不到劳动的艰辛,反而充满了劳动的乐趣。②《插秧歌》运用白描手法,通篇用最简练口语、俗语连缀成句。__
微任务4:鉴赏诗歌结构匠心
5.《芣苢》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__重章叠句。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达到了重章复沓的极致。诗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劳动者歌声中的喜悦心情。__
微任务5:感知诗歌语言风格
6.《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活、趣,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①捕捉场景,新鲜有趣。前两句描写全家总动员插秧的劳动场景,其乐融融,无限生气,新鲜有趣。②想象丰富,设喻风趣。颔联以笠比盔,以蓑喻甲,形象鲜明。③对话设计,颇具匠心。妻子催促丈夫用餐,丈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回应了送饭人,颇有趣味。④语言自然活泼。诗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似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清新自然。__
[联读——比较与探究]
微任务6:拓展比较阅读,联系挖掘探究
7.《芣苢》《插秧歌》描写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试结合诗歌说说“乐”从何来。
答:__①采撷之乐。《芣苢》仿佛让我们看到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姑娘们兴致勃勃,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歌声在田野里飘荡。②抢种之乐。《插秧歌》是写在春雨中冒雨插秧,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表现了插秧时节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__
微任务7:相关主题文本阅读
1.主题佳句碎片阅读
2.主题资料延伸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深度点评】诗人退居家乡后写了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锄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锄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锄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深度点评】这首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却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这首诗共分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二层,抒写的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田 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深度点评】这首诗写了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下得很足,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做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意蕴深远。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进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通俗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对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写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中国农民劳动生活的写照。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劳苦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微思考
这三首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__范诗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陶诗通过描写自己劳动的情景,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抒写了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的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崔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农夫劳苦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__
【拓展阅读】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耜”“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的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频繁的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泱泱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谷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里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眼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相关“整本书阅读”书目]
1.《劳动最美丽 奋斗最幸福》(《人民日报》)
2.《劳动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光明日报》)
微任务8:自选情境任务, 实践迁移运用
【对接高考写作】
8.请从以下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参照示例,以两篇课文为材料写一则素材运用。
示例:劳则生欢,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抽时间劳动并不意味着苦和累,而是一种挥洒汗水、收获快乐的过程。通过劳动,我们可以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获取帮助别人的满足感,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劳动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习虽然忙碌,劳动虽然也会累,但更多的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单调,而是繁花似锦、热烈充盈。
答:__略__
【情境任务清单】
9.请自由选择以下一项情境任务,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展示实践成果。
(1)《芣苢》这首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全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了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请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试写一首现代诗,不少于15行。
(2)《悯农》所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千百万劳动者的辛苦所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现中央提倡“光盘行动”,请你就你所在学校粮食浪费现象,写一封倡议书。
【分享展示】,选择任务:__(1)__,实践成果:__示例:__,__望前方__,站在这文学汀岸,构思着我笔墨所要通往的方向,我看不到我想要的曙光,也许,它在山的那边,往回想,岁月满沧桑,此岸月暗,彼岸斜阳,,站在这穷乡僻壤,寻找着我心灵所要寄住的旅店,我找不到我想要的房间,也许,它的来客已满,转身看,路途已遥远,前方荒漠,后方民房,,站在这梦想长廊,遥望着我人生所要历尽的艰难,我望不到我想要的希望,也许,它总难以料想,回头望,生命逝成半,那边消散,这边宽敞,))
【分享展示】,选择任务:__(2)__,实践成果:__提示:关于“倡议书”的写作指导,详见“课程探究与巩固”正文部分P70“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中“三、掌握倡议书”的具体内容。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