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帮、助”等14个生字,会写“车、得”等9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重点)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难点)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难点) 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重难)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1.学习生字新词,会写“车、得”等9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娃娃”这个轻声词)
过渡:风娃娃长大了,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它还想和聪明好学的孩子交朋友呢。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课文中认识它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也可从借助课后的生字条,根据拼音拼读。最后再和同桌交流。
(2)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猜猜词语的意思,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全班交流,识记字词。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秧、翻。
(2)与熟字作比较识记:读—续、戴—栽、青—责。
(3)借助动作识记:“抽、摆”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都是提手旁。
(4)借助词语识记:使劲、表示。可结合词语整体识记字形,也可换个语境,在新的词语中反复识记,还可引导说说词语的意思,如“使劲”就是“用力”的意思;“表示”在本课就是“用言行表现出来”的意思。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教师相机指导读准生字读音,指几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
三、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指导扩词。
2.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得、秧、汗、场、伤、路,都是左窄右宽。重点注意“路”的横撇穿插到足字旁中。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教师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作品,学生再练写。
4.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风娃娃帮人们做事,有时做了好事让人们高兴,有时做了坏事被人们责怪。
2.默读全文,理清线索。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风娃娃有一个什么愿望?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哪几件是好事,哪几件是坏事?
(2)读课文后和同桌交流,说说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4)交流:风娃娃在哪些地方帮人们做了事情?教师相机出示“田野”“河边”“广场”3个词语,指导复习识字。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风的好心和傻气,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教师点拨重点。
2.(播放狂风、台风、风和日丽、和风细雨等视频)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风的印象。
过渡:同样都是风,却有不一样的性格;同样都是风,却对人们有益有害。风到底会做哪些好事,又会做哪些坏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风娃娃。
3.回忆所学,说一说:风娃娃先后来到哪些地方帮人们做事情?
二、分块研读,解析课文
(一)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学生4人一组合作,在课文中找一找写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1)小组内先自己找句子,再读给小组同学听,互相交流感受。
(2)集体交流,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①读得真好,还有谁找到了重点词句?②我发现你有几个词语读得比较重,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你读得很有味道,请你当小老师领读。
2.风妈妈的话出现了两次,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妈妈说话的样子指导朗读。(指名读、表演读)
朗读指导:风妈妈第一次说话时,可能会微笑着鼓励,语气温和,节奏轻快;风妈妈第二次说话时,可能会摸摸风娃娃的脑袋安慰它,读出语重心长、娓娓道来之感。风妈妈第二次说的话是个长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2)风妈妈第二次说的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明主旨,总结全文。)
(二)学习“做好事”板块。
1.学生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体会风娃娃带给大家的快乐,感受风娃娃的可爱。
2.交流理解。
预设1: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1)师生合作读句子,体会“慢慢转动”“断断续续地流着”。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可相应慢一点,语气上重点突出“慢慢转动、断断续续”,表现出艰难、笨重的样子。
(2)实物演示:教师用杯子往脸盆里倒水,连续不断地慢慢倒,询问学生:这是断断续续吗?
(3)请学生演示:断断续续地流。认读“断断续续”。
(4)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预设2: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1)请学生说说风娃娃看到风车抽水的情形后是怎么做的。
(2)实物演示:拿出一个风车,指一名学生吹。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的动作,看看他是怎么吹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聚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4)观察插图,看看风娃娃的表情和动作,说说它是怎么吹气的。(随机落实“使劲”,出示词卡,请学生认读,复现巩固)
(5)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说自己使劲干过的事。(如植树、打扫卫生等。)
预设3: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1)创设情境,引出句子:风娃娃使劲一吹,风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什么变化?(慢慢转动→转得飞快。)
(2)有变化的除了风车,还有什么?(水流,从断断续续到奔跑着“哗啦哗啦”地流。)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句子,读出变化。
朗读指导:在风娃娃帮助之后,风车飞速地转,水流欢快地跑,朗读时可加快语速,读出轻松愉悦的语气,和先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4)教师引读小结。
师:本来风车——生:慢慢转动,师:现在一下子——生:转得飞快。师:抽上来的水原本——生:断断续续地流着,师:现在——生: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小结:这一切变化都是风娃娃的功劳啊!风娃娃的举动自始至终都是迫不及待、竭尽全力地吸气、吹气,朗读时声音可以响亮、语速加快,表现出风娃娃的热情和热心。
预设4: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1)请学生读句子,明确风娃娃做好事后的高兴心情。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当秧苗,想想秧苗喝足了水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3.回归整体,连起来读好第2自然段。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鼓励学生用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本段。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风娃娃帮助船工使船快速行驶。其中“飞快地跑了起来”,船工“收起纤绳”与前文形成了对比。
(1)结合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理解词语“号子”“纤绳”。
(2)关注拟声词。“哗啦哗啦”表现了水流的速度快、流量大,体现出风娃娃的作用大;“嗨哟,嗨哟”是船夫号子的声音,体现了他们拉船时的艰难和费力。
(3)指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拟声词。
(三)学习“做坏事”板块。
过渡:假如你们做了好事,比如帮老师擦了黑板、帮同学捡起掉落的铅笔,是不是特别开心,想要做更多好事呢?可是,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风娃娃本想做好事,可谁料反倒做了坏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1.男女生合作读第4~6自然段,说说风娃娃又做了哪些事。
2.风娃娃做好事后和做坏事后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1)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注意想象风娃娃的表情、心情,读出恰当的语气。
(2)思考:风娃娃有一个怎样的错误认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风娃娃是故意做坏事的吗?
3.学习小组自由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4.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无影无踪”“责怪”。
5.理解重点句子。
就这样,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
(1)议一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省略的部分,说明风娃娃还吹坏了许多东西。)
(2)你觉得下列哪一项是省略的部分?(①吹走农民伯伯的汗珠;②吹倒瓜农的茅屋;③吹干晾晒的衣服。)
(3)说一说:风娃娃这样做对吗?
过渡: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它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它吗?
6.出示第7自然段。
(1)我们能不能帮风娃娃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责怪它呢?
(2)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上台演一演。
(3)想象说话:如果风娃娃来到你身边,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4)齐读妈妈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7.进一步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展示朗读,挑战比赛读。
三、课外延伸,感悟明理
1.播放人们利用风力发电、刮台风的视频。
指生描述视频画面,说说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是好事还是坏事。然后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风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说说风还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
2.收集关于风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哲理性很强,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景、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巧用一个“演”字,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